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持续近一个月。目前确诊人数已破 7 万且仍在增加。造成这场全国灾难的源头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紧密。华南海鲜市场虽叫海鲜市场,却在明目张胆地进行野生动物交易。据报道,在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12 日期间。从市场内提取了 585 份样本。其中野生动物售卖区内的样品。经 PCR 检测后。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的样本。占总阳性样本的 93.9%。由此可以说华南海鲜市场是这场疫情的“万恶之源”。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贩卖野生动物的照片曝光后,让人震惊的一方面是各种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另一方面是市场脏乱差的卫生环境。那里灯光昏暗,蔬果散乱,垃圾随处可见,肮脏的环境中弥漫着食品混杂的气味,成为了细菌及病毒生长的温床。
没有统一卫生标准的华南海鲜市场,没有适时有效食品来源审核的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严格销售监管的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农贸市场能引发一次疫情,也可能引发第二次疫情。并且国内像这样的菜市场还大量存在。所以,传统农贸市场的改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传统菜市场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造呢?从下面这些案例中或许能够获得启发。
爱沙尼亚波罗的站前市场
苏维埃风情历史市场改造
波罗的站的前市场处在塔林市的主火车站与热闹的 Kalamaia 居民区之间。1993 年起,这座怀旧的市场开始运营。它给人们,尤其是游客,带来了很深的后苏维埃式体验。市场价格合理,商品种类丰富。人们能在这里找到从苏维埃时期的复古衣物、日用品和玩具,还有洁具、各种工具以及水泵设备等。
2016 年初,市场开始进行翻新改造。改造设计的目标在于,既要保留市场原本的历史特征,又要创造出一座丰富多样的现代市场。基于此,设计师整合了项目周边的环境,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吸引目标人群,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
室内商场分为三层,其分布在经过改造的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之间。朝向波罗的火车站的屋顶呈向上展开的态势,在其下方形成了一个露天市场,该露天市场与原本的市场相同,在夜晚会关闭。
游客最希望体验的购物形式是露天市场钢结构售货亭,所以它被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来吸引路人。木质售货亭位于露天市场的后部,面包房、甜品店和香料店等小型店铺也坐落在这里。
早安广场和晚间广场分别位于露天市场的两侧,人们可以在早晚在这里度过时光。广场上有坡道、露台,还有舒适的休闲就餐区、儿童游乐场、咖啡厅和餐厅等。晚上,灯光将空间点亮,为人们带来另一种享受。
设计师在市场的底层设置了各种不同的店面形式,这些店面形式丰富多彩,目的是为了营造出热闹的空间效果。中央建筑里有一条食品大道,这条食品大道包含了市场的经典功能。肉类摊位、鱼类摊位、奶制品摊位和蔬菜摊位挨在一起设置,它们与小吃摊一同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波罗的站前市场体验。
市场二层的商品包含原本市场的精华部分,其中有古董、二手商品和衣物。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爱沙尼亚风手工家庭用品,让商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为了把二层的良好视野充分利用起来,设计师设置了一个餐饮区和一个啤酒吧,这两个区域都设有露台,人们能够在这儿享受正午的阳光。
建筑的室内设计重点是展现原本仓库的历史,新设部分未来会为后人所知。所以,设计师特意不按历史样貌创造全新细节,在空间中使用了各种颜色的彩砖和相同尺寸的瓷砖,店面和滑轨由木头和黑色金属构成。室内整体用内敛的暖色灯光,店家展示特定商品时可使用特别照明。
2017 年 5 月,改造后的市场开业了。在开业的首周,该市场迎来了 23 万游客。
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
色彩和材料打造出的街头市场
Mercado San Valero处在巴伦西亚具有标志性的市中心鲁萨法区。它的目的是打造该市的第一座街头食品市场。Mercado San Valero 食品市场的设计重点包含两点,其一为空间特色,其二为空间的彩色色调。建筑师把这两者串联起来,从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个性化空间。
大家都知道,一个市场中最重要的是市场上的产品。所以,建筑师在 Mercado San Valero 食品市场里运用了色彩这个概念。
建筑师最初受到食物金字塔中主要营养来源的启发,提出了这个色彩构想,此构想暗指传统市场中不同摊位上的新鲜产品。通过进行色彩解构,建筑师把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降到最低,还将颜色分为三种,以此对市场中不同摊位进行分类,让商品类别更明显。- 黄色调被用于售卖谷物、米面粮食以及乳制品等的摊位。
材料在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利用色彩和材料的变化,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空间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活动,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场景。
食物市场的地板是由混凝土打造的。混凝土表面有着凹槽状方格纹理,就像鹅卵石路面一样。这些纹理一路从室外延伸到室内。它引导着游客在 Mercado San Valero 食品市场的各个空间中穿行。
花岗岩打造的酒吧吧台与传统市场中特有的酒吧相呼应,在服务型空间和公共空间里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空间氛围,达成了空间上的完美平衡。
空间照明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白天,光环境不同;在夜晚,光环境也不同。食品市场在不同光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空间氛围。白天时,整个空间向外部环境开放,自然光线能够进入室内,从而创造出一个像光通道般的小巷空间。晚上,人工照明把 Mercado San Valero 食品市场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它利用灯光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区域,还作为引导性元素,将游客有意识地引向市场的主酒吧。
瑞典马尔默大市场
工业风集市
马尔默处在瑞典的南部,它是瑞典的第三大城市,在此地有着重要的贸易地位。2016 年,占地面积约 1500㎡的马尔默市场正式开业。其前身是一个旧货运站,当地的设计事务所 Wingårdhs 把这里重新打造为一个极具设计感的菜市场。
原建筑结构
新的建筑保留了原有建筑红砖墙所具有的历史感。设计师在旁边用同色调的耐候钢模仿建造了一个新建筑,以此拓大了空间。整体呈现出简洁明快的工业气息。
马尔默市场大厅的西面存在一个公共广场,这个广场能够容纳户外摊档和活动。南部有一个额外的户外座位区,它是专门为种植食物而设计的。
马尔默市场内部有意保持简单。设计师为了凸显食品是市场的主角,选择了黑色作为主色调,并大面积运用在市场内部,包括天花板、各种建筑结构以及指示牌等。缤纷多彩的食物蔬果与黑色搭配,使其显得更加新鲜诱人。
市场内的各个商户和餐厅都经过了严格挑选。每个候选人都需具备一个关键品质,即对自身技艺怀有热情。正是因为这样,才建立起了一个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地方。
荷兰鹿特丹拱形大市场
承载城市精神的一站式市场
说到菜市场,就必须提及这座花费 16 亿建成、堪称艺术品的“菜市场”。它是全球颜值最高的“菜市场”,平均每年能吸引 800 万游客前来参观。
它成为了鹿特丹闻名世界的新坐标。
建筑内的农贸市集空间为半开放式,其类型丰富。错落有致的商铺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店铺上方的平台,既能满足食品店的餐饮需求,又能满足其陈列需求。现代化的空间内饰使空间的流动性得到提升,即便同时招待众多游客,也能给予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
鹿特丹市场将城市功能与艺术进行了惊喜的融合。在这个市场中,我们看到“菜市场”不再仅仅是嘈杂喧闹的。它拥有了层次感,拥有了流通感,拥有了互动感,也拥有了艺术感。
香港本湾市场
港式主题超市型街市
本湾市场在香港小西湾。2015 年 8 月完成翻新后,其商品陈列及售卖方式是情景体验式的。这种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农贸市场的设计,让来往的顾客都很惊诧。
本湾市场的场景体验,包含诸多做旧的本土历史元素。走在其中,能感受到一种老香港的独特韵味钢结构售货亭,仿佛身临其境。更难得的是,市场在细节打造上很接地气。水果区高处组合的是厨房用具,海鲜区域高处组合的是世界名酒与各式酒杯。五彩的地砖和考究的门把,以及盛放着的各种类型鲜花,都让人心情愉悦。
本湾市场如同荷兰的 Markthal 一般,组合进了各式各样接地气且高颜值的租户。杂志小店被搬进本湾市场,爆品果汁店也被搬进本湾市场。全功能的维修店在本湾市场能够找到。它将传统街市转变为了超市型街市。
本湾市场开发了全港首创的“i-Chicken”服务,市民能够通过屏幕当场选购活家禽。大约 30 分钟后,选定的家禽会被屠宰好并送到市场交给顾客。并且,顾客在 Facebook 等媒体平台以及商场布告栏中,能够看到市场每周、每天的优惠折扣信息,还能看到市场定期举办的各种免费派发活动。
目前,本湾市场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逆袭的存在,成为了香港的又一大独特景点。有很多香港人从很远的地方跑来,就是为了一睹本湾市场的真貌,甚至还有内地游客的身影。
台南新华果蔬市场
一个屋顶可以种菜的市场
台南新华果蔬市场处在台南东部的城市与山区之间。它原本只是台南食品行业中极为普通的一部分。如今,它将被改造提升,成为一个能让公众体验美食以及欣赏风景的场所,这一工程由 MVRDV 与 LLJ 建筑事务所共同完成。目前,该工程正在推进当中,预计在 2020 年底能够完工。
该设计包含一个简单的开放结构。起伏的天花板能够确保市场内有自然通风。梯田绿色屋顶可以从东角进入,并且东角的露台一直延伸到地面。
屋顶的梯田会种植各种各样的作物,比如菠萝、水稻、玫瑰、茶等等。每种植物的种植位置是由该植物的气候需求所决定的。
建筑师设计了一个高架平台,位于果蔬市场上方。这个平台有遮挡棚、长凳和野餐桌等设施。它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场所,让游客们可以欣赏市场周边特有的台岛美景。
建筑有四层。其中包含市场的行政办公室,还有一个餐厅以及一个展览中心。在这个展览中心可以展示来自该地区的农产品。正因如此,该建筑成为了学校参观的理想场所。
在任何一座城市中,最能感受到当地生活气息的地方必定是菜市场。当菜市场不再有脏乱差的形象,融入了艺术创意元素,具备符合目标用户定位的场景设计,设置了多样的互动性设施设备或艺术装置,并且丰富了业态,使功能配套更加齐全时,菜市场完全有能力成为目的地的一处旅游景点,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但是无论怎样进行改造,都不能将菜市场的民生本质遗忘。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始终是能否通过最为高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