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建筑科技、研通智筑(ID:yantongzhizhu)
预制率、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制定扶持装配式建筑政策的主要依据。
但目前的情况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乱。各种叫法层出不穷,什么预制率、装配率、预制装配率、预制装配率、标准楼面混凝土预制率、结构构件预制率。这又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名词(指标)到底是什么概念?预制率里是否包含非承重内墙?单栋建筑的装配率如何计算?钢材、木材等材料算“预制”吗?建筑材料?预制率是越高越好吗?还是越低越科学?“三板”应用工程的预制率到底是多少?制定装配式建筑政策应该用什么指标?
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我们首先从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说起。
▲ 提出不同概念名称的时间线
█ 国家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5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楼面以上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混凝土用量占相应构件总混凝土用量的体积比。(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不低于20%
●混凝土体积计算较为复杂,不易验证。
●有专家持不同意见:非承重内隔墙、裙房、地下室等混凝土量是否也应纳入计算?钢结构、木结构是否也应提出预制率指标?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与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或面积)的比例。(实际评定规则中,已计算预制率的构件不计入)
不低于50%
●组装率计算仅针对个别构件或建筑部份,并未提出单栋建筑组装率计算方法(分为6类,各部份组装率大于50%时,即视为建筑整体组装率大于50%)。
●参与预制率计算的部件还参与装配率计算吗?
●是否需要引入权重?(根据评分规则,是有权重的)
█ 深圳
预制率
不低于15%
●按标准楼层计算。
●非承重内隔墙也纳入计算,但计算体积时需乘以0.5的系数。
●计算非承重内隔墙的体积率时,上限不得超过7.5%。
装配率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及装配式模板技术施工标准建筑楼层特定部位时,使用预制构件免用的模板面积与所用装配式模板面积之和,占传统现浇施工所需总模板面积的百分比。
不低于30%
●装配率概念不符合国家标准。
●仅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
●如采用非承重内隔墙,计算面积时乘以系数0.5。
●采用标准化预制模板钢结构清单计算规则,现场绑扎钢筋、框架的现浇结构,计算面积时按0.5计算。
●采用预制模板、预制钢筋网及骨架的现浇结构,计算面积时取系数0.8。
█ 上海
建筑单元预制率——与国家标准中预制率概念基本一致。可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方法二同样适用于钢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
计算方法1(与国标相同)
计算方法2(简化计算)
自2016年起,不低于40%
●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及混合结构。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方法二提供的简化计算方法与方法一的计算方法相比,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
▲ 框架结构构件重量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得出
▲ 不同部件修正系数分析
▲ 框架结构预制率计算示例
建筑单元装配率——在国家标准装配率概念基础上拓展了其内涵,明确了计算公式。
不低于60%
●“建筑单元预制率”计算方法保持不变。
●“部件装配率”包含全装修、装配式内隔墙、单元式幕墙、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集成管井、集成排烟管7项。
●“其他”包括结构与保温一体化、墙体窗框一体化、集成墙体、集成地板、组合成型钢制品、标准化模板6项工业化技术。
█ 湖南
国家标准发布后,仍沿用“预制装配率”概念,将国标中的预制率和装配率合并为一个指标,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020年不低于80%
●按标准楼层计算。
●预制构件包括承重构件和非承重构件。
●折合装配率分为四档,并设置上限:填充内隔墙8%;定型模板5%;集成卫生间2%;集成厨房3%。
█ 成都
国家标准发布后,仍沿用“预制装配率”的概念。
2018年不低于20%
●预制构件包括承重构件和非承重构件。
●仅适用于预制混凝土结构。
●没有给出详细的计算公式。
█ 烟台
提出了“建筑单元装配率”的计算方法。
●“承重预制构件”包括内承重墙、外承重墙、女儿墙、楼板、楼梯、空调板、阳台、梁柱8项。
●“非承重预制构件”包括内隔墙、管井、门窗、护栏、收纳系统(橱柜、衣柜)、排烟管道、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8项。
●为便于计算,采用贡献率一致原则:权重系数为1/16=0.625。
█ 长江城市建筑研究设计院
为统一江苏省预制化率、装配化率测算方法,规范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序发展,2015年,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计划科技支撑项目资助意见的通知》(苏财建[2015]434号),组织力量开展预制化率、装配化率测算标准研究。
近日,南京长江城市建筑研究设计院研究提出了江苏省预制率、装配率的测算方法:
预制率计算方法(正在审议)
●“整栋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为“垂直构件、水平构件、围护构件”三类,并给出清单。
● 提出鼓励地下区域使用预制构件的计算规则。
装配率计算方法(审议中)
●Z1为竖向承重构件装配率;Z2为水平承重构件装配率;Z3为竖向非承重构件(内外填充墙)装配率;Z4为建筑构件装配率;α为计算装配率系数的权重。
●M、S仅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M为地下室采用预制构件后的增量装配率;S为采用预制模板技术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装配率。细则规定了M、S的计算公式。
●对每个系统的组件类型都有具体的描述。
●不同系统计算装配率的权重系数不同,体现难易程度。
▼ 不同地区计算范围差异
总结
各地计算的共同点是“概念+公式+列表”的模式:
不同地区计算方法的差异体现在名称、范围、权重等方面:
总体来看,江苏省预制化率、装配化率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
1、预制率与装配率不要混淆,应尽可能按国家标准概念确定。
2.测算方法要统一,工作要求和扶持政策要因地制宜。
3、“三板”应用工程预制化率一般可达20%以上。
4、为推动施工方式变革,发挥示范作用钢结构清单计算规则,预制化率应大于30%。
5、非承重内隔墙板、成品房是影响装配率的主要因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走进装配式建筑展厅,一站式了解装配式建筑行业~
建筑创新的前沿!在此了解预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