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智能正在紧密结合。传统的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和车身域实现智能化升级后,轮胎的智能化升级也正变为现实。
轮胎是汽车上唯一一个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零部件。它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影响很大。在智能汽车时代,通过这个关键零部件的温度、胎压、压缩幅度、路面抓地力变化数据来为汽车赋能就变得很重要。
眼光长远的轮胎厂已在这方面发力。例如固特异,其智能轮胎方案会给驾驶体验带来改变,并且会融入和助力自动驾驶系统。在上海安亭的测试场,我们可探究其究竟。
固特异轮胎在 2021 年推出了固特异 SightLine 轮胎智能解决方案。从整体来看,它包含一套完整的硬件装备以及软件服务。
硬件上主要的部件为可贴在轮胎内壁的组合传感器。它内置了压力、温度、陀螺仪及磨损监测等装置。这些装置能实时采集轮胎状态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车辆控制系统。
数据在实时采集之后,会利用软件的大数据、云端以及本地的智能分析来解读数据。通过这种技术手段,能够识别轮胎相关的问题,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可以及时向车辆系统和驾驶员反馈相关情况。
本次体验的固特异 SightLine 处于工程测试阶段,未达到最终量产装车阶段。安装该系统的体验车安装了监视软件视窗,借助此视窗能直观看到使用固特异 SightLine 系统后,轮胎在负载、充气压力和温度以及轮胎动态刚度等方面采集到的数字,且其变化刷新频率基本可达秒级。
系统加入磨损监测后,能够通过对驾驶风格以及路面特征进行计算,以此来估算轮胎寿命。并且可以在轮胎胎面达到建议更换标准的时候,提醒驾驶员。这样做能够实现预测性维护,优化车辆性能,保障驾驶安全,同时还能为驾驶员的驾驶风格提供建议。
在软件定义车辆的架构下,系统所收集的信息能够被集成到该架构里,能更直接地呈现给终端用户,像显示在仪表盘上,或者显示在车机中,亦或是展示在提供给维护服务商或车队管理者的移动终端里,这样就能为车队的集中管理节省管理成本。
系统的软件与贴片式传感器是相互分离的。所以,这套硬件加软件的方案能够搭载在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轮胎上。并且,还可以只安装单独的软件系统,以实现系统的部分功能,比如路面摩擦力检测、水滑检测、磨耗检测以及轮胎自适应模型。
固特异 SightLine 除了能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还可以与车辆的 ABS、ESP 或 ADAS 驾驶辅助系统协同工作,并且能够提升车辆的动态表现。
在场地的实际体验中,启动轮胎智能传感器后,固特异的 SightLine 轮胎智能技术与 TNO(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算法进行了整合。该整合为 ABS 制动系统提供了轮胎类型、磨损状态等信息,从而能够用更有针对性的刹车动作实现制动距离的缩短,比如刹车距离。
当遇到常见的诸如积水路面这类打滑路面时,驾驶系统会依据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状况,在打滑的初期及时发出风险警示,以保障驾驶者能够安全地通过而不打滑。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是固特异与采埃孚的 cubiX 车辆运动控制软件进行的整合。
在颠簸不平的路段,系统会对该路段进行实时的震动采集。同时,系统也会实时对驾驶员的速度进行指导。
编辑总结:固特异 SightLine 会将智能化赋予轮胎,而这可能是全车最重要且最易被忽视的轮胎,这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它是一套在轮胎上把算法、感应和反馈做到独一无二的方案,在预测性维护、车辆性能以及驾驶安全相关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在可预见的未来,当 L3 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成熟之时,驾驶员对于汽车行驶的重要性会大幅降低,而在那个时候,固特异 sightline 智能轮胎技术会显得更为必不可少。
老牌轮胎企业的固特异,又一次跑在了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