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加工生产流程
(1)钢材的力学指标:结构钢的力学指标有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低温冲击韧性等。这些指标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但低温冲击韧性只有当结构可能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才应进行试验。钢材力学指标的测定必须符合《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抽样规程》(GB2975-82)的规定。
(2)钢的化学成分:关系到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韧性、耐用度等。主要含量为碳含量,合金元素含量及硫、磷等杂质元素的极限含量应符合规范(GB222-84)的规定。
(3)工艺性能:工艺性能主要包括焊接性和加工性能。焊接性与碳含量或碳当量(低合金钢)有关,可通过焊接性试验来鉴别。工艺性能通过冷弯试验来确定。按(GB232-88)为标准。
(4)几何尺寸偏差:钢材(钢板、型钢、圆钢、钢管)的外形尺寸与理论尺寸的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允许偏差值可参考国家标准GB709-88、GB706-88、GB787-88、GB978-88、GB707-88、GB816-87等。
(5)钢材外观缺陷:钢材表面不得有气泡、伤痕、裂纹、裂缝、皱纹、夹杂物及压铁氧化物。这些缺陷必须清除,清除后的凹陷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的负偏差值。此外,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它们的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6)机械切割:利用机械力(剪、锯、磨)进行的切割。相应的机器有剪床、锯床、磨床等,较适用于厚度小于12~16毫米的钢板或型材的直线切割。
(7)气割:利用氧—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气或其他火焰加热熔化金属,用压缩空气吹走熔化的金属液,从而分离金属。适用于曲线切割和多头切割。
(8)等离子切割:利用等离子弧流实现切割,适用于切割不锈钢等高熔点材料。
(9)热成型:指加工前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这种方法适用于成形、弯曲和校正室温下不能制造的工件。热加工的终止温度不得低于700℃。加热温度为200-300℃时,钢材会发蓝变脆。严禁锤击和弯曲。含碳量超过低碳钢范围的钢材一般不能进行热加工。
(10)冷成型:在室温下进行。由于外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使材料按要求产生永久变形,或由于外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使材料按要求产生某些部分从材料上脱离。冷加工容易使材料变硬变脆,因此可用热处理使钢材恢复正常状态或将硬化的棱角刨掉。碳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时不得进行冷加工。低合金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加工。
(21)垂直安装:视构件特性及各部件稳定位置,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适用于放置高度较低的稳定结构。
(22)卧式安装:构件处于水平位置进行装配。用于截面较小但长度较大的细长构件。
(23)胎膜装配法:利用胎膜将部件各部件定位在装配位置上。用于制造大型、高精度的部件。
(24)电弧焊:利用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电弧热来熔化金属的工艺过程叫电弧焊。电弧焊又可分为手工焊、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气体保护焊。
(25)电阻焊:电流通过两个接触的焊接部位,接触处电阻最大,电流产生高温,使材料半熔化钢结构加工制作,然后在压力下熔合在一起。一般用于圆钢的对接焊或钢板的点焊。
(26)电渣焊: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熔融的熔渣产生的电阻热来熔化金属的工艺方法。例如用于箱型柱刚性连接时连接梁上下翼缘处加劲板的全焊透焊接。
(27)手工焊接:完全靠手工操作的电弧焊接。其效率低,质量靠自己,稳定性差。但其灵活性强,适用于较短而复杂的焊缝或现场焊接。
(28)埋弧自动焊:焊接时电弧埋在粉状焊剂下面,由机器自动铺焊剂并移动焊丝送出。适用于较长的焊缝。焊缝质量好,效率高。
(29)气体保护焊:用CO2或氩气保护电弧焊熔化的金属,焊丝和气体自动送入钢结构加工制作,只需人工移动焊枪,属半自动焊接,焊接质量好,效率高。
(30)抛丸:抛丸是利用抛丸机叶轮中心吸入粒度为0.8~2.0毫米的钢丸,在叶轮尖端将丸粒高速抛向需防锈处理的钢结构表面,达到机械除锈的目的。此法除锈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
关于钢结构百科
时刻关注钢结构行业动态,汇聚钢结构行业百科知识,为您提供专业的钢结构技术指导,建立钢结构行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