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钢结构楼层为H型钢梁构成的矩形楼层框架;模板结构包括支撑横梁、支撑立柱、调节块、支撑纵梁以及模板;支撑横梁水平设置在矩形楼层框架左右两侧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支撑立柱竖直支撑于支撑横梁与H型钢梁的下翼板之间;调节块插装在支撑横梁与H型钢梁的上翼板之间;支撑纵梁水平等间距设置在支撑横梁上,并与支撑横梁相垂直;模板水平铺设在支撑纵梁上方。该模板结构无需搭建满堂脚手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钢结构框架工业厂房越来越得到投资方的青睐,但是大多钢结构框架厂房楼板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按目前传统做法,就是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施工,这就需要大量的脚手架管作为支撑钢结构回收模板,进行支模,不但施工成本高,而且施工工期长,并且因为搭设满堂脚手架占据各楼层空间,严重影响了厂房整体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无需搭建满堂脚手架的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钢结构楼层为H型钢梁构成的矩形楼层框架;模板结构包括支撑横梁、支撑立柱、调节块、支撑纵梁以及模板;支撑横梁水平设置在矩形楼层框架左右两侧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支撑立柱竖直支撑于支撑横梁与H型钢梁的下翼板之间;调节块插装在支撑横梁与H型钢梁的上翼板之间;支撑纵梁水平等间距设置在支撑横梁上钢结构回收模板,并与支撑横梁相垂直;模板水平铺设在支撑纵梁上方。采用支撑横梁和支撑立柱在左右两侧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搭建一个冂形的支架,从而实现对上方的支撑纵梁和模板进行支撑,完全利用矩形楼层框架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而无需搭建满堂脚手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采用调节块能够进一步与支撑立柱配合,对支撑横梁实现夹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支撑横梁晃动,提高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模板的上侧面与H型钢梁上翼板的上侧面共面。将模板的上侧面与H型钢梁上翼板的上侧面设置为共面,从而使得上方浇注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平整度,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方案,调节块与支撑横梁以及H型钢梁的上翼板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采用过盈配合能够使支撑横梁具有较好的稳固性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采用支撑横梁和支撑立柱在左右两侧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搭建一个冂形的支架,从而实现对上方的支撑纵梁和模板进行支撑,完全利用矩形楼层框架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而无需搭建满堂脚手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2)采用调节块能够进一步与支撑立柱配合,对支撑横梁实现夹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支撑横梁晃动,提高了模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板结构搭建后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板结构搭建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横梁,2、支撑立柱,3、调节块,4、支撑纵梁,5、模板,6、H型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包括:支撑横梁1、支撑立柱2、调节块3、支撑纵梁4以及模板5。钢结构楼层为H型钢梁6构成的矩形楼层框架。其中,支撑横梁1水平设置在矩形楼层框架左右两侧H型钢梁6的腹板之间;支撑立柱2竖直支撑于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6的下翼板之间;调节块3插装在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6的上翼板之间;支撑纵梁4水平等间距设置在支撑横梁1上,并与支撑横梁1相垂直;模板5水平铺设在支撑纵梁4上方;模板5的上侧面与H型钢梁6上翼板的上侧面共面;调节块3与支撑横梁1以及H型钢梁6的上翼板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本技术的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在施工时,支撑横梁1、支撑立柱2、调节块3、支撑纵梁4以及模板5均采用木质材料;搭设时首先将组合好的支撑横梁1及调节块3倾斜放入左右相邻两根H型钢梁6的上翼缘下方,并紧靠上翼缘,再将支撑立柱2由下方敲入(因支撑立柱2下料时加长了2~5mm),使得支撑立柱2、支撑横梁1、调节块3与H型钢梁6为过盈配合,结合为一个整体,并用钉子从支撑立柱2侧面钉入支撑横梁1,进行固定;在完成支撑立柱2与支撑横梁1的组装后,即可在支撑横梁1上面垂直敷设支撑纵梁4及模板5。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钢结构楼层为H型钢梁(6)构成的矩形楼层框架;其特征在于:模板结构包括支撑横梁(1)、支撑立柱(2)、调节块(3)、支撑纵梁(4)以及模板(5);支撑横梁(1)水平设置在矩形楼层框架左右两侧H型钢梁(6)的腹板之间;支撑立柱(2)竖直支撑于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6)的下翼板之间;调节块(3)插装在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6)的上翼板之间;支撑纵梁(4)水平等间距设置在支撑横梁(1)上,并与支撑横梁(1)相垂直;模板(5)水平铺设在支撑纵梁(4)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楼层的模板结构,钢结构楼层为H型钢梁(6)构成的矩形楼
层框架;其特征在于:模板结构包括支撑横梁(1)、支撑立柱(2)、调节块(3)、
支撑纵梁(4)以及模板(5);支撑横梁(1)水平设置在矩形楼层框架左右两侧
H型钢梁(6)的腹板之间;支撑立柱(2)竖直支撑于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
(6)的下翼板之间;调节块(3)插装在支撑横梁(1)与H型钢梁(6)的上翼
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林,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