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日下午,360 集团的创始人周鸿祎,他同时也是董事长,来到了小鹏汽车的展台进行参观。周鸿祎与 IRON 进行了握手互动,并且还调侃说道:“期望有更多像这样的机器人来‘当牛马’。”紧接着,何小鹏马上进行了纠正,说:“应该是当伙伴。”
这款机器人叫“铁人”,它是中文名字。它以 1:1 类真人的姿态呈现,身高为 1.78m,体型修长且通体白色。它拥有超 60 个关节,能够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和坐的动作。“铁人”采用了 AI 端到端大模型以及小鹏最新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能够流畅对话,有记忆并且可以进行推理。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小鹏汽车工厂开始投入使用。
此外,小鹏汽车展示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记者了解到,“陆地航母”去年完成了全球首飞,之后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攻坚阶段,2026 年将会正式上市并且大规模交付。
在一汽的展台处,乐聚的夸父机器人与一汽集团的董事长以及党委书记邱现东一同登上舞台,完成了红旗品牌的发布会。
上汽荣威展台上,智元机器人的远征 A2 亮相并开始“打工”。它为观众讲解了荣威纯电 D6 的车辆配置。
在奇瑞的展台处,人形机器人 Mornine 也就是“墨茵”,它一会儿在忙着讲解车型,一会儿又在为观众递可乐,显得十分忙碌。
Mornine 身材娇小且为女性角色,与 IRON 相比有所不同,它是由奇瑞全资子公司墨甲智创研制出来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当下它能够在汽车销售咨询、商场导购、娱乐表演等场景中发挥作用,已经在马来西亚的汽车 4S 店开始投入使用,既可以记住车型的各种参数,又能够完成一些服务工作。
奇瑞机器人Mornine。摄影:任娅斐
奇瑞带来了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工作人员介绍说,此飞行器包含飞行模块(含螺旋桨和机翼)、座舱模块以及行驶模块。飞行模块与座舱组合能构成飞机形态,行驶模块与座舱结合可形成汽车形态,且能灵活组装。工作人员称,该飞行汽车已完成首航,飞行距离达 80 公里。
广汽集团带来了多旋翼飞行汽车 GOVY-AirCar。记者了解到,此车是广汽集团孵化的低空出行科技品牌,并且高域(GOVY)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参与参展。
广汽飞行汽车研发负责人、高域品牌创始人苏庆鹏介绍说,GOVY - AirCar配备了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过去方向盘是标配,现在则变为可选配置。汽车充当底座,用户能够坐在舱内,迅速移动至下一个地点。并且,还可以将飞行器更换为 5G 医疗舱。
记者留意到,部分参展的供应商除了车企外,还专门让机器人在展台前进行表演。亿纬锂能展台有机器狗表演舞狮,其娱乐属性达到了满值。并且这些机器人还很有“人性”,当它们“累了”的时候还会蹲下“休息”。
亿纬锂能展台。摄影:任娅斐
智驾“被叫停”之后
车展前夕,由小米SU7事故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
4 月 1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工信部”)的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该公告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
公告提到,会议着重指出,汽车生产企业需充分展开组合驾驶辅助的测试验证工作,要明确系统的功能边界以及安全响应方面的措施,不可以进行夸大或虚假的宣传,必须严格履行告知的义务,要切实承担起生产一致性以及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还要切实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4 月 2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此倡议书从“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营销宣传规范”“用户告知义务”这三大维度,对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首席总工程师张振林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政策发生变动之后,行业马上展开了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工作,对相关说法进行了规范,以响应国家的要求。同时,有场地的人员透露,有车企在车展即将开始的前夕,急忙将“全民智驾”的宣传海报撤下,换成了“辅助驾驶”的海报。
车展现场,记者观察到,车企们不再仅仅着重于“智驾”,而是把“智驾”与智能化转型相融合。例如红旗汽车着重强调“将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在对“智驾”功能进行描述时,宣传用语也转变为“智能辅助驾驶”。
丰田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标语。摄影:王文彤
红旗汽车标语。摄影:王文彤
许多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接到通知,不能提及“智能驾驶”以及 L2+,而要说“辅助驾驶”和 L2。
一位领克销售表示,现在的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还是自己握住方向盘比较牢靠。
也有车企着重强调辅助驾驶级别的差异。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称,L2 的关键在于辅助,并且需要有人在场。同时,L3 应被表述为“有条件的 L3”。他认为厂家有必要向消费者宣传此界限和界定,让消费者知晓真实状况,也能让消费者在买车时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避免冲动购物。
在调整宣传策略的背后,安全成为各车企竞争的新赛点。
朱华荣于发布会上表明,安全属于智驾以及智能化发展的底线范畴,同时也是企业理应肩负的责任。尤其在传播和宣传方面,切勿过度进行夸大,不能将某些偶然性的场景视作全场景皆可使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目前我们的技术尚未能够达到那样的程度。在发布会结束后接受采访时,朱华荣再次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在魏牌全新高山的发布会上,长城汽车的总裁穆峰着重指出,全新高山的辅助驾驶属于“人机共驾”这种模式,并且始终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长城汽车的首席增长官李瑞峰也表明了支持工信部监管新规的态度,他称“技术宣传不可浮夸”。
在比亚迪的展台处,有一位销售做出表示。他说,由于驾驶安全方面的考虑,如今比亚迪的每一辆车在每一年的保费都增加了 1000 元。
供应商也很谨慎。他们在调整宣传用语的同时,将帮助主机厂加强安全保障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德赛西威是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看到政策的那一刻,他们就着手对各种材料的相关表述进行调整。
智驾供应商轻舟智航发布了一种解决方案,此方案基于地平线单征程 6M,是“端到端”的城市 NOA 解决方案。CEO 于骞把它称作“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同时着重指出轻舟智航在践行“安全智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轻舟智航CEO于骞讲述安全智驾理念。摄影:王文彤
Momenta 的创始人曹旭东以及 CEO 曹旭东表明,Momenta 的产品历经了模块的闭环测试这一环节,还历经了系统级测试这一环节,并且历经了百万公里起步的路测等环节,其准出流程是极为严格的。
禾赛科技的创始人兼 CEO 李一帆在 2025 禾赛技术开放日时表示,激光雷达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能让辅助驾驶变得更为安全。禾赛科技不仅提供了性能优良且成本较低的激光雷达产品,还达到了 ISO 安全标准以及德系治理体系的要求,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通过德国 VDA 审核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商汤绝影在车展上推出了名为 R-UniAD 的生成式智驾方案。商汤绝影的 CEO,即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称,绝影的生成式智驾具备反复重现同一场景并将其泛化至其他场景的能力,能让安全边界更加确定。商汤绝影座舱内的感知模型能够准确地捕捉驾驶员的状态,在危险场景临近时协助驾驶员采取补救措施。
张振林强调,智驾并非被按下暂停键,而是进入了一个冷静期。在这个冷静期里,公众能对智驾有更清醒的认知,行业也会从炫技、卷宣传转变为卷产品、卷安全、卷服务。
零跑汽车的 CEO 朱江明判断,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必定是未来的大方向。它能够增强人的驾驶能力,最终达成真正的无人驾驶。他觉得在这个进程中,确实会有一些误导和误判。现在一方面要做好真正能力的宣传以及规则的制定,防止安全事故出现;另一方面也要持续提升辅助驾驶的能力。在智能辅助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的设计中,要先将安全的各项功能做得全面且可靠,然后再进一步推广整个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作者是王文彤和任娅斐,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