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伴随我们对大熊猫保护力度增强,当前“滚滚”已不再是濒危动物(下调为易危)。然而就在近期,“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登上热搜。这种动物在中国仅余1只,在全世界也仅存3只。它不仅是极度濒危动物,而且可以说,已然注定是会消失的动物。
它就是斑鳖。
斑鳖(图源:网络)
最孤独的动物在苏州晒背
最近 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斑鳖被人发现 在水面上“晒背” 该视频一出 迅速登上热搜 众人都在围观这“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
为它感到悲情。这种生物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淡水龟鳖类动物。它的演化史能追溯至2.7亿年前的三叠纪。
成年斑鳖最大的标志性特征是,全身覆盖着橄榄绿色的甲壳,甲壳上有密集的黄色斑点。喉部与颈部还有鲜亮的斑纹。大只的斑鳖,背甲能达到1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公斤。
斑鳖外形与鼋、中华鳖高度相似。其物种确认历经百年争议。不少人认为它就是鼋。就是《西游记》里驮唐僧师徒渡河的那只神龟。
直到1993年 斑鳖借助骨骼和基因分析 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2006年 它才被国际学界正式定名
喉部与颈部鲜亮的斑纹是斑鳖的标志性特征(图源:网络)
它进化了将近3亿年。它命名才不到20年。现在它却面临灭亡。大家都知道。一旦某个物种现存数量少于十几个。其基因多样性就不足以支撑种群健康延续。这就等于写下了注定灭亡的终章
然而当获悉斑鳖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剩下3只的时候 围观的群众依旧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 评论说 还不赶紧让它们见个面
但令人悲伤的事实是:这三只都是雄性……另外两只生活在越南的同莫湖。还有两只生活在宣汉湖。即便它们见了面,也是没有意义的……
10年繁育没能实现0的突破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 科学家们就开始为斑鳖的繁衍付出努力 苏州的这只孤独斑鳖 原本并非独自存在 它还有一个伴侣 是一只雌性斑鳖 从长沙远道而来 带来了繁衍生息的希望
2009年,斑鳖举办了“婚礼”。然而很不幸,之后雌性斑鳖多次流产。它每年都产一二百枚卵。但最终没能生下一只小斑鳖。(不清楚这是否和雄性斑鳖年纪太大有关)
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努力了10年。最终没有达成0的突破。更可悲的是。2019年。雌性斑鳖在接受人工授精手术后死亡了……
苏州的斑鳖(图源:网络)
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斑鳖家族的命运被改写。雄性斑鳖成了世界上最孤单的动物。今年,它步入了耄耋之年。
好在斑鳖平均寿命不短。曹操诗云“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斑鳖活了超400年。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活到2007年。越南现存2只斑鳖。年龄都超100岁。中国苏州这只不到100岁。加上悉心照顾。应该还能活很久。
不仅是一个物种的悲剧
你也许会问,如此长寿的生物,为何度过了三叠纪,历经3亿年演化,最终仍无法逃脱灭绝的结局?
原因之一是长期与“鼋”等龟鳖混淆。存在分类学争议。这使得保护的黄金期被延误。人们没能及时留意到它的种群变化。直到种群崩溃才引发关注。
2005年 有13只斑鳖作为研究标本 但之后几年噩耗不断 2005年 北京动物园的斑鳖离世 2006年 上海动物园的一只斑鳖也死亡 斑鳖性成熟需20年以上 雌性斑鳖每年产卵超百枚 但自然孵化率不足1%现存个体高度近亲繁殖。这使得基因多样性枯竭。而且人工繁育没办法替代生态修复。单一物种保护脱离了系统治理。所以注定会失败。
与此同时栖息地系统性改变和人为捕杀给斑鳖造成致命打击斑鳖原本依赖长江太湖及红河流域缓流浅滩产卵工业化进程使这些水域被部分填埋或污染产卵沙滩日益减少加上人们着迷龟鳖“大补”功效上世纪50至90年代长三角市集常可见龟鳖身影斑鳖单日最高捕获纪录达十几只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种群衰退。
斑鳖灭绝了。它濒危乃至灭绝,仍警示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个物种曾见证恐龙兴衰,它的消亡,不只是一个物种的悲剧。更是在提醒我们,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文明发展不应以生态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