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官网的信息进行了同步更新,余承东个人的社交资料认证信息也同步更新了。更新后的信息显示,他已成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在此之前,他所担任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的头衔被正式移除了。这场人事变动来得很突然,那么,其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呢?
华为汽车业务架构迎来加速调整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较为广泛,其开展业务通过零部件供应、Hi 模式以及鸿蒙智行(原智选车)这三种模式。在这当中,零部件供应和 Hi 模式属于华为车 BU,鸿蒙智行则隶属于华为终端 BG。这就意味着,余承东有可能完全掌控鸿蒙智行,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家接着往下看。
阿维塔在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持 10%股份。
这家注册资本达 10 亿元的企业,将会承接原先车 BU 的技术资产以及 7000 人的研发团队。它将转型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智能汽车技术开放平台。此次调整的方式是引入车企股东,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华为每年超过百亿的研发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又能够打破车企对于“华为造车”所存在的顾虑。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引望会在智能车时代成为像博世那样的存在。”它的定位从内部的研发部门转变为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借助技术授权以及联合研发等模式来扩大自身的生态圈。
人事重构,余承东卸任并非退场
余承东转任终端 BG 副董事,他卸任华为车 BU 董事长,这并非是他自己主动退场,而是进行了角色升级。他作为引望副董事,依然参与战略决策;并且以终端 BG 董事长的身份来主导鸿蒙智行,从而实现了技术输出与终端生态的平衡。
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得余承东能够更加专注于手机 - 车机 - 家居等全场景的互联。因为问界系列表现极为出色,去年就交付了 38.94 万辆,从而带动了华为车 BU 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263.53 亿元。所以,现在是完善整条生态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时候了。
余承东的实力大家都看得清楚。在华为内部,他堪称“多面手”,过去承担着多项职务。他为华为在通信、终端以及汽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卸任车 BU 董事长之后,他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终端 BG 业务以及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行业变革已初见成效
智能汽车的供应链迎来了重塑。引望的独立运作,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平台与传统的 Tier1 供应商不一样,它提供了包含智能驾驶(ADS 3.0)、鸿蒙座舱、车云服务等在内的全栈解决方案。
车企通过资本纽带来深度参与技术研发,这体现了其股权结构创新的示范效应。同时,华为承诺在 8 年内持股不低于 5%,以此来保障技术的延续性。
这种模式已经开始显现成效。例如,阿维塔 06 搭载华为高阶智驾开启预售后,仅仅用了 26 小时,订单量就突破了 2 万辆;问界 M9 单月的销量突破了 1 万辆。
汽车网评:
此次余承东卸任华为车 BU 董事这一事件涵盖了不少信息。这自然是华为在战略布局以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综合考量后得出的结果。余承东在内部会议中曾透露:“引望会推动华为汽车技术迈向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