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下载方法:
目录
第一章 准备说明
1.1 适用范围
1.2 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 项目地点
2.2 项目建设概况
2.3 防火涂料建筑件
2.4 结构工程防火要求
第三章 施工安排
3.1 项目管理组织
3.2 项目管理目标
3.3 流段划分
第四章 施工计划
4.1 施工进度计划
4.2 劳动力规划
4.3 物料计划
4.4 防火涂料的储存
4.5 施工设备准备计划
第五章 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5.1 施工工艺流程
5.2 施工技术
5.4 施工环境要求
5.5 质量要求
5.6 验收标准
5.7 操作框架
5.7.1 框架材料要求
5.7.2 框架架设过程
5.7.2 使用注意事项
5.7.3 安全技术措施
5.7.4 检查验收
第六章 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安全保证措施
6.3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措施
第七章 应急预案
7.1 应急救援机构
7.2 应急管理
7.3 主要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7.3.1 高处坠落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7.3.2 机械伤害预防及应急措施
7.3.3 火灾预防和应急措施
7.3.4 触电预防及应急措施
7.4 应急救援医院及联系方式
第一章 准备说明 1.1 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1#办公楼、商业楼等3个项目)地上结构塔楼外框架钢结构喷涂防火涂料。
1.2 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详细编制依据见表1.2。
2.3 防火涂料建筑件
本工程地上塔外框架内钢结构梁、梁柱节点核心区、梯梁、梯柱内钢结构围板需喷涂阻燃涂料。
2.4 结构工程防火要求
本工程钢结构梁的耐火极限为2小时; 钢梁的耐火极限——(直接支撑防火墙构件为3小时); 钢柱的耐火极限为3小时; 钢楼梯的耐火极限为1.5小时; 钢楼梯的耐火极限(直接支撑防火墙构件的耐火极限为3小时); 中庭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2小时。 全部采用不膨胀(厚)防火涂料。
西塔:耐火极限3.0小时,非膨胀涂层厚度35mm,耐火极限2.0小时,非膨胀涂层厚度21mm,耐火极限1.5小时,膨胀涂层厚度21毫米。
东塔:耐火极限3.0小时涂层厚度24.6mm,耐火极限2.0小时涂层厚度18.6mm,耐火极限1.5小时涂层厚度18.6mm。
4.4 防火涂料的储存
现场需设置物资存放区。 材料运至施工楼层后,必须根据各层情况、因地制宜将材料堆放整齐,堆放材料的地方应铺设木板。 堆放高度要求距地面不小于200mm,防止物料被水浸湿。 如下所示:
第五章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 5.1 施工工艺流程
5.2 施工技术
一、施工前准备
1) 重新检查所涂油漆。 核对产品型号、出厂检验单、合格证、质保期及现场抽样检验,并将检验数据归档; 喷涂施工应安装在钢结构上,表面应防锈、除锈,并在验收合格后进行; 喷涂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时,应将钢构件表面的油漆涂完,待其干燥后再尝试涂装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2)喷涂非膨胀钢结构防火涂料时,应将钢结构表面清理干净。 为保证质量,钢结构表面应用较厚的油漆打毛,使其具有附着力。
3)钢结构底层喷涂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待干燥12小时后,涂刷中层防火涂料,8小时后涂刷面层防火涂料。
4)防火涂料必须待楼板混凝土结构浇筑、养护、应力稳定后才能施工,避免因荷载变化影响防火涂料与钢构件的附着力——因浇筑混凝土而引起的钢柱、钢梁、梁轴的承载。
材料
2、钢结构表面清理处理
涂装阻燃涂料前,应清除涂装区域的飞溅物、油污、灰尘、绣痕等。
3、材料配比
1)按用量和比例在水中加入适量增强剂,搅拌均匀备用。
2) 手动搅拌时,建议将整包涂料搅拌均匀。 边搅拌边加入增强剂和水的混合溶液,并根据需要混合。
3)机械搅拌时钢结构安装应急预案,宜用低速搅拌机搅拌。 搅拌时间不宜太长,以10-15分钟为宜。 边搅拌边加入增强剂和水的混合溶液。 以中等容量的搅拌机搅拌为宜。
申请应分次完成。 必须等前一层基本干透后,再涂最后一层。 参考厚度如下:
(1)喷涂底漆0.5~3㎜一次,每平方米使用0.3~0.5㎏;
(2)间隔8小时后,喷涂一层9~15㎜,每平方米用料7~10kg;
(3)24小时后涂刷一层10~15㎜,每平方米用料7~10kg;
(4)24小时后涂至所需厚度,面层应平整。
(5)外观光滑均匀,边角、异型件、接缝处细节严密。
(6)在炎热干燥条件下施工时,应在涂层表面适当喷洒一些水,然后再施涂,防止涂层干燥过快,引起涂层龟裂或影响层间附着力。
(7)天气极其干燥或受阳光照射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如遮阳等)。
4、喷涂施工
第一遍涂料将粉:胶:水=10:1:8混合均匀后施工。 从第二次开始,可以将粉:胶:水=10:0.5:8混合进行施工(注:水量可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增减)。 注意:必须先将胶水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粉末并搅拌均匀。 湿料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 超过期限后将无法使用。
涂层可以通过喷涂来施加。 第一遍不应太厚(称为绒毛)并且应均匀。 从第二遍开始,厚度应保持在9-15mm,不应流淌。 等待上一层涂层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
防火涂料喷涂如下图所示:
5、油漆厚度
1)5m长度内涂层厚度比设计要求减少不大于1m,且涂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的85%为合格;
2)表面无明显裂纹,裂纹宽度小于0.5mm,为优秀;
3)防止碰撞损坏:防火涂料硬化后强度仍然不高。 施工时易发生碰撞的部位应进行临时保护,减少损坏;
4)防污染:喷涂前对半成品进行保护,特别是靠近喷涂部位应用塑料布包裹。
5)空桶:首先要严格控制配合比。 基层的清洁处理是关键,并注意批量抽查原材料的粘结强度;
6)裂缝:环境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分层喷涂时要控制好通风和干燥时间;
7)厚度不均匀:喷涂时,喷嘴角度应与构件表面垂直,距离适当。 每层喷涂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宜太紧。
6. 材料
隔热阻燃涂料中存在轻质材料,颗粒粗大。 涂层表面不应太光滑,以免影响涂层的附着力。 当用户要求装饰面光滑时,可涂抹腻子,并将墙面打磨平整。 水性涂料不会影响其防火效果。
喷涂前,用彩色布条覆盖地板、墙壁和堆放材料,防止污染。
5.4 施工环境要求
1、施工过程中及涂层干燥固化前,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90%,空气应通风。 风速大于5m/s或雨天、露天、构件表面有凝露时不宜施工。
2、施工环境温度5℃以上,涂层已完全达到强度,周期大于28天。
5.5 质量要求
1、涂层应色泽均匀、轮廓清晰、接缝光滑、无凹痕、粘结牢固、无粉化、疏松、浮浆,乳头已除去。
2、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5mm。
3、涂层不得错涂、漏涂,涂层不得分层、空鼓。
4、涂层厚度符合国家消防法规要求和合同要求。
5、涂漆后4小时内应防止雨淋、进水。
5.6 验收标准
1、施工方应提供工程所使用的产品合格证、涂料的耐火性能检测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
2、油漆涂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若厚度低于原标准,则必须大于原标准厚度的85%,且厚度不足的连续区域长度不得大于1米,类似情况不再发生发生在5米以内。
3、涂层应完全封闭,不得外露。
4、油漆涂层与钢材、涂层之间的结合应牢固,无分层、空鼓、疏松等现象。
5、油漆颜色、外观符合设计要求钢结构安装应急预案,轮廓清晰,接缝光滑一致。
5.7 操作框架
本项目防火涂料喷涂作业架采用移动式钢管脚手架。 平台高度3~4m,防护栏杆高度1.2m,安装万向轮移动,框架拐角处安装防倾覆钢管。
移动操作平台的轮子应与平台框架牢固连接。 立柱底部距地面不应大于80mm。 行走轮、导向轮应设有制动器或制动器等制动措施。
移动行走轮的承载能力不应小于5kN,制动力矩不应小于2.5Nm。 移动操作平台的框架应保持垂直,不得弯曲或变形。 除移动时外,制动器应保持制动状态。
移动操作平台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严禁站人。
5.7.1 框架材料要求
采用φ48×3mm钢管,采用紧固件连接。
钢管应平直,直线度允许偏差为管长的1/500; 两端应平整,无斜角或毛刺; 严禁使用有缺陷(硬弯、压扁等)和严重腐蚀的钢管。
外径48mm连接钢管的紧固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紧固件》(GB15831)的规定。 连接钢管的紧固件应有明显标志,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紧固件》(GB15831)的规定。 按GB15831)的相关规定执行。
5.7.2 框架架设过程
1、楼板钢柱、钢梁等垂直、水平构件的防火涂料采用移动式脚手架平台施工。 移动式脚手架平台采用Φ48mm×3mm组合式脚手架钢管搭建。 拟定长度为4米,宽度为2米,工作平台高度为4米。 米(具体高度根据楼层高度调整)。 移动脚手架平台下方安装有可锁定滑轮装置(可调节万向脚轮,每个脚轮可承重1000kg)。 平台移动时打开轮锁,工人站在平台上时锁紧四个轮锁,防止操作平台晃动。 工人在工作台上作业时,应将安全带挂在工作台横杆上。 移动脚手架平台如需悬挑,悬挑宽度不宜大于1500mm。 为防止脚手架翻倒,在脚手架顶部设有可调节的顶升支撑,上端加垫板支撑上层地板,确保安全。 见图5.7.2-1。 操作架四个角防倾翻腿的设置如图5.7.2-2所示。
。 。 。 。 。 。
文章太长,以下省略
材料
编辑精心整理了一套知名企业最新《钢结构工程》汇编2024年版,共25本,全部为ppt+word版本可编辑,精中之精,精中之精,最新、最实用、无水印、符合现状规范。 所有信息目录如下(可点击阅读各信息):
《钢结构工程》编制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