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深圳商报记者 张艳 刘玉鸾/文言 文婷 谭彪/摄
如果说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那么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则是明珠的创造者,是我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国家的制造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公布了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中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总部位于深圳市坪山区,荣获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第七批深圳市七家企业之一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也是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历届历次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拉开了中国现代建筑钢结构时代的序幕
埃菲尔铁塔等举世闻名的钢结构建筑于19世纪的欧洲出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于1992年建成——高度165.3米的深圳发展中心。
这座大楼的建造者是中建钢构的前辈。 1985年,他们前往日本,学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 他们利用这项技术建造了深圳发展中心,揭开了中国现代建筑钢结构时代的序幕。
钢结构博物馆展出的钢结构摩天大楼
1995年,这支团队建造了当时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3.95米),创造了“两天半一层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
2008年,中国建筑以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为主体,整合中建系统其他优质钢结构资源,组建中建钢结构有限公司,将其定位为国内唯一的钢结构企业。中国建筑系统的建筑钢结构制造平台和核心研发平台。 平台和重要建设平台。
夜晚的平安大厦
2012年,高441.8米的深圳京基100; 2016年,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中建钢构不仅一次次刷新了深圳的天际线,更用其精湛的技术绘制了全球最美的建筑天际线。 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中建钢构已参与建设400米以上高层建筑24座,占比全国近90%,全球占比近42%。
钢结构博物馆大跨度结构建筑展示
除了超高层建筑,中建钢构的工匠们还建造了跨度超过30米的大跨度建筑,如会展中心、剧院、体育场馆等,实现了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全运会、军运会。 、民主运动会、青运会以及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代表的49个大型交通枢纽和120多座跨江、跨江、跨海桥梁。 同时涵盖核电、火电、风电、清洁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建筑。
与此相匹配,我国钢材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与钢结构建筑相关的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近140项,技术水平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级。
随着中国制造实力不断提升,中建钢构、中钢建目前拥有湖北武汉、江苏、天津、广东、四川五个国内基地,以及迪拜(阿联酋)两个海外基地)和阿尔及利亚。 ,年总生产能力超过120万吨。
成为符合坪山区理念的“创新伙伴”
2021年仓库钢结构加层,中建钢构正式入驻坪山。
能够与坪山成为“创新伙伴”,主要得益于理念的契合。 双方秉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中国建筑钢结构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夏林银表示,技术创新始终是中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核心支撑。 公司成立以来,参与编制了3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拥有12项大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
夏林寅接受采访
中建钢构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两大研究院,以及“焊接检测技术中心”、“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与先进技术中心”等钢结构研发中心;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超过3%,研发人员占比11%;其“ “超厚板复杂钢结构制造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高强钢多层多道焊”“节点结构与性能”等155项制造工艺和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专利1767项,截至2022年10月31日,中国建筑钢结构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 荣获鲁班奖5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24项、国家优秀焊接工程奖186项。
卢建新接受采访
以此为依托,聚集了以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会长陈振明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以上技术专家20余人。 、博士人才。 全国劳动模范卢建新主持施工了4个100层以上摩天大楼钢结构工程。 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到领先世界的全过程。 他参与过总高度超过3600米的项目。 。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建设第一线。 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6项,获得国家专利16项,国家级工法1项。 “现在,在施工过程中,我仍然会到第一线去解决问题。” 陆建新说道。
南越工匠冯晴川与团队开会
中建钢构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团队,研发出第一条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 它基于三大关键技术创新:智能装备创新、先进工艺创新、数字化管理创新。 已获工信部批准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该项目为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与传统钢结构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2%,运营成本降低23%。 相关技术成果荣获中国建筑科学技术奖、中国建筑集团科学技术奖、中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建筑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钢结构智能制造及先进技术)
同时,充分发挥有效的“产、学、研、用”保障机制,研发钢结构行业关键技术,开发钢结构智能仓储物流技术、“无人化”切割下料技术、机器人高效焊接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产业集团
近年来仓库钢结构加层,深圳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全面、稳定、适应性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总规模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46%。 建设规模和比例稳居全国前列。
通过政府领导和政策支持,坪山区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工业建造新模式,并在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中率先推广实施,进一步提升水平的施工技术。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努力把坪山建设成为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宜居宜业的先进城区。
站在坪山大道中建钢结构总部,向西望去,坪山中学园区已投入使用; 向西看,坪山人民医院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屏山高中公园(效果图)
中建钢构参与了这两个重点民生工程的建设。 其中,坪山高中园项目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 分为三个校区,共可为深圳学生提供8100个学位。 在区委、区政府高层协调下,坪山聚集全区力量,确保项目推进,多措并举,超额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投资比去年增加3至4倍。与常规工程相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和质量。历时196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再次创下了施工新纪录。创深圳学校项目(大建筑面积)建设速度纪录。
“从日常生产经营到创新业务发展,坪山区委、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都给予了我们政策指导和支持,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坪山区积极服务企业的务实工作作风。” 中建钢结构战略及IT管理部部长赵敬安表示,在坪山区的大力支持下,钢结构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全球智能制造实验室将在坪山设立,“自立门户” ”,为我国钢结构的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研动力。
“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始终保持一颗‘冠军’心,把钢结构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夏林银表示,针对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中建钢构提出立足主业优势,逐步形成“1+3”产品集群,深化高端优势——端钢结构,拓展新型基建、桥梁钢结构、能源钢结构、海洋钢结构等领域; 创新布局产品钢结构、智能装备、智能咨询等领域,加快智能制造、智能施工装备机器人研发,为钢结构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立足坪山,中建钢构将以一流的价值创造、一流的技术创新、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品牌文化,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产业集团。
点评:孙世坚 肖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