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er必看!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发布,剖析影驰RTX 5060 Ti魔刃MAX新核心秘密

   日期:2025-04-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80    
核心提示:硬件世界的DIYer们!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已经正式发布啦!在DLSS 4普及到3000元级别消费显卡市场的当口

硬件世界的 DIY 爱好者们!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已经正式发布了。在 DLSS 4 普及到 3000 元级别消费显卡市场这个时候,影驰带着旗下的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精彩亮相。那依然是熟悉的 Blade,就好像是一艘从奇幻世界穿越过来的魔法战刃,准备引领我们去揭开魔法宇宙的迷雾。现在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吧!嗯,经过前几次评测的影响,刃系列如今对大家或许已不那么神秘了。那就抛开神秘,来剖析这位“刃”家族最新成员的新核心秘密吧!

传承Blackwell架构特色

黑科技加身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系 GPU 正式发布了。RTX 5060 Ti 作为 60 家族的首发先锋军,在第一时间被推到了市场的前台。在这浪尖之上,各大 AIC 厂商纷纷拿出自家的看家产品,将其推向这个 3000 元级主流显卡的火热战场。MC 评测室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影驰的新品,这款新品属于 RTX 5060 家族,是由核心 AIC 厂商影驰推出的,名为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配备了 NVIDIA Blackwell 架构,自然也就具备了 RTX 50 系 GPU 的几乎所有特色技术。我们先来简单看看对 Blackwell 架构主要技术特色的剖析。因为部分读者可能对这部分内容还不熟悉,所以在此进行简单总结,以便他们更好地把握该架构的核心特性。对于之前在 RTX 50 系产品评测中已经熟悉相关内容的玩家,他们可以自行选择跳过。

核心配置进行了升级,其中 RTX 50 系 GPU 的核心配置拥有第五代 Tensor Core 和第四代 RT Core。同时新增了对 FP4 和 FP6 的支持,并且还新增了对第二代 FP8 Transformer 模型的支持。此外,支持 RTX Mega Geometry(“几何巨块”)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在处理三角形细节时近乎无限细分,并且能够显著提升光线追踪的效率。

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RTX 50 系列 GPU 引入了一项关键创新,即 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该技术借助更新的 Transformer 模型以及第二代 Transformer 引擎,目的是提升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方面的性能与效率。该引擎将全新的 Blackwell Tensor Core 技术与 TensorRT - LLM 的创新成果相融合,能够达成快速且精准的 FP4 AI 推理。在游戏领域,超分辨率、光线重建、DLAA 等功能的模型,由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升级成了 Transformer 模型。Transformer 模型相较于传统 CNN 模型,能使帧生成速度提升 40%,并且显存占用减少 30%。这一转变使得游戏运行效率显著提高,3D 实时渲染能力也得到提升,为 RTX 50 系列 GPU 带来了显著的性能飞跃和游戏画质的提升。

CUDA Core 进行了升级。在 CUDA Core 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每个 SM 单元都配置了全功能的单元。在 Blackwell 架构里,所有的计算单元都拥有执行 FP32 或者 INT32 计算任务的能力,这使得 INT32 计算能力的上限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那些有大量 INT 计算需求的应用程序,Blackwell 架构能够给予更优秀的性能展现。

RTX 5060 Ti 实现了 448GB/s 的显存带宽。前一代产品 RTX 4060 Ti 采用 16GB/8GB GDDR6,相较于它,新的产品显存带宽提升幅度超过 50%。

Blackwell 架构运用了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并且公开了一系列当下比较先进的、应用了神经网络技术的着色器实例。这些实例包含了 RTX Neural Materials,它是神经网络材质;还有 RTX Neural Texture Compression,即神经网络纹理压缩;以及 RTX Neural Radiance Cache,为神经网络辐射缓存;另外有 RTX Skin,是表皮材质;同时还有 RTX Neural Faces,即神经网络面孔处理等。

对 4:2:2@10bit 视频格式提供了硬件编解码加速支持。

BLADE刃

魔法神话与科技的碰撞邂逅

之前多次首发评测文章的“洗礼”过后,大家对影驰“刃”(BLADE)系列应该已经不陌生了。该系列从推出开始,就以神话故事作为灵感源泉,从而构建出了别具一格的产品形象。家族中的产品以刃式装甲作为外观的主调,并且搭配了神秘符咒元素,把神话中的力量和科技产品进行了巧妙的融合,给硬件产品赋予了别样的文化内涵。这种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显卡所具有的冰冷且单调的科技感。玩家在装机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得强劲的性能,还能够彰显出个性品位。

实事求是地说,影驰“刃”系列的定位是面向大众层面的游戏玩家。它的整体风格较为沉稳实在,不像星曜那样“张扬酷炫”,也不像金属大师那样“老练冷峻”。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讲,它的设计是非常出圈儿的。这款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后文简称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它将系列的魔幻风格展现到了极致,仿佛是从神秘神话中穿越至现实的神器。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属于 RTX 5060 Ti 产品系列。它是 16GB 显存版本。型号中的 MAX 意味着 16GB 满配显存。如果是不带 MAX 的版本型号,那就代表是配置 8GB 显存的 RTX 5060 Ti。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显卡正面导流罩的样式与此前测试过的系列产品相同,其正面导流罩采用哑光黑与亮黑色拼接。表面那些印花类似古老符文,仿佛是来自神秘世界的密码,散发着神秘且低调的气息。刃式装甲与符咒元素融入扇叶,当风扇转动时,就如同挥舞着神秘的利刃,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在唤醒沉睡的神话力量,充满了仪式感。

显卡背部的金属背板,主要是以黑调为主。醒目的“BLADE”标志以及刃形 LOGO 非常酷炫,就好像在向世界宣告它独特的身份。顶部以及右半部分采用了镂空设计,这很有创意。这种设计既能保护背部电容,又能通过散热格栅和风扇来辅助散热。在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还增添了一份科技美感。

需要再次提及的是,RTX 5060 Ti 魔刃 MAX 所配备的 GALAX Aurora RGB 信仰 Logo 灯效很有特点。其灯件采用磁吸结构,这一设计十分有趣。玩家能够随意地将其安装在显卡的侧面或者尾端,之后通过软件进行调节,从而打造出各种炫酷的灯光效果。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细节设计很用心,其一表现在四角的镜面效果;其二体现在全卡覆盖的蚀刻花纹等。

电源接口采用传统单 8Pin 设计。对于 180W 的 TDP 来说,单 8Pin 就能够满足需求,并且还能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视频输出接口是3DP 2.1b+1 HDMI 2.1b

刃 X 魔散热器在散热方面表现出色。它配备了 3 个 90mm 霜环风扇。扇叶为 7 片三折扇叶,且采用环形链结构。在相同噪声的情况下,风压可以提升 15%。在相同转速下,噪声能降低 5%,同时风压还能提升 10%。并且它还支持智能启停。

并且能够稳稳当当

这款显卡在 PCB 设计方面采用了 8 层非公版 PCB,其布局既紧凑又合理,这样做有效提升了电气性能,从而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供电设计上,它采用了 6+2 相供电,这为它的超频潜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玩家能够挖掘显卡的极限性能,去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RTX 5060 Ti 所采用的核心是代号为 GB206 - 300 的 Blackwell 核心。

显存的颗粒来自三星,是 GDDR7 颗粒。单颗的容量为 2GB。PCB 板的正反两面各有 4 颗这种颗粒。总共 8 颗这样的颗粒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 16GB 的容量。

影驰的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产品资料。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产品相关资料。 关于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产品资料。 涉及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产品资料。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这一产品的资料。

核心架构:Blackwell

核心代号:GB206-300

制程工艺:TSMC 4N

CUDA核心:4608

RT Core:36(第四代)

Tensor Core:144(第五代)

核心基础频率:2407MHz

核心Boost频率:2572MHz

显存容量:16GB GDDR7

显存位宽:128bit

显存带宽:448GB/s

NVENC:1个(第九代)

NVDEC:1个(第六代)

输出接口:3×DP2.1b+1×HDMI 2.1b

TDP:180W

参考价格:3599元

在显卡竞争激烈的市场里,RTX 5060 Ti 登场很引人注目。影驰的 RTX 5060 Ti 魔刃 MAX,其 GPU 采用 06 核心序列,GB206 的代号延续了之前 60 系 GPU 的命名规律,在架构传承方面是有迹可循的。

整体规格差距达到 33.3%。这一性能落差的主要原因是 SM 单元数量存在差异。SM 单元数量减少,会对显卡在图形处理方面的速度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 AI 运算等多方面的处理速度和效率造成影响。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硬件规格方面比 RTX 4060 Ti 有了一些超越。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它搭载了能耗比更高的 Blackwell 架构,并且其 RT Core 和 Tensor Core 都进行了更新换代。RTX 5060 Ti 魔刃 MAX 凭借这些技术优势,在性能表现方面,与相同显存容量的 RTX 4060 Ti 相比会有明显提升。保守估计,其领先幅度能达到 15%或更高。因为新架构能更高效地管理能源分配,使每一次运算都能以更低的功耗完成。并且升级后的核心进一步优化了图形渲染、AI 加速等功能的执行效率。

NVIDIA 在显存方面延续了推出 RTX 4060 Ti 时的策略。它为 RTX 5060 Ti 提供了两种显存容量版本,分别是 16GB 和 8GB。这样的做法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显存位宽是 128bit,RTX 4060 Ti 的显存位宽也是 128bit。RTX 5060 Ti 魔刃 MAX 采用的是 GDDR7 显存,它具有天然的性能优势。所以,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显存性能方面远远超过了 RTX 4060 Ti,能为游戏加载速度和高清纹理处理等方面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综合来看,RTX 5060 Ti 魔刃 MAX 与 RTX 5070 相比较而言,肯定有着不小的性能差距。然而,在面对 RTX 4060 Ti 时,它全方位的优势是很明显的。Blackwell 架构带来了能耗比的提升,同时在硬件规格和显存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RTX 5060 Ti 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性能特点,与同级别竞品展开有力的竞争。它可以稳固在中端市场的份额,并且有希望逐步实现对 RTX 4060 Ti 的全面替代,从而成为中端主流级显卡市场的新宠。

性能实测

性能相比RTX 4060 Ti可达翻倍提升

为了能全面且精准地测试影驰 RTX 5060 Ti 16GB 魔刃的性能,我们构建了一套极为豪华的测试平台,就如同组建了一支“全明星战队”。

测试平台

显卡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8GB FE ;还有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 ;另外有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魔刃 MAX 。

处理器:AMD锐龙7 9800X3D

主板是 ROG STRIX X870 - A GAMING Wi - Fi 吹雪

内存:影驰星曜DDR5 6000 16GB×2

硬盘:影驰星曜X4 Plus PCIe SSD 2TB

电源:ROG THOR 1200W

显示器:戴尔UP3218K(7680×4320@60Hz)

影驰GeForce RTX 5060 Ti魔刃MAX:DLSS 4 BUFF叠加魔法之刃的邂逅__影驰GeForce RTX 5060 Ti魔刃MAX:DLSS 4 BUFF叠加魔法之刃的邂逅

操作系统:Windows 11 24H2

NVIDIA 推出了名为 Game Ready Driver 575.94 的驱动程序。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出厂设置频率和 NVIDIA 官方指导频率是相同的。其频率范围为 2407MHz 至 2572MHz。

在测试期间,我们将 RTX 4060 Ti 8GB FE 这张显卡以及 RTX 5070 FE 这张显卡加入进来,将它们作为对比指标,以此作为参考。说明一下,实际上这里最为严谨的选择当属 RTX 4060 Ti 16GB 显卡。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手中并没有 16GB 版本的 RTX 4060 Ti。所以,就暂且以 RTX 4060 Ti 8GB 显卡作为参考。过往的经验表明,16GB 版本与 8GB 版本在游戏性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在常规设计创作应用上也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在大模型渲染以及大 AI 模型的推理计算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并且部分大模型对显存容量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例如不低于 12GB 或 16GB。

DLSS 4加成

游戏性能相对RTX 4060 Ti翻倍增长

DLSS 4 是 RTX 50 系 GPU 的核心科技之一。将其置于首要的测试位置,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从测试结果来看,DLSS 4 技术的加入确实让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获得了更强大的性能提升。

1440P分辨率DLSS 4跨代次性能对比

1080p分辨率DLSS 4跨代次性能对比

测试中我们选取了 11 款游戏,这些游戏原生支持 DLSS 4 或者通过 DLSS 优设模式(DLSS Over ride)支持 DLSS 4。其中包括在评测解禁前夕上线 DLSS 4 的《黑神话:悟空》。在测试的 11 款 DLSS 4 游戏里,若不开启 DLSS,RTX 5060 Ti 魔刃 MAX 与 RTX 4060 Ti 8GB 的游戏性能相比,前者领先幅度平均约为 21.5%。而当开启 DLSS 4 4X 后,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整体性能相较于只能开启 DLSS 3 的 RTX 4060 Ti 8GB 显卡,领先幅度达到了 109%。开启 DLSS 4 4X 后,可以看到,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性能相较于 RTX 4060 Ti 8GB 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半条命2》RTX版各挡位DLSS 4 4X性能表现

《黑神话:悟空》各挡位DLSS 4 4X性能表现

《霍格沃茨之遗》各挡位DLSS 4 4X性能表现

在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显卡的环境中,从测试结果可知,开启 DLSS 4 4X 模式后,在各挡位 DLSS 超分辨率模式下,游戏性能相对原生帧率的提升幅度达到了 2.9 倍至 7.8 倍,这一提升幅度十分惊人。在 1440p 分辨率的《半条命 2》RTX 版里,原生帧率是 15fps。开启 DLSS 4 4X 性能模式后,帧率一下子飙升到了 128fps,提升的幅度超过了 7.5 倍。在《黑神话:悟空》中,在 1440p 分辨率下开启 DLSS 4 4X 平衡模式,帧率从 16fps 快速猛增到 106fps,提升的幅度近乎 6 倍,这极大地改善了游戏体验。

3DMark 理论性能

奠定性能基石

3DMark 是行业内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性能测试工具,它可以有效评估显卡在图形处理方面的基础能力。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 3DMark 的各项测试中表现良好。它与 RTX 5070 相比,存在约 40%的性能差距。而与前一代的 RTX 4060 Ti 8GB 相比,其整体性能领先约 24%。

在 3DMark DLSS TEST 里能够看到,当开启 DLSS 4 4X 模式后,影驰的 RTX 5060 Ti 魔刃 MAX 与 DLSS 3 状态下的 RTX 4060 Ti 8GB 相比,其性能提升已经超过了 200%。

游戏性能测试

主流分辨率下的卓越表现

144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

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对于衡量显卡的实力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针对 1440p 以及 1080p 这两个主流分辨率,挑选了 16 款热门游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里,我们把游戏画质统一设定为预设挡位的“最高”级别,对于光追游戏,开启其最高光追效果,对支持路径追踪的游戏也一并开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全面地对显卡的性能进行考验。

在 1440p 分辨率的情况下,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显示出了较强的实力。未开启 DLSS 时,运行《刺客信条:幻景》,其平均帧率能够达到 98 fps。运行《地平线:西之绝境》,平均帧率也能稳定在 74 fps,从而可以为玩家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开启 DLSS 平衡模式后,在硬件要求极高且开启路径追踪效果的《赛博朋克 2077》里,平均帧率由原生的 18fps 提升到了 74fps,提升幅度较为明显,达到了流畅运行的标准;在《黑神话:悟空》的测试中,帧率有了很大的增长,从原本的 16fps 提升到了 58fps,使得游戏画面更加流畅,细节也更为清晰。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 1440p 游戏性能测试中的平均帧率比 RTX 4060 Ti 8GB 领先约 27%。这一优势让它相比 RTX 4060 Ti 更具性价比。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 1080p 分辨率下表现很出色。市面上的几乎所有主流游戏,它都能轻松应对。帧率表现也很稳定。与 1440p 分辨率下相比,它和 RTX 4060 Ti 8GB 的性能差距有所缩小。但它依旧保持着约 24%左右的领先优势。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整体游戏性能与 RTX 5070 相比,在 1440p 分辨率下落后大概 33%,在 1080p 分辨率下落后大概 31%。

设计创作性能测试

助力创作者高效工作

创作者来说,显卡的设计创作性能很重要。我们选取了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 Davinci Resolve 19,还有 3D 渲染性能测试的 Benchmark Blender Opendata 以及 V-Ray 6,同时还有国产 3D 渲染工具 D5 渲染器,对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进行全面的创作性能测试。

Davinci Resolve 19 进行传统视频编解码性能的测试,同时也进行 4:2:2 视频编解码性能的测试。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视频编解码性能表现较好。在传统视频编解码性能测试里,和 RTX 4060 Ti 8GB 相比,它的整体性能领先大概 39%。这就表明视频工作者在处理 4K 视频时,渲染导出的时间会大幅度缩短。在渲染一段 4K 源视频时,时长为 2 分钟。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渲染此视频比 RTX 4060 Ti 8GB 节省了约 7 秒时间,其工作效率提升了 40%以上。

在 4:2:2 视频的编解码性能测试里,通过全新的 NVENC 和 NVDEC 对 4:2:2 视频进行硬解,从而完成编解码过程。因为输出编码格式不同,所以在性能方面平均比软件外挂编解码方式领先将近 6 倍。

Blender 进行的 Opendata Benchmark 渲染性能测试

V-Ray 6 Benchmark RTX渲染性能测试

D5渲染器实时场景交互渲染性能测试

在 3D 渲染性能测试方面,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表现较为良好。在 Blender Opendata Benchmark 测试中,它的平均性能比 RTX 4060 Ti 8GB 要高出 7%至 13%。在 Junkshop 大模型渲染上,它的领先幅度达到了 18.5%。在 Monster 小模型渲染上,它的领先幅度约为 7%。在 V-Ray 6 GPU RTX 的性能测试里,领先的幅度差不多是 34%,这很好地展现了新一代 RT Core 拥有很强的实力。在 D5 渲染器进行实时场景交互渲染测试时,借助 DLSS 优设模式,我们启动了 D5 渲染器对 DLSS 4 4X 的支持。开启 DLSS 4 4X 之后,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与 RTX 4060 Ti 相比,其性能领先达到了 135%,这意味着性能翻倍还不止。在高帧率实时交互渲染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展现出高质量且细节丰富的渲染效果,创作者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这样就能更高效地进行创作。

AI 性能测试

16GB大显存助推AI应用出色表现

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显卡的 AI 性能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精准评估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 AI 领域的表现,我们选用了专业的 UL Procyon 测试套件,对其 AIGC 性能以及 AI 文本推理生成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UL Procyon AI 进行图像生成测试,测试使用的是 FP8 和 FP4 FLUX1.DEV 模型。

UL Procyon 进行 AI 图像生成测试,该测试涉及传统 SD 1.5 及 SDXL 模型。

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在 UL Procyon 的 AI Image Generation 性能测试环节中。依据不同的模型,它都展现出了较为良好的性能优势。SD 1.5 在 onNX FP16 模型下,相比 RTX 4060 Ti 8GB,性能领先幅度为 13%;切换到 SD 1.5 TRT FP16 模型后,其领先优势扩大到 33%;在 SD 1.5 INT 8 模型测试时,也有 24%的性能领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RTX 50 系 GPU 在 FP4 精度格式模型计算方面有特别的优化,其性能表现极为强劲。不过,这需要相对较高容量的显存来支持。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能够轻松应对这种情况,而 8GB 显存的 RTX 4060 Ti 则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只能“饮恨于此”。

UL Procyon AI 进行文本推理计算性能测试。

在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进行的 AI 推理文本生成性能测试里,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在 Phi 3.5 小模型的推理计算测试中,它的性能比 RTX 4060 Ti 8GB 要领先大约 29%。在 7B 模型 Mistal 的测试场景中,这一优势达到了约 42%。在 7B 模型 Llama - 3.1 的测试场景中,这一优势也达到了约 42%。在对显存容量有极高要求的 Llama - 2 13B 大模型进行测试时,RTX 4060 Ti 8GB 由于显存不够而无法运行。而影驰的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拥有 16GB 大显存,它不但能够顺利地完成测试,还取得了 41.3Tokens/s 词元的生成速度,成绩较为不错。这也证明了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 AI 性能以及在大显存应用场景下的显著优势。

散热与功耗

稳定高效的保障

散热和功耗对显卡稳定运行很重要。我们进行了满载烤机 20 分钟的测试来考察散热表现。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 GPU 温度能稳定控制在 64℃左右,其散热表现良好。在功耗方面,这款显卡在 1440p 分辨率下游戏功耗约为 166W,在 1080p 分辨率下约为 157W,其能耗比表现优异。烤机状态下,功耗释放为180W,达到了TDP设计。

说一下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超频情况。实际上,我们首先想要夸赞一下,因为实际测试表明,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超频潜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在不调整任何电压的情况下,经过简单调节后,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核心频率能够稳定在 2938MHz 的 Boost 频率,并且通过了 3DMark 的压力测试。此时,3DMark FireStrike 的得分达到了 10140,与超频前的成绩相比提升了约 7%,这一提升是非常可观的。

性价比非常不错的硬件宝藏

从整体测试结果上看,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表现很是突出。在 1440p 分辨率下,它可以很轻松地驾驭几乎所有的 3A 级光追游戏大作;在 1080p 分辨率下,它同样能够轻松应对,即便面对路径追踪光追游戏也能应付自如。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整体性能比前代产品 GeForce RTX 4060 Ti 提升了 20%以上。如果开启 DLSS 4,其性能能达到 RTX 4060 Ti 的两倍。它配备了 16GB 大容量的 GDDR7 显存。这使得它在设计创作方面的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它在 AI 领域的应用中也能表现出色。尤其是在 AI 领域和设计创作方面涉及大模型渲染或计算时,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的大显存优势会更加显著。

从价格方面来看,这款显卡的性价比十分突出。3599 元的定价与 NVIDIA 的首发价格相同,对于那些预算有限,却希望在游戏和创作领域都能有所建树的用户而言,影驰 RTX 5060 Ti 魔刃 MAX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它堪称一款“全能型”优质显卡。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这款显卡能完美契合其需求;对创作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创作者,这款显卡也能完美契合其需求。在同价位产品中,这款显卡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值得重点关注和选择这款显卡。

友情提示

MCer 请注意,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荐机制。若你发现最近很难刷到 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公众账号推送的文章,然而又不想错过微机的精彩评测内容,那么可以动动小手指将 Microcomputer 设置成星标公众账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