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钢结构设计-公众号关注我
步履式顶进工艺演示
近日钢结构架桥,中建钢构参与建设的塞尔维亚—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钢桁梁桥项目成功吊装,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新的建设阶段。
项目介绍
匈塞铁路北起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41.7公里,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首个欧洲订单,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中建钢构参与建设的匈塞铁路诺苏段钢桁梁桥,施工量近5500吨,施工范围包括横跨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各种复杂地段的6座钢桁梁制作和安装。此次通车的钢桁梁桥是本次项目中单座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桥梁。
项目效果图
1.加工标准高:精心研究欧洲标准技术
本项目所有构件均采用欧洲标准,施工等级按EXC4执行,项目对钢结构件在原材料可追溯性、制造允许公差、焊接工艺编制、焊缝验收标准、外观等级、程序文件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面对构件截面小、需控制变形,以及后期增加顶推加强筋,导致箱体内部空间狭窄等加工难点,车间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合理的涂装前工序,采用激光切割与模板钻孔相结合优化工作效率,焊工100%具备欧标上岗证,确保生产效率与欧标品质“双提升”。
2. 交通新路线:海陆联动
由于塞尔维亚没有海港,该项目钢构件由中建钢构加工后从上海港海运至斯洛文尼亚科佩尔,经公路转运后最终抵达挪威段施工现场。同时,该项目施工现场沿线自然条件恶劣,现场周边路况较差,超大型卡车在构件进出现场时遇到很大困难,大大增加了钢结构件运输难度。
中建钢结构项目组积极调研运输市场,制定不同批次构件的运输路线,并派员深入港口码头、海关转运点,确保运输效率的同时,提升钢结构运输安全性。
3. 安装技术:攻克顶推难题
本项目共有三个施工段采用行走式顶升方案,施工工序复杂。钢结构拼装的线形控制、顶升过程中的挠度控制、顶升到位后落梁过程的精度控制等均为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建钢结构项目组通过各种渠道做好技术准备,准确测量控制定位,采用合理工艺控制焊接变形,采用双向顶升控制定向精度,增设预应力锁口确保挠度可控,同时实施合理的工装措施,确保梁最终下放就位。
4.施工难度大:现场操作复杂
本项目采用现场装配式施工方式,但受限于铁路沿线工程施工现场复杂条件,项目施工现场跨越公路、铁路、河流、沟渠,场地狭长,地形复杂,构件堆放、组装、吊装空间严重不足,行走路线泥泞,地质松软。
项目组提前谋划施工方案,反复推敲场地布置,提前沟通优化吊装顺序,最终选定“自下而上拼装、自上而下安装、双向吊装”方案,拓宽了路基,充分利用了坡下场地,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钢结构架桥,降低了机械成本。
开幕式上,项目部同步进行“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推动质量效益提升”为指导,树立“铁骨铸脊梁,品质铸未来”的企业精神,誓为塞尔维亚打造精品钢结构。
中建钢构将以“欧洲第一吊”为起点,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助力匈塞铁路诺苏段早日通车,为巩固深化中塞传统友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钢结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