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废钢融化再利用相较于铁矿石冶炼而言,是一种更具节能环保优势的绿色资源。用废钢去生产 1 吨钢的话,能够节约 1.6 吨铁矿石。同时,能耗会减少 0.35 吨标准煤,还能减少 1.6 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具备非常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这是理论,同时也变为了现实。2018 年 1 月份至 11 月份,我国粗钢产量有增长。具体而言,累计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 6.7%。规模以上企业的生铁产量也在增长,累计生铁产量同比增长 2.4%,此增幅低于粗钢产量增幅 4.3 个百分点。因为废钢使用量有所增加,所以替代了约 6000 万吨的铁矿石消费。
那么废钢为何会“叫好不叫座”呢?这与废钢的供给方面以及需求方面有着很大的关联。
2是“吃不饱”还是“吃不了”?
钢厂自产废钢和粗钢产量呈正比关系,加工废钢与钢材需求有关联。所以在我国粗钢产量达到顶点且需求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未来国内废钢的主要来源就是老旧废钢。老旧废钢主要是由钢铁制品报废产生的,所以钢铁蓄积量的大小会对废钢资源总量产生影响;同时,老旧废钢的产生量也会决定当年废钢的产生量。
我国进口废钢的数量在 2011 年到 2014 年期间明显下降了。2015 年到 2017 年这段时间则相对稳定。从 2016 年开始,我国进口废钢的单价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2017 年,我国进口废钢的数量为 232 万吨。
我国在 2011 年到 2017 年期间进口废钢的数量,该图片的来源是中国产业信息网。
全球方面,钢材消费量与加工废钢产量占比成正比。在 2013 年至 2016 年期间,全球加工废钢产量占比稳定在 25.20%至 25.70%之间,其均值为 25.45%。
全球加工废钢产量在 2013 年到 2016 年期间的占比情况(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需求端
废钢需求与转炉和电炉相对应,实际上是由粗钢表观需求决定的。从理论层面来看,废钢属于炼钢的原材料,其下游对应的是不同的粗钢生产方式,像高炉、转炉以及电炉等。而总的钢产量主要依据钢材终端的总需求,比如基建、地产、机械、家电、汽车等方面。所以,废钢需求取决于总需求以及电炉炼钢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中国的废钢比一直遭受诟病,常常被拿来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比如有人会说“美国的废钢比在 70%到 80%之间,土耳其的废钢比达到 90%,日本也有 35%到 40%,而中国才不到 20%,实在是……”
正所谓“骆驼即使瘦死也比马大,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中国的废钢比虽低,但因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一半。所以,中国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废钢产生及消费国。在 2017 年,中国的废钢使用量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土耳其这后三名的总和。
图片的来源是上海有色网。
废钢难以推广的“症结”在哪?
前文提到环保的废钢,在中国的状况一直难以拓展:2018 年 1 至 10 月,全国炼钢使用的废钢铁量为 1.57 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7.8%,废钢的比例超过了 20%;而 2017 年全球的平均废钢炼钢比例是 35.5%,美国是 72.1%,欧盟是 55.5%;由此能看出,中国的废钢炼钢比例依然较低,废钢铁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因在于中国钢铁工艺流程存在结构性矛盾。其中,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所占比例仅为 7.3%,并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 - 转炉长流程(从铁矿石和焦炭到生铁再到钢材)则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构使得全球 65%的铁矿石被中国进口了,然而对于更绿色的大量废钢的利用却不够充分:在 2018 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了 10.64 亿吨,并且在最近的 10 年里一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2005 年到 2017 年期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图片来源为电炉炼钢)
2011 年到 2017 年期间,中国转炉钢的产量情况、电炉钢的产量情况以及废钢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电炉炼钢)
国内企业不愿、不想回收废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钢铁生产商曾对废钢极为重视,将其视为珍宝。
2017 年的情况是,关税达到了 40%之高。以轻薄粉碎料为主的中国废钢出口不断创下高点,先是在当年 4 月首次突破了 1 万吨。到了 5 月份,中国废钢出口量急剧增长到 8.0345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954 倍,与上月相比增长了 4.3 倍,呈现出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幕景象。
从某种意义而言,废钢资源出现了流失的情况,它正在和国内炼钢工艺的结构调整展开一场竞赛。而这种调整是否能够成功,与钢铁工业的结构转型有着直接的关联。
【图】中国废钢利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图片来源:中证网)
如今,我国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的格局难以改变。虽然以电弧炉为主的短流程炼钢有所恢复,但是相比之下,电炉仍然不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国内废钢还有着很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电炉炼钢发展较为缓慢,大致存在以下两个外部原因:
一是我国尚未走完工业化时代,因而废钢积累量少;
一是中国工业电价平均为 0.687 元/千瓦时;二是中国工业电价比美国高约 53%;三是即便考虑增值税抵扣因素,中国工业电价仍比美国高出 31%以上。
此外,中国大多数钢厂的高炉和转炉设备是在过去 10 - 15 年新建的现代化高效、节能设备,平均炉龄仅约 8 年。转炉改电炉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短期内将这些设备替换为电炉,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经济回报也未知。
但就上述“短板”而言,目前也有了可喜的发展:
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其产生的结果是为电炉炼钢提供了足够的原料储备,这些原料储备正是由于过剩产能而得以形成的。
一是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相关行业的电价在调整过程中有所降低,这使得电炉炼钢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二是在环保政策的约束之下,短流程的优势得以明显体现。
以上分析显示,我国电炉炼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若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短流程电炉钢,就能够逐渐改变长流程炼钢依赖铁矿石的格局。并且可以防止出现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即国内既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通过高能耗、高排放的工艺来生产钢铁,又将大量具有高绿色生态价值的废钢资源出口到海外。
【图】限制废钢应用的 4 大因素正处于改善的状态。(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3 废钢2018年回顾和2019年展望
废钢在 2017 年经历了内外的不同境遇,一边如烈火般炽热,一边如寒冰般寒冷。到了 2018 年,废钢价格展现出了一些全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价格窄幅震荡
MySSpic 废钢绝对价格指数,其图片来源为我的钢铁网。
2018 年全年来看,废钢市场价格有 2 次较为明显的回落。年初时,由于需求未能及时到来且库存急剧增加,导致出现了恐慌性的抛盘行为,成品材价格大幅下降,进而拖累了废钢市场的表现。11 月份,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宏观层面呈现出较为悲观的态势,引发了成品材与原材料一同下跌的情况,废钢自然也难以避免下跌的趋势。
废钢与螺纹钢价差正趋于合理化
【图】螺纹钢与废钢价格走势(图片来源:我的钢铁网)
毫无疑问,废钢和螺纹钢整体呈现出“正相关性”。螺纹钢价格上涨时,废钢价格会上涨;螺纹钢价格下跌时,废钢价格也会下跌。2017 年螺纹指数与废钢指数价差均值是 2181,2018 年价差均值为 1905。价差最高时相差 2824,最低时相差 691。正常情况下,价差在 1200 到 1400 之间。到 12 月 21 日时,螺纹指数与废钢指数的价差均值是 1550,正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国外与国内废钢价格倒挂状态居多
【图】国外废钢与国内废钢价格走势(图片来源:我的钢铁网)
上图显示,美国废钢价格以重型重熔废钢为例,中国废钢价格以张家港的重废为例。国外废钢价格与国内废钢价格呈现倒挂状态的情况居多。2017 年倒挂 393.28 元/吨,2018 年倒挂 76.37 元/吨。在 2018 年中,12 月份倒挂最高,达到 362.76 元/吨。
废钢进口量较2017有所下降
【图】2018中国废钢进口量走势(图片来源:我的钢铁网)
国外废钢价格与国内废钢价格倒挂情况较为常见,所以 2018 年我国废钢进口量处于低位。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 年 1 至 12 月,我国累计进口废钢 233 万吨,而 2018 年 1 至 9 月仅为 157 万吨。即便按照每月 20 万吨来计算,也依然低于去年的水平。
2019年的废钢走势如何?
可以从供需和政策两方面来分析。
供给方面:
预计 2019 年国内废钢的产生量会持续增加。不过,其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慢。废钢的产生量大概会在 2.4 亿吨上下。主要的原因在于:
第一、全国棚改开工规模的逐年减少,废钢毛料的产出量减少;
第二,由于地产销售趋弱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在 2019 年,机械、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对于钢材的需求增速有可能会放缓。
2019 年环保治理工作会持续推进。废钢回收及加工企业的开工受到限制。所以废钢资源呈现出偏紧的格局并得以延续。
需求方面:
2019 年我国废钢的需求量会持续上升。不过,其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慢。废钢的需求量大概在 2 亿吨上下。主要缘由在于:
2019 年我国的环保方向保持不变。蓝天保卫战将进入攻坚阶段。在环保督查常态化以及持续保持高压的态势下,我国的电弧炉会继续保持较快的投产速度。这会持续推动废钢需求的提升。
第二,长流程钢企的环保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且各地天气状况也明显好转。预计在 2019 年,对长流程钢厂的限产力度不会太大。目前,废钢的使用量已基本处于顶峰状态,所以 2019 年长流程企业的用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政策方面,增值税下调,对废钢产业影响几何?
今年 3 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进行了宣布。我国的增值税基本税率将做出调整,目前的 16%将降至 13%,10%将降至 9%,同时 6%保持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并且继续朝着由三档向两档迈进的方向发展。那么,减增值税对于废钢产业链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对其进行分析。
假定废钢现在的不含税价格是 100 元。在 16%的增值税背景之下,钢厂需要给供应商 116 元。当供应商拥有地方返税 50%时,实际支出成本为 100 元加上 8 元(进入国库的部分)再加上 8 元的 50%(地方返税部分),即 112 元,这样供应商获利 4 元。
改为 13%增值税后,钢厂需给供应商 113 元。若供应商拥有地方 50%返税,那么实际支出成本为 100 元加上 6.5 元(国库部分)再加上 6.5 元的 50%(地方部分),即 109.75 元。获利为 113 元减去 109.75 元,等于 3.25 元。单吨获利减少了 0.75 元。但支出减少了 112 减 109.75 等于 2.25 元。整体算下来,获利是 3.25 元加上 2.25 元等于 5.5 元。
这么算下来,在采购这方面,钢厂节省了 3 元。含税供应商多获得了 1.5 元。而散户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在实际操作时,钢厂为确保货源供应且吸引散户供货,通常会公布一个参考税点,比如沙钢公布的是 10.8%。通过这种方式,散户能清楚知晓含税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支出由货物价值和税点支出构成。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源头供应商的利益,促使货源聚集。废钢行业在进行含税价和不含税价换算时,常用的票点是 10 - 11%,而不是按照票面 16%,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增值税下调,钢厂对供应商的合同价会下调,这会使含税供应商的利润无法增加。同时,供应商收取散户的不含税废钢,其价格可能不会有显著变化。总体而言,增值税下调对于钢厂和含税供应商能降低成本、加快周转,而对散户基本没有影响。在增值税从 17%下降到 16%的时候,这点其实已经得到了验证。彼时,对于多数废钢加工商而言,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
4 近年来,废钢如何“撬动”钢铁市场?
废钢跟随钢材的定价机制。在 2016 至 2018 年期间,钢材价格变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利润的变化,并且这也是整个黑色行业价格变动的核心逻辑。
2017 年上半年,中频炉被去除之后,钢厂普遍保持着低转炉废钢比的习惯,同时也延续着电炉加入高铁水原料的比例习惯。在短期内,这导致了将废钢转化为钢材的产能出现不足的情况,进而使得电炉的利润大幅增加。
长期来看,转炉和电炉回收废钢的产能是足够的。只要能够克服 2017 年去中频炉后短期内废钢回流不畅的问题,在长期加工产能充足且废钢资源量缓慢增长的情况下,将废钢加工成钢材这一环节不会有丰厚的利润。所以,从长期来看,电炉利润有回归到低位的动力。从 2017 年上半年开始,电炉的利润呈现出趋势性下降的态势。在这期间,利润有过波动。到 2018 年底,利润回归到接近于零的微利状态。这样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情况的图片来源是一德期货
长期来看,电炉利润有维持微利的预期。因此,废钢价格的变动会依附于钢材价格的变动,从而形成被动跟随的定价机制。同时,由于缺少废钢期货等衍生品的金融属性,也缺少市场预期变化快速调节预期价格的机制,所以价格跟随速度不会很及时。这个机制解释了在 2017 年下半年和 2018 年,电炉利润为何会短期跟随钢材价格变动。
扑克智咖、上海燊研以及浙江源一物资总经理施猛在 4 月 2 日对目前废钢的供需情况进行了总结。
今年废钢的供应较为宽松。在短期内,没有新增的电炉产能,并且现有的产能也未达到新高。从去年 11 月份开始,长流程废钢的消耗比例有所下降,废钢的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目前华东华北地区的铁水价格在 2200 - 2300 这个范围,相比之下,部分铁水价格更低一些。重废价格处于 2300 - 2400 且不含税。综合成本约为 220 ,与铁水成本相当。但从理论上来说,废钢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损耗,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废钢的成本比铁水低 200 以上时,钢厂才有可能更多地使用废钢。前期由于废钢使用不当,导致钢厂打压废钢价格以降低成本。
另外,16 的增值税降低到了 13 。税点的下降体现在含税价格的下降方面。以沙钢为例,第二次降低了四十,但客户实际到手的不含税价格并未下降,或者只是有小幅度的下降(这是因为扣税点不同)。这一轮下降或许是因为铁矿价格大涨而暂时停止了。目前电炉的利润相对较好,而价格下跌后,长流程钢厂也有一定的需求空间。短期来看,废钢价格主要保持稳定,中旬有可能出现反弹。
5 谁有资格加工废钢?
为推动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持续进行,强化废钢铁加工行业的管理,使废钢铁加工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以规范,推动废钢铁加工行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自 2013 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分六批公布了满足《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由于存在改名、合并、重组、撤销等各类情况,当下有 254 家企业拟符合准入条件。篇幅有限,无法列出全部的企业名单。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全国主要废钢一级供应商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