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份关于武汉绿地中心的项目联系函在网上流传,项目联系函显示,其署名方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绿地中心总承包项目部”,函件加盖“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公章,签发日期为2019年10月30日。主要收信人为绿地控股集团武汉地产事业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部,抄送上海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武汉绿地中心监理项目部、总承包业务合同部、规划部及多达41个分包商。项目联系函的核心内容为,“因业主拖欠我公司巨额工程进度款,我公司已无法正常资金周转。” 我们被迫从今天起暂停该项目的一切工作,一旦业主解决了项目的付款问题,我们就会恢复工作。”详情请参见下面的项目联系函图片。
上述项目联系函显示,正在建设中的摩天大楼、被称为华中第一高楼的武汉绿地中心项目被迫停工,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旗下的子公司,也是中国最强的超高层建筑承包商,如今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因“无法正常融资”被迫停工,同样,这对于绿地集团以及与该项目相关的分包商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2011年开始动工,原本预计2017年竣工,但施工并不顺利。据此前报道,武汉绿地中心原本设计建成后高度为636米,将超过目前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然而到了2017年底,武汉绿地中心被“限高”到500米以内,顶部设计不得不由“火箭发射”式的“尖头”改为“平头”。施工进度越来越慢,让武汉高楼迷们十分期待。此次又有消息称因欠款而停工,看来这座摩天大楼真是命运多舛。
以下是武汉绿地中心项目自2011年开工以来的施工照片,看得出来建造摩天大楼有多么的不容易,这篇文章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和专业知识供大家参考。
▲武汉绿地中心临江而建,施工现场距离江面仅约250米。
▲2011年9月施工现场。
▲2011年9月施工现场。整个工程全长1067米,共165个段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最深连墙达56.9米,创国内之最。
▲2011年9月施工现场,该地下基坑开挖土方总量约100万立方米,是亚洲最深、最大的基坑工程。
▲2011年9月施工现场。
▲2011年10月施工现场。
▲2011年10月29日施工进度。
▲项目引进6台液压抓斗开槽机和意大利H8-SC120开槽机,利用大型开槽机抓取岩层上部较软的土层形成槽口,进入坚硬层后,再利用开槽机将凹槽“刻”进岩层,为地下连续墙提供立足点。
▲在建工程。
▲最长钢筋笼长55.45米,最重85.6吨。
▲利用300吨、150吨吊车吊装钢筋笼,创造了一天浇筑三层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新纪录。
▲在建工程。
▲567根桩基将承担636米高楼的重量,每根桩基承重1700吨,每根桩基设计承载力为4500吨。
▲在建工程。
▲该项目地连墙垂直度要求为1/500,最大深度55.45米,桩基础入岩最大深度13米。
▲施工现场。
▲总土方开挖量约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支撑约2万立方米,内支撑5处及特大直径环形支撑,最深开挖35米,环形支撑最大断面2.8米×1.5米。
▲挖出的土方若堆放在直径100米的圆形区域内,将有40余层楼高。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2013年1月12日施工进度。
▲2013年4月A01基坑工程现场。
▲施工现场。
▲2013年11月14日,深达地下33米的基坑竣工。
▲整个深基坑将挖至地下27-33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比5个标准足球场还大。
▲2013年12月10日施工进度。
▲2013年12月26日,主塔楼板混凝土开始浇筑。厚度5至8米,混凝土等级为C50P10,一次性浇筑量为华中地区最大。
▲3.8万立方米大型底板浇筑,现场搭建大型溜槽4座、地面泵5台、车泵2台,主城区外设有5座搅拌站,共计10条生产线,保障混凝土供应,需泵车260台,全部运输需开行3000趟火车。
▲2014年1月4日,武汉绿地中心首根巨型钢柱吊装完成,标志着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2014年7月27日,主塔首层楼板浇筑完成,标志着该项目主塔结构“跃出”地面,开始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
▲施工进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的塔吊十分醒目。这座塔吊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伴随大楼生长,直至大楼封顶。与这座塔吊一起,引领大楼生长的是接下来要安装的“天幕造楼机”。
▲施工进行中。大楼刚建好,建设者就在大楼核心筒结构外侧安装各种巨大的钢架,这就是传说中的“空中造楼机”,这套系统主要由钢架系统、支撑顶升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附属设施系统等组成,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施工系统。
▲施工进行中。可以看到,“空中造楼机”就像是一个“钢盖”,被套在建筑核心筒的上部,这个“钢盖”悬浮在半空中,不需要支撑在地面,而是直接挂在核心筒外的墙面上。
▲施工进行中。整个“空中造楼机”系统总重约2000吨,共设12个支撑点,最大总提升力约4000吨。平台桁架上层设有控制室、混凝土浇注机、一体化塔吊、钢筋等,桁架下层主要设有水箱、泵站、焊接室、工具室、配电室等。2015年初,“空中造楼机”系统首次吊装,开启了长达一年的提升征程。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顶模板体系总重量约2000吨,共设12个支撑点,最大总顶力约4000吨,平台桁架上层设有控制室、混凝土浇注机、一体化塔吊、钢筋场等,桁架下层主要设有水箱、泵站、焊接室、工具室、配电室等。
▲2015年8月28日,随着17层钢板剪力墙施工完成,武汉绿地中心主塔钢结构标高达到100.15米,成功突破百米大关。
▲2015年12月1日,主塔突破150米。
▲“空中造楼机”完成多次顶升,这套顶模系统采用封闭式全钢结构,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顶模平台上的工人并不多,工人们主要在红色顶模系统内,四层楼同时进行着多任务流水线作业,一旦四层楼建好,移动工厂“空中造楼机”将进一步顶升,在空中征服更高的垂直高度。
▲“空中造楼机”顶部有四台总价值过亿的悬臂式塔吊,其中三台大型塔吊安装在核心筒内部,三台塔吊在核心筒内部爬升,这也是世界房屋建筑领域最大的塔吊。还有一台较小的蓝色塔吊,直接安装在顶部模板钢平台上,与顶部模板体系同步上升。这四台塔吊保证了大型构件的垂直运输。
▲2015年12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38层钢板剪力墙吊装完成,武汉绿地中心主塔结构标高突破200米,达到203.6米。
▲超高层突破200米后,建成211.65米全国最高钢板剪力墙。
▲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一泵到底”,泵送垂直高度可达586米,“空中造楼机”实现了施工电梯直达平台、卸料平台、混凝土浇筑机、临时施工设施、材料堆放场地、模板一体化,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智能集成控制三大特点,显著提升了超高层建筑特别是近千米超高层建筑的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施工水平。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2016年5月3日,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高度270米。
▲2016年6月,随着主塔核心筒第61次顶升作业的完成,武汉绿地中心主体结构高度突破300米,达到302.65米。
▲2016年11月18日,核心筒结构施工至403米。
▲2017年6月5日,核心筒结构施工至450米,此时顶部模板体系已成功顶升91次。可以看出,随着建筑上部结构体形的缩小,“空中建筑机器”的体积也在不断缩小。建筑体积缩小,一台蓝色大型起重机从核心筒内移至建筑墙体外。建筑钢结构、玻璃幕墙等后续工程正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进行,“空中建筑机器”正引领着建筑向着更高的天空疯狂生长。
▲随着大楼越来越高,“建楼机”的体积也进一步缩小,蓝色塔吊的臂架已拆除,正式退役,大楼的高度,更提醒着它曾经的存在。
▲“天幕造楼机”的顶层平台,如果不从顶层平台往下看,很难想象这里几百米高,虽然风有些大,但很稳,感觉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超级塔吊、雄伟的水平折臂混凝土浇筑机、直通地面的“世界王泵”,这套中国制造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可以将混凝土垂直泵送至575米的高度,是世界上泵送高强度混凝土的最高高度。
▲从“天幕造楼机”顶层平台外侧往下看,可以看到后续工序已经跟上。当大楼核心筒建成至规划高度时,“天幕造楼机”的使命也将逐步完成。“天幕造楼机”的红色钢盖将被拆除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上面的塔吊将继续用于运输摩天大楼观景台和穹顶的建筑材料。最终,塔吊也将被拆除。
▲2018年9月项目现场。
▲2019年11月11日,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从屋顶施工面看,大楼仍未完工。工程人员反映,目前该项目只有一个单元收尾,其他单元已经停工。
武汉绿地中心
点击观看令人震惊的视频
我们期待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早日复工、早日竣工。
10月24日,绿地控股发布2019年三季度报告,三季度,合同销售额大幅下滑,但净利润和回款率并未同步下降,甚至高企的负债率也出现下降,当然,这无疑加剧了四季度的业绩压力。
2019年7-9月,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合同销售金额668.68亿元,同比下降35.8%。这拉低了绿地整体销售业绩,总合同销售金额达2345.5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1%。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30日,绿地短期借款266.4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30亿元,库存现金823.77亿元,现金缺口72.64亿元,不足以满足当期需求的完全覆盖。
· 结尾 ·
portant;">portant="important" rgb="rgb" hiragino="hiragino" sans="sans" break-word="break-word" border-box="border-box" right="right" class="" style="white-space: normal;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portant="important" rgb="rgb" hiragino="hiragino" sans="sans" break-word="break-word" border-box="border-box" right="right" class="" style="letter-spacing: 0.544px;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portant="important" break-word="break-word" style="margin-top: -8px;margin-bottom: 18px;letter-spacing: 0.544px;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如有侵权请在文末留言
portant;">
portant;">45万建筑师正在关注:
新闻|访谈|游学|招聘|课程
投稿及合作请进入后台
“贡献”还是“合作”
编辑:Alex Wei、Archlady、Xueliang、Fankun、Liangqian、Leon、Shiqi、Jason
【青年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