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秦楼 常宁报道
湘江滚滚向东流去,舂陵蜿蜒向北流淌。二水相互交汇,孕育出了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位于湖南省常宁市东北部,这里被誉为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也是世界铅都,它就是水口山。11 月 1 日,“这里不一样——湖南省特色工业小镇网络名人行”活动来到常宁市水口山镇,去看他们是怎样进行转型升级,从而成为全国铜产业的“领头雁”的。
厂房拔地而起,车间正在生产,工人们身影忙碌。走进铜业小镇,每日皆为繁忙景象。
创新兴业 多项指标处世界先进水平
水口山镇因有色金属矿而闻名。它是全国最大的铅锌产业基地,也是湖南省有色金属重要的生产基地,还是湖南省最大的工矿城镇。它享有“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的美誉。然而,在历经数百年的铅锌矿开采后,历史遗留的废渣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问题频繁发出“警报”,使这个“百年老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常宁市副市长段鸣称,“不破不立”。常宁果断采取行动,如同壮士断腕一般,迅速淘汰了落后产能华兴钢结构,并且及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赢得了那些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高附加值特点的项目。
铜业小镇内有一座巨大的焙烧炉在静静地运转。这座焙烧炉面积为 152 平方米,它是亚洲最大的流态化焙烧炉之一,同时也是铜业小镇锌项目的主体设备之一,每天能够处理 1060 吨锌精矿物料。株冶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该集团解决了以往砖砌炉顶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易开裂、掉砖以及寿命短等,同时也解决了炉顶冒烟导致炉顶钢结构腐蚀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并且,还提高了生产能力以及硫的回收率,切实实现了将资源“吃干榨净”。整个锌项目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环保标准,工业废水基本能够实现零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仅为国家排放标准的五分之一,同时实现了有价金属的回收以及尾渣的无害化综合利用。
翻开小镇创新的一页,有世界最大的 152m²沸腾焙烧炉;有世界最大的单系列 30 万吨浸出和 OTC 溶液深度净化系统;有国内独创且兼顾分时效益的大极板电解和自动剥锌技术;有行业最大的富氧挥发回转窑、铟直接萃取提炼锌铟;有保障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特有污酸处理技术;有全厂智能化生产控制/决策支持系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SKS 炼铅、炼铜技术……这些一系列创新的指标,让小镇积攒了长足的发展后劲。
铜业小镇补齐了常宁的“工业短板”。
勠力转型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常宁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以铜铅锌循环经济为特色,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降低能耗和污染。强化核心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如今的铜业小镇华兴钢结构,以五矿铜业、株冶有色和水口山集团公司为龙头,志辉冶化、金翼铅业、华兴冶化、沿江锌业、大宇锌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为支撑,形成了产业体系。
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主任张志斌介绍,目前小镇企业间存在上下游关系。小镇十万吨铅项目生产的粗铅,会交给“志辉冶化”来制作电解铅;“志辉冶化”制作的电解铅,又会交给“宏兴化工”去做氧化铅;“宏兴化工”的氧化铅,会交给电池厂用于制作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最后会被“金翼铅业”回收。整个产业链形成了一个闭环。目前,铅的循环闭环已经形成,锌的产业链已全部形成 。
事实上,铜业小镇发展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因为产业链完备,所以在技术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常宁这片投资洼地正在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从以前的招商引资转变为现在的招商选资,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表示,近两年来,常宁大承接大开放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铜业小镇成为常宁“绿色转型”的重要成果。它补齐了“工业短板”,使得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发展后劲也得到增强,从而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铜业小镇已然成为衡阳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一员。
吴乐胜称,今后常宁会一直秉持“以矿兴镇、以工促贸、工贸强镇、山水塑城”的总体发展思路。常宁会坚持把水口山铜业小镇打造成特色产业的集聚区,也会将其建设成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区。同时,常宁会朝着建设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