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与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弊病

   日期:2024-07-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63    
核心提示:与大地震后楼毁人亡的巨大损失、举国抗震救灾的巨大成本相比,与钢结构优越的抗震性能、钢材可回收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相比,与一线城市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几万元相比,钢结构住宅每平方米高出几百元的造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记者:装配式建筑包括哪些结构形式?

张爱林: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竹结构、组合结构等结构形式。

记者: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存在哪些弊端?

张爱林:几十年来建筑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的以手工作业、现场砌筑、混凝土结构为主的粗放型建筑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建筑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二是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三是我国建筑物寿命短、抗震性能差;四是我国建筑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钢结构房屋是抗震房屋

记者:您曾在多次演讲中展示在台湾拍摄的广告《别怕!我住的是抗震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抗震屋是用钢铁做成的吗?

张爱林:是的,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所以大家首先考虑的是房屋的质量,特别是抗震性,其次才是价格。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2013年4月20日钢结构房子安装价格,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宝兴县几乎所有房屋受损。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区重建仍然走的是先搭帐篷、再建彩钢房、再建永久性建筑的老路,由于高原气候寒冷,现场砌筑浇筑,重建速度缓慢。

记者:其他国家在地震多发地区做了什么?

张爱林:以日本为例,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提出“零死亡”计划,要求建筑物在8级地震中不倒塌,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住宅因此得到推广和普及。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破坏力比我国汶川地震大30倍,同时引发海啸,但人员伤亡人数仅为我国汶川地震的1/7,且人员伤亡主要由随后发生的海啸造成。

日本建筑抗震要求为7级,而我国汶川地震后重建建筑的标准是“抗震8级、设防9度”。现实中,我国抗震“高标准”不如日本抗震“低标准”。

日本房屋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而中国房屋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从建筑结构上看,日本房屋60%以上为钢结构,而中国房屋95%以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12年12月7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7.3级地震,摇晃持续了数分钟,但人们并未慌乱逃窜,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是民众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信心。

幸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增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八度以下地震,无人员死亡,少人员受伤”。我相信,建设能抵御大地震的建筑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而发展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是最好的选择。

预制建筑有很多好处

记者:有人认为钢结构住宅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其价格较其他结构略高,认为钢结构住宅的价格应该与混凝土住宅价格相当,甚至更低。您怎么看?

张爱林:比如钢结构房子安装价格,你觉得要求蛋糕、面包跟馒头的价格一样合理吗?一吨钢材多少钱?一吨沙子、水泥多少钱?我觉得有些人强调钢结构造价高,要求钢结构房屋造价要低于混凝土房屋,这是一个伪命题,导致人们误解了概念,这是既得利益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言论。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不符合价值规律、价格规律和市场规律,没有一个开发商因为混凝土结构造价低而降低销售价格,也没有一个开发商因为钢结构造价高而提高销售价格。台湾的钢结构住宅价格昂贵,售价也高,但市场销量很好,这是一个重大的价值取向问题。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与质量就是保证人的生命。相对于地震后建筑物被毁、人员死亡的巨大损失,相对于全国抗震救灾的巨额花费,相对于钢结构优越的抗震性能,钢材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相对于一线城市动辄几万元一平米的房屋,钢结构住宅每平米高出几百元的成本,实在是微不足道。

要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对钢结构房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评估,政府在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要对钢结构房屋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包括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中强制推广。

记者:国外推广钢结构住宅有哪些成功经验?

张爱林:法国是最早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国家,1978年就制定了尺寸协调规则,提出了工业化建筑体系;瑞典是世界上住宅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其住宅构件95%为轻钢结构。

记者: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情况怎么样?还存在哪些不足?

张爱林:我国倡导钢结构住宅工业化三十多年,但至今未能实现,原因有很多,包括观念落后、体制机制障碍、标准规范滞后、技术创新不够等。

记者: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爱林: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要站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培养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有利于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的建筑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的完善和更新,使从规划、设计、加工、装配、施工、使用、维护到拆除全过程的指标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要打破部门壁垒,打破利益既得格局,多领域、多部门协同,共同推动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

(张爱林 教授 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如果你是个人

我们不仅能给你带来一栋能抵御灾害的房子,

它能带给你的是一个假期、一个春天的花朵、一个健康、温馨的家……

如果你是一家企业

您的办公空间?您的员工安置?您的展厅?

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您提供最优质的结果

如果你是政府

我们将成为您城市建设的好帮手!

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园林建筑,都推动着城市节能、环保、低碳的步伐。

如果你正在投资

投资周期短,回报快,我们一定是您的最佳选择!跨界作业,工期短效率高,充分利用资金利用率,绿色材料,生态品质施工

预制模块化轻钢结构绿色建筑

定制个性需求,以环保生态为宗旨,共建绿色家园

热爱生活 · 信任马特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超轻钢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