高强度螺栓在生产中的全称是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般简称为高强螺栓。每个连接副包括一个螺栓、一个螺母、两个垫圈,都是同一批生产、同一种热处理工艺加工而成。根据安装特点又分为大六角头螺栓、扭剪螺栓等。
钢结构验收规范GB50205明确规定,制造、安装单位应分别进行抗滑移试验和复试(强条6.3.1),抗滑移系数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值。
现场制作试件时,试件与其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料、同一批次、采用同一摩擦表面处理工艺和同一表面状态,并应采用同一批次、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存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抗滑移试验。若构件为出厂成品,除工厂要求提供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外,制造厂还应提供每批三组试件,以便构件到达现场后,现场检验抗滑移系数是否符合要求。
在工程资料检查中发现,很多施工现场仅有厂家在厂内的抗滑移系数检测报告,缺少提供给施工现场的试件抗滑移系数复测报告。
九龙创展高强度螺栓连接
1.钢结构制造、安装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对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检。现场搬运的构件还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查看抗滑系数试验报告及摩擦面复检报告。
注:1.抗滑移系数是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主要设计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因此钢结构工程高强螺栓连接副,无论构件摩擦面是制造厂加工的还是现场加工的,都应进行抗滑移系数检测,测得的抗滑移系数最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在安装现场用砂轮局部打磨摩擦面时钢结构工程高强螺栓连接副,打磨范围不得小于4倍螺栓孔直径,打磨方向应垂直于构件受力方向。
除设计规定摩擦系数小于0.3且明确说明不需要做抗滑移系数试验外,为确定生产时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必须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分批取三套相同材质、处理方法的试件进行复检,同时在安装前附送三套相同材质、处理方法的试件进行复检。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最终紧固完成后1小时、48小时内应进行最终紧固扭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检查数量:应检查节点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个;每检查一个节点,应检查螺栓数量的10%,且不得少于2个。
注:2、高强度螺栓拧紧1小时后,螺栓预紧力的损失已大半完成,此后一两天内损失趋于稳定,超过一个月后损失便会停止。但受外界环境影响,螺栓扭矩系数会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为保证一致性和操作方便,本文规定检验时间必须在1小时后48小时内完成。
3.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结构原因用专用扳手无法旋掉梅花头的螺栓外,终拧时未旋掉梅花头的螺栓数量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量的5%。所有未旋掉梅花头的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均应采用扭矩法或角度法进行终拧,并应对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进行标记和按本规范6.3.2条的规定进行扭矩检验。
检验数量:按10%的节点数进行抽检,但不得少于10个节点。对受检节点中未旋出梅花头的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均应进行最终紧固扭矩检验。
注:3、本条结构原因是指因设计原因,空间太小,无法使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的情况。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中,由于对安装顺序、安装方向考虑不周,或终拧时对电动扳手使用不熟练,导致终拧时尾部的梅花头在末端。
刃口端打滑(即滑脱),梅花头无法旋出,导致最终扭矩为已知数。对于此种螺栓应控制一定的比例。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检验规定:
1、运至施工现场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进行螺栓楔紧载荷、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扭矩系数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等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及垫圈技术要求》(GB1231)的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运至施工现场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对其螺栓楔入载荷、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拧紧轴力的平均值及变异系数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的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