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4年修订版)

   日期:2024-04-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42    
核心提示:各区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含空港委)、各有关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审查工作,提高审查质量

各区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含机场委员会),有关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审查工作,提高审查质量,按照住建部颁布的通用规范等新技术标准和规范, -近年来农村发展以及国家、省、市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广州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18年)》关于初步设计审批实际情况及实施情况”,我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4年修订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 年 1 月 22 日

结构专业

(1)设计说明

1、设计基础是否齐全,项目概况和设计范围是否明确; 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是否执行,是否符合相关部门的审批要求。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结构耐久性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地下室设防水位、建筑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室外结构的防火等级、耐火等级等设计安全标准和环境类别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人防地下室的设防类别和抵抗等级是否符合规定和主管部门批准的要求。

3.主要负载值

(1)建筑物、屋面活荷载及其自重以外的附加恒荷载值是否符合荷载规范和有关规定,选择特殊荷载的依据是否充分。

(2)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风载体类型系数、风振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风洞试验报告。

(3)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结构阻尼比等数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考虑温度的影响,上升(下降)温度及相关参数值是否正确。

(5)地下室抗浮设计中与水浮力有关的设计参数是否合理。

(6)特殊载荷(作用)工况组合钢结构阻尼比 规范,包括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的取值是否合理。

4.基础设计

(1)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是否安全、经济、合理。 必要时应提供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使用; 是否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地基形式、地基处理、防腐措施(地下水、土壤具有腐蚀性时)等方面的建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设计采用的基本方案与地质调查建议不一致时,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

(3)人工挖孔桩的使用是否符合广东省建设厅《关于限制使用人工挖孔注浆桩的通知》(粤建管字[2003]49号)的有关规定。

(四)防浮设计水位是否正确,采取的防浮措施是否合理、可靠; 采用排水(放水浮力法或部分放水浮力法)设计时,是否满足适用土层,计算参数是否正确,措施、结构是否可靠。

(5)地基类型和埋深、天然地基持力层、桩端持力层、进入持力层深度和承载力特征值的选择是否合理; 当存在欠固结土层和地震液化土层时,桩基础是否考虑负摩擦力的不利影响,是否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整体稳定性要求。

(6)不同地基形式混合或存在不同地基承载层时,是否充分考虑地基沉降差异的影响,是否合理设置沉降缝。

(7)项目所在地存在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时,是否有对地基稳定性影响的判断和土洞、浅层溶洞的处理方案,地基是否方案合理、可靠、安全。

(8)必要时应说明对邻近现有建筑物地基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5.上部、地下室结构设计

(一)是否包括采用无梁楼盖时,是否考虑了上部、地下室的结构选择、楼层选择与布置、主要材料、主要构件断面设计说明、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荷载限制等; 变形缝 各结构单元的设置(膨胀缝、沉降缝、地震缝)及划分是否合理。

(2)多层、高层结构:采用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局是否经济合理。 存在结构不规范时,是否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重要构件、薄弱层、薄弱部位的加固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满足安全要求。

(3)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的结构方案是否合理钢结构阻尼比 规范,是否满足稳定性设计要求,支撑体系及主要节点、支撑的形式是否合理可行,连接方式是否合理安全合理; 若采用新的结构形式,是否有合理的力传递路径及计算、分析和论证。

(4)幕墙结构:是否有高层幕墙的结构设计说明,所选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安全; 风荷载、温度荷载值等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是否可靠,主体结构是否将幕墙的影响纳入分析。

(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是否有减少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加强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

(六)是否对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如专项技术说明、重要结构节点、支撑的说明或者简化图等。

(七)超限项目的判断及超限审查意见的回复

1)分析判断是否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建制[2015]67号)和广东省相关规定的要求,结论是否准确。

2)对于需要进行超限专项审查的项目,应当先进行超限审查。 通过超限审查的项目,是否列出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和构件抗震性能等级,是否一一回复审查意见,是否回复意见和设计文件修改已就位。

6.结构计算与分析

(1)所使用的结构分析程序的名称、版本号、编译单位是否明确,并适用现行规范。

(2)所用软件的计算假设和力学模型是否与工程实际相符。 结构分析主要参数是否符合规范及程序计算的要求。

(3)是否按照规范要求使用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程序对复杂结构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4)需要时程分析时,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强震持续时间等)取值是否正确。

(5)薄弱层、薄弱部位的识别是否正确。 转换层上下结构以及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是否合理。

(6) 程序计算的主要可控指标包括周期、位移、扭转位移比、剪重比、框架部分倾覆力矩的比例、框架楼板部分地震剪力与总剪力的比值。底部剪力、上下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列出并说明,并分析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是否应对工程重点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必要的分析结果和说明。

七、主要材料选择

(1)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类型、墙体材料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钢材及焊条等级、预制构件连接材料、密封材料、特种材料或产品(成品拉索、锚栓、阻尼器等)是否选材正确、合理。

(2)幕墙结构材料的选用是否齐全、合理。

(3)是否有钢结构涂料使用说明和防火材料使用说明。

(八)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是否经过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可行性论证,是否合适。

9、特殊工程应提出特殊施工要求,提出的方法和要求是否合理。

10、结构体系和结构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11. 根据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总结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采用的技术要点。

(二)设计图纸

1、是否提供基础平面图,基础主要构件截面尺寸是否齐全。

2、主层结构平面图、竖向构件布置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是否齐全。

3、是否提供结构主要或关键节点及支撑结构示意图。

4、平面图中是否标明了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后浇注条的位置和宽度。

(三)审核不通过原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视为未通过结构专业评审:

1、设计深度不符合《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差距较大。

2.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但未进行或者未按照专项审查意见进行调整的。

3、结构整体安全性无法保证,结构设计非常不合理。

4、违反工程建设标准的强制性规定,将导致设计发生重大修改。

附件全文如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