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与抗震设防类别规定,保障建筑安全

   日期:2024-06-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61    
核心提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抗震等级是建筑结构的属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设计建筑结构时,应根据结构损坏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或环境等,采用不同的安全水平。

结构重要性系数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明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寿命的荷载调整系数

———————————————————

【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规定,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工程应划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特防类[甲级]:指使用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在地震时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防御的重大建设工程。

重点防御类[乙级]:指地震时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较高防御标准的建筑。

标准防御类别【C级】:指除第1、2、4项外,大量建筑物均按标准要求进行防御。

中度设防建筑(D级)是指使用人员较少,地震破坏不会造成次生灾害的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对建筑的要求。

———————————————————

【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抗震水平是建筑结构的一种属性,由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建筑重要性分级及设防标准》,结合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建筑高度四个因素确定,并采用不同的抗震水平进行具体设计。

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等级、烈度、建筑高度等采用不同的抗震水平钢结构抗震等级划分,并应遵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甲、乙级设防建筑结构抗震标准的确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的规定办理。丙级设防建筑结构抗震水平应按下表确定。

———————————————————

太复杂了,结构设计描述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使用寿命:50年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等级:乙级

钢结构抗震等级:3级

............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