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政府首脑石破茂在接受富士电视台采访时,以“绝不可容忍”的坚决语气,将日本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的谈判之争推向了新的顶点。
这位政界资深人士,曾以“亚洲版北约”的设想向华盛顿示好,但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对等关税”的权杖时,他却坚守国家利益,毫不退缩,甚至不惜动用“美债核武”这一杀手锏。
这场对抗不仅揭露了美日之间看似紧密的“塑料盟友”关系背后的虚假面具,而且出人意料地促使日本向中国传递了合作的意愿——正当华盛顿试图通过征收关税构筑“经济铁幕”之际,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正悄然经历着裂变的加速。
汽车关税:日本经济的生死线
这场风暴的起因,在于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日本汽车、钢铁及铝制品实施25%的“报复性关税”。
这记刀法精准地击中了日本经济的要害,汽车及其零配件占据了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量的37%,这一比例直接关系到国内54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一旦关税实施,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年需额外负担高达120亿美元的支出,这一数额是丰田公司全年盈利的1.5倍之多。
石破茂所倡导的“绝不妥协”并非仅仅是政治上的表面文章——他在5月2日明确表示:“我们确实有减少贸易逆差的策略,但绝不能容忍以损害日本就业为代价的做法。”
谈判桌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激烈。在4月16日举行的首轮谈判中,美方不仅没有同意撤销关税,反而提出让日本承担驻日美军军费增加的四倍,同时还要对对华的半导体出口实施限制。
这种既想攫取日本资金,又企图切断中国生意的贪婪举动,激起了东京政界的强烈愤怒,《日本经济新闻》透露,石破茂在内部会议中严厉指责美方的提议为“殖民条约”。
5月2日,第二轮谈判再次以失败告终,此时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身处华盛顿,他径直对美国财长贝森特表达了强硬立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那些具有歧视性质的关税问题!”
美债:沉默70年的“金融核按钮”
石破茂领导的政府拥有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它被秘密保存在日本央行金库的深处——那就是高达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这项曾被视为日本“不可侵犯的禁地”的资产,在5月1日首次被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公之于众:“美国国债无疑是我们在谈判中可以利用的一张重要牌。”
此话一出,全球金融市场顿时动荡不安:日本若仅抛售10%的美国国债,便能使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冲破5%大关,进而使得美国联邦政府的年度利息支出激增180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示范效应——若中国、沙特等国纷纷效仿减持,美国国债市场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死亡螺旋”。
日本不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警告,在4月30日,该国中央银行意外地将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的比重从63%削减至58%,并且在此过程中增加了黄金和欧元区货币的持有量。
此类策略犹如悄然煮青蛙,不仅成功避免了市场恐慌的爆发,而且为后续的竞争留下了充分的余地。西太平洋银行的分析师指出:“当前东京所拥有的,并非单支枪械,而是一个弹药充足的弹匣。”
转向东方:意外催生的中日合作
令人深思的是,正当美日关系紧张加剧之时,石破茂领导下的政府却向中国传达了某种微妙的信息。在2024年11月的国会施政演说中,石破茂明确指出:“我们将致力于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一种既建设性又稳定的日中关系。”
政策方向的转变在关税争端中愈发明显——面对美国推动日本加入“针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东京坚决未放弃其自身利益。据彭博社报道,日本半导体公司正通过中介途径向中国输送光刻胶,其交易额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47%。
这种“政治冷淡经济热络”的现象,在汽车行业的发展链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特斯拉在上海设立的超大型工厂,其零部件供应商中日本企业的比例已经高达32%。此外,宁德时代与松下联手推进的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更是被视为中日两国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典范。
石破茂的思路明确,他认为,面对美国的关税壁垒,不如利用中国市场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同比上升了18%,这一数字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特朗普的“战略败笔”
这场竞争的结局,正在对华盛顿的霸权思维产生冲击。特朗普原本以为通过征收关税可以迫使日本屈服,然而,他却无意中将自己的盟友引向了一条“摆脱美国影响”的道路。
日本推行“China+1”战略,将汽车生产能力的15%转向东南亚地区;同时与欧盟达成了关于重要矿产资源的协议;更进一步,还计划在非洲设立汽车组装工厂。这一系列动作与加藤所提出的“美债威胁”产生了战略上的共鸣,使得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更具讽刺性的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竟然成为了关税的主要受害者。通用汽车由于日本零部件供应中断,不得不关闭了俄亥俄州工厂的三条生产线;福特皮卡因缺少日本生产的高强度钢板,交货时间被拖长至六个月之久;在财报会议上,特斯拉的CEO马斯克悲叹道:“若没有日本供应商的支持,我们的柏林工厂将变成一堆废铁!”
石破茂的坚决态度,实际上是在向单边霸权发出警示,日本敢于动用美债进行反击,利用中国市场打破僵局,这表明“美国优先”的霸权戏码已经不再奏效。
这场竞争为全球带来的思考,或许正如《金融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在21世纪,国家间的联盟已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建立在利益和尊严基础上的平等互换。”
特朗普挥舞的关税之剑,最终反噬自身,沦为历史中的笑料,对此,大家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宝藏兴趣创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