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钟冠球东莞钢结构楼梯,
和他的团队一起,
在800年历史的东莞新基古村,
对40多栋老民房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新潮的民宿村落,
2017年开放后,无数年轻人排队来体验。
其中“天空之城”最引人瞩目,
三个白盒子直接加建在4栋老房上方,
多出了200平米的公共空间,
也成了整个村子最受欢迎的屋顶天台。
村民和游客一起办音乐会,在屋顶赏景。
除天空之城外,
其它散落在村里的民宿群,
也免费开放出公共空间,
“传统的凉棚,传统的祠堂里面发生的粤剧,
与我们的天台音乐会、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活动,
融合共生。”
自述钟冠球 编辑周树婷
我们的改造将“天空之城”作为整个社区的中心。“天空之城”是由四栋民房改造形成的,它位于广东东莞的新基村。
新基古村
新基村是珠三角的一个典型古村落。它的密度很高。这里基本上都是由四到五层像火柴盒一样的房子构成的。水道环绕着房屋群聚落。其余的地方都是一片片的蕉林。
村子里有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有祠堂;有 50 年代的房子,其屋顶是坡屋顶且为砖房;还有 70 年代左右的房子,是水刷式的;最新的是村民自建的房子,其样式为马赛克式。
2016 年初,好朋友从广州的媒体离职了。之后,他在这里租下了一系列老屋。他请我对这些破旧的老屋进行改造。
天空之城属于五六十年代的老砖房。它的旁边有一座拥有 800 年历史的新基莫氏祠堂。这座祠堂也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建筑。
最大的亮点在于,你漫步在古村落幽静的巷道里,接着踱步走上这些狭窄的楼梯连廊,环绕穿行,然后上到屋顶。此时,你一下子放眼望去,整个天空突然出现在眼前。这也是许多人慕名来看这个房子的原因。
白房子主创设计师:钟冠球、宋刚、朱志远
改造后公共空间占了一半以上
天空之城原先的四栋房子彼此相邻,然而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业主。
农村基地存在产权问题,村民的房子之间有围墙,房与房之间有很多阴暗的旮旯角落,这些都是大家不管的地带。屋顶是坡屋顶与平屋顶的结合,是以前村民用来晒衣服、晒谷子的地方。
改造前
原来的公共空间面积几乎为零。我们思考能否把四栋房子一起租下来,把房子间的围墙打破,去“众筹”一个公共空间,也就是把四栋房子的院子、附属空间、过道空间、露台空间等原本属于单个房子内部的公共空间都汇聚到一起。
改造过程中,村落巷道较为狭窄。施工时,运输机械面临很大困难。最终,我们的设计只能采用众多小小的部件进行组成。这些部件通过 1 米宽的巷道,一点点地被提升到屋顶。在屋顶,完成了装配工作。
改造后的天空之城面积为 400 多平方米,公共空间达 200 多平方米,公共空间占比超过一半。
原来封闭的晒台和平台全部连通了,它们形成了整个村落最大的屋顶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全村最受欢迎的社区活动中心,并且都免费向村民开放以供使用。
古村落上方的三个白盒子
原来房屋的整体结构改动不大,只是在屋顶处加建了三个“白盒子”。
这三个白房子与村里传统房子有所不同,采用了一种很现代的方式,形成了反差。它是一种更抽象的表达,我们期望在屋顶之上呈现出一个更理想的建筑形态,将其展示给大家,以此想象未来村落的发展。
天空之城不同高度的屋顶平台之间,我们运用新型的钢结构。通过交错的连廊以及飞梯,把几个屋顶相互联系起来。
你可以看到很多飞来飞去的连廊和楼梯。这种设计呼应了传统岭南民居屋顶的飞梯空间。这些台阶很陡,给人一种飞上去的感觉。
这三个白盒子最终成为了整个社区的一个中心。屋顶上高低错落的平台,能够成为举办音乐会的绝佳场地。
其中一栋房子的屋顶能够当作表演的舞台,另外三栋房子的屋顶则作为观众席。
我们举办了许多场在天台进行的音乐会,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其他文化活动。有时候大家会一起进行户外烧烤。外来的游客以及当地的居民都会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
平日不活动时,新基村的村民们会常去露台上休息,还会看看风景。他们对这里的小步道和巷道最为熟悉,如此便多了一个属于社区的公共空间。
垂直聚落式的室内空间
底层拆除了原本各自独立的民房围墙,将各自的首层空间拿了出来,共同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巷道。
院子里面有一些墙是红砖的,还有一些墙是水刷石的,这些具有特色的元素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在东莞所在的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因此,自然通风显得极为重要。许多传统房屋会借助花格窗来实现采光与通风的目的。
原来的外立面以及室内的花格窗,几乎全部都被保留了下来,这是一个时代所留下的印记。并且希望年轻人在居住的时候东莞钢结构楼梯,能够体会到这种过往的记忆。
而天空之城的室内,也好似一个呼应传统村落的垂直型聚落。
我们将原来每栋房内的客厅、餐厅以及楼梯间的空间全部连通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许多由小客厅和小展厅组合而成的空间,这些空间也成为了最主要的室内公共空间。
游客也可以很自由地通过这些巷道、室内的公共空间,到达天台。
天空之城这栋民宿,是整个白房子民宿群改造的一部分。整个白房子民宿群由 40 多栋民宿构成。这些民宿散点式地分布在整个新基村落中。
有一栋房子叫“有弦”,其屋主是个音乐爱好者。这栋房子处在水边,它的外立面采用了木格栅,从而营造出了像琴弦那样的感觉。
我们设计了一个动线,人能够上到屋顶。然后,人可以在屋顶上去观看整个一大片水乡片区的蕉林。
顶上的露台有时会有三两知己好友上去听听雨并聊聊天。
有一个房子属于明清时代,我们将其称作“龙眼房”,原因是此房中长着一棵龙眼树。
“明天音乐节”展品
我们将原来的木构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使其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展厅,并且这个展厅会经常轮换着展览展品。目前正在展厅中展览的是一个音乐计划的展品。
其中一栋名为“竹林深处”。它的理念源自这边的传统凉棚。村落沿着水道有一系列凉棚,夏天时村里的居民能够在凉棚里睡觉、休息以及聊天。
这栋新造的房子,首层有层层叠叠的部分。这部分是通风的“园林”,用竹子进行遮盖,既舒适又凉爽,是供来往居民使用的。
我们很多民宿的首层除了这一栋外都免费开放了。有的民宿首层有水吧,有的有休息区,还有的会配置一个洗手间,这些设施供村民和游客共同使用。
白房子民宿群曾邀请艺术家开展驻留计划。部分艺术家会在此居住一段时间,接着根据当地的人文风情与特点进行作品创作。
有位艺术家在此住了一两周后,以 7 岁小朋友的故事创作了一篇小说,接着将其摘抄并印在天空之城的一些玻璃和栏杆上,使大家能看到这些创作的印记。
白房子民宿群以天空之城为代表,其实更像是一个新旧共生的实验。
传统的建筑依然存在。我们从这些建筑中挑选出一部分进行改造,并且将新的现代元素注入其中,这本身就蕴含着冲突与碰撞。
传统村落生活有着传统凉棚,传统祠堂里会演出粤剧;我们新引入了一些天台音乐会,年轻人喜欢的展览活动以及艺术驻地等活动,它们其实是融合共生在一起的。
民宿群改造开放后,也有更多村里的年轻人回来创业或发展。
新来的生活方式给村民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他们会主动参与其中。
对于游客,他们也希望反过来去观察传统村落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在生长。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共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