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0 日华声在线讯钢结构牛腿,全媒体记者彭婷以及通讯员陈胜方、刘强今日从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处得知,韶山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获得重大技术方面的突破,即韶山银河渡槽顺利地实施了移位纠偏工程。这是我省首次针对大型灌区的老损建筑物进行纠偏工作,为类似的工程积攒了珍贵的经验。
韶山银河渡槽是韶山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它始建于 1966 年,用于灌溉周边 20 万亩农田。在跨韶河的地方,有一节 33 米长的槽身段,其为双悬臂结构,净重达到 280 吨。经过多年的运行,这节槽身段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它与上下游的槽段形成了严重的错台,并且受到扭转挤压。垂直方向的最大沉降达到了 130 毫米,横向的最大偏移为 72 毫米。这种情况对渡槽的安全运行以及下游的工农业生产都构成了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把韶山银河渡槽修复项目归入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任务当中。经过专家进行论证以及精心进行设计之后,最终明确采用将“基础注浆加固”与“槽身移位纠偏”相互结合的修复方案。项目团队多次对实施步骤以及细节进行优化,并且开展现场预演,以此来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今年 1 月,完成了项目的基础注浆处理。3 月 9 日,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花费 7 小时,成功地对银河渡槽的槽身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无损纠偏。项目方运用了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多轴同步顶升以及全过程应力监测等新技术,并且在渡槽排架系梁上巧妙地安装了钢牛腿,以此为横向纠偏提供了支撑。据介绍,整个纠偏过程是由计算机全程操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单点荷载被控制在设计范围内,槽身应力也被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并且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复位。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此次老损渡槽纠偏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不仅为韶山灌区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节省了成本钢结构牛腿,还为确保渠道按时通水节约了时间。并且为大型灌区中类似的老损建筑物进行移位纠偏提供了经验与参考。这一技术的突破,表明我省在水利工程修复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