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 YAMAMA 水泥厂工程项目处于沙特阿拉伯阿尔卡吉。该项目占地 2.04 平方公里。项目新建了 2 条日产 1 万吨的水泥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年产水泥 700 万吨。此项目是世界单条日产能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同时也是沙特国“2030 愿景”规划中的重大项目。
图为沙特yamama水泥厂工程项目全景。
该项目在 2016 年 4 月 26 日开始动工。2020 年 5 月 16 日建成并投入生产。在建设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我国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投产之后,运行状况一直稳定,产品获得了合格认证,产能也达到了标准。这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的高度评价。它对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项目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上海市优秀设计奖、全国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以及全国绿色建造施工水平“二星”评价等。并且在 2023 年 12 月,荣获了 2022—2023 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施工过程“困难重重”
沙特 YAMAMA 水泥厂工程项目位于一望无际的沙漠区域。开工伊始,这里没有道路,没有通讯及网络信号,地面也没有可参照的事物,仅能依靠指南针来确定方位。同时,该项目地处沙特阿拉伯内陆,属于热带沙漠性气候。从每年 4 月份起钢结构工程验收单,现场开始逐渐升温,气温能高达近 50℃,还会伴有沙尘暴天气。滑膜和钢结构安装等现场作业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大。在极端环境下,难以保证这些作业的水准和成品质量。
该项目规模较大,施工单体有 184 个之多。其中最高建筑物达 164 米,还有 14 个滑模筒仓。此项目包含多种施工新工艺。这些新工艺都遵循欧标或美标标准。然而,现场工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未曾在实际工作中接触过此类标准,也不了解欧标和美标的详细要求。正因如此,前期项目一次合格验收的通过率不高,工程进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该项目的框架结构较为复杂,层数也较多。设备与钢结构的安装工作需要穿插进行,这使得施工难度变得很大。在“两磨一窑”中,回转窑的单件重量达到了 300 吨,长度最长为 24 米。并且,焊接精度的要求极高。这些因素都给工程施工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2020 年伊始,有两条水泥生产线已处于建成投产的冲刺阶段。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沙特也受到了波及。到了 3 月,沙特当地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其形势不容乐观。因为人流和物流受到限制,像窑体砌筑这样的个别专业无法按计划组织国内人员进场。部分前期已经归国的管理人员也无法再次前往沙特。道路、地坪急需的材料由于交通管制,难以及时供应,甚至出现了停供的情况。这不仅引发了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钢结构工程验收单,还使得成本有所提高。怎样确保防疫和生产两手都能抓好、都能过硬,成为了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难题。
团队作战“迎难而上”
项目从进场起,不仅要关注施工生产,还要时刻留意天气情况。沙尘暴总是说来就来,毫无规律可言,这使得五冶项目建设团队起初遭遇了很多困难。基于此,项目部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了专门的防风沙举措,经常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应急培训,强化防沙尘暴应急预案的全流程演练,健全应急工作机制,以保证有备无患。除此之外,高温天气持续,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项目部把作业时间调整为一早一晚,中午给员工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此避开最热最干燥的时段。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多个饮水点,采用冰块降温等一系列手段,稳妥地做好了现场防暑降温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使得现场作业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有序进行。项目技术攻关团队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形成了一套工法,这套工法是完整的,用于高温气候环境下双筒壁筒仓的同时提升滑模施工。通过这样的工法,有效确保了在极端天气下工程的施工质量。
项目部为避免各方文化背景、工作习惯及思路的差异给项目质检及验收带来反复,采取了主动行动。一方面,组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学习各专业欧标规范;另一方面,积极与总包及咨询公司进行沟通,优化检查验收方法及各项计划。最终,找到了满足项目验收需求的平衡点,大大提高了一次验收合格通过率,给业主和总包方树立了良好印象。部分施工班组由于长期质量验收高通过率,还获得了监理的免检资格。项目部在解决预热塔框架结构复杂以及设备与钢结构安装穿插作业多等难题时,成立了党员技术攻关突击队。该突击队先后研究并运用了“旋风筒和煅烧炉地面组装、分段(分片)安装技术”以及“预热塔安装悬挑平台技术”等多种施工新技术。同时,针对“两磨一窑”施工,突击队联合公司 BIM 中心,利用 BIM 技术模拟原料磨、水泥磨以及回转窑单件吊装可能出现的所有困难。经过严密测算,并结合公司以往施工经验,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两磨一窑”吊装的施工工艺,还总结形成了《日产 10000 吨水泥生产线原料磨安装工法》等多项实用技术工法。
2020 年 3 月起,项目部遭遇防疫情与抓生产的双线作战。在公司党委统一安排下,项目党支部带领全体员工齐心合力,攻克困难,抗击疫情并保障生产。那时现场 800 多名员工里,有 600 多名外籍员工来自 18 个不同国家。他们的文化传统不同,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也不一样,这给项目落实联防联控带来了极大挑战。项目部管理人员充分借鉴国内疫情防控经验,主动与各国人员沟通,吸纳不同国籍人员广泛参与联防联控,注重加强对外籍员工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做好个人防护,以此凝聚全体中外员工的防疫合力,建立起了疫情防控的跨国“统一战线”。同时,为减少疫情对项目履约的影响,要确保 1 号线按期投产。项目部团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筑炉环节进行了属地化招标。暂时留在国内的管理人员通过与现场保持 24 小时视频连线的方式,来推进相关工作。项目部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汇聚力量以应对疫情,保证项目生产的“马达”一直高速运转。
成果转化“振奋人心”
在沙特 YAMAMA 水泥厂工程项目的履约期间,五冶项目团队积极地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以及新的工艺来提升建设质量。他们推广并应用了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中的 8 大项以及 23 小项。凭借这些努力,他们荣获了中冶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这为公司在大型工业厂房领域积攒了极为宝贵的施工经验,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施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
项目团队实施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他们严格执行首件制,进行驻厂监造,做好预拼装检查等施工要求。清水混凝土达到内实外光的效果,钢筋安装定位十分准确,施工缝处理得很精细。钢结构焊缝探伤的合格率为 100%,漆膜厚度检测的合格率为 100%,现场高强螺栓施工的穿孔率为 100%。累计签发了三万余份工序验收单,并且质量每次都能达到优良。项目团队在施工期间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包括双筒壁三平台滑模同步提升系统、大跨度球形储仓结构综合吊装以及超高多层预热塔结构设备模块化安装等。这些科技创新形成了 4 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如《大跨度球冠形网架储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还有 2 项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像《预热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 11 项部级工法,例如《高温环境下日产 10000 吨水泥生产线原料磨底座安装灌浆施工工法》。同时,项目团队申请了 71 件专利,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 1 项,并获得了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些创新成果和经验得来不易,中国五冶集团一直将其运用到同类型的施工项目中,从而为公司承建此类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艰难才能彰显勇毅,磨砺才会获得玉成。五冶建设者们历经四年多的坚守与努力,在那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上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厂。他们以“五冶速度、五冶服务、五冶品质”,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中国五冶集团会坚决承担起“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的责任。它会坚定不移地打造出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并且,在努力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征程里,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中国五冶集团
编辑| 燕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