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丽教授荣获2020年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专注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改革

   日期:2025-03-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74    
核心提示:《钢结构基本原理》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对学生《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在讲到螺栓连接的破坏时,用动画演示普通螺栓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及过程,直观易懂。

编者按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进行的表彰。这些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并且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 年初,第十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以及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的名单得以公布。其中,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吴丽丽教授荣获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我们的祖先很早便留意将建筑的形式美、技艺美以及意蕴美进行完美融合。《诗经·小雅·斯干》里有这样的诗句:“如鸟之革,如翚之飞。”此诗句是在形容周王室宫殿的大屋顶如同鸟的翅膀那般轻盈。到了 21 世纪,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运用钢结构,从而迈入了“钢结构的世纪”。

2012 年,吴丽丽教授开始承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钢结构基本原理》的教学任务。她常说,《钢结构基本原理》对于土木工程学生而言,既是奠定根基的“功夫课”,又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关键课”。在多年悄无声息的教育过程中,吴丽丽把自己变成了钢架、铆钉,在钢结构与学生之间构建起了最坚实的“连结点”。

全心全意,善做学生的解惑人

《钢结构基本原理》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它对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书本上那些眼花缭乱且抽象的平面图让学生更为头疼,因为它们与实际中三维立体的板件反差极大。钢结构的板件计算较为繁杂,这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让他们丧失了耐心。尤其是在计算板件连接处时,总是容易出现差错,往往是一步计算错误,就需要全部推倒重来。

吴丽丽为让抽象课程生动形象有趣,灵活运用多种教辅工具,像制作 PPT、录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她把抽象难懂的平面图画成了立体图,以便学生理解板件在工程实际中的形状。她还用动画将立体的板件一步步连接起来,尤其突出展现了板件间的连接方式。讲到螺栓连接的破坏时,会用动画来演示普通螺栓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以及过程,这样会很直观且容易理解。

钢结构基本原理的计算量是出了名的大,许多学生都借助计算软件来进行计算。然而,吴丽丽清楚地知道,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手算的基本功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她从基本计算方法、课程作业与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同时采取行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手算能力。

课堂上,她着重讲解计算方法,同时讲解经典范例,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并且理得清。她还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限时训练,以此来纠正计算中的共性问题。此外,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设计一道题,让学生依据现行规范规程进行设计和验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手工计算能力。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内容的总结,同时也是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一次演练。吴丽丽察觉到,仅计算一个结构或者板件时,学生能够精确算出结果,然而进行成体系的计算就容易出现计算失误。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有的学生就产生了“蒙混过关”的想法。

她对学生讲道:工科生在计算方面哪怕是很微小的错误,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现在只是应付过去,等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她引导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探索和优化计算方法。并且通过手算示范与软件计算相互进行验证,这样就提高了学生手工计算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重知重行,甘做学生的领路人

这已是她连续第四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2 年,吴丽丽首次指导本科生参与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同时,矿大也首次参加该赛事。因为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尽管设计方案新颖且独特,但在细节考虑以及模型制作方面,与其他学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最终仅获得三等奖。

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是一个重要平台,它将实践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参加比赛,能够实际感知真实的工程建造过程,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钢结构课程设计平面图,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她在此之后一直鼓励同学们参与该项赛事。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热情度也很足。不仅力建学院的学生参加了,其他学院的学生也报名参加了。2017 年,有 200 多人报名参加。

在众多参赛作品里,吴丽丽看中了怀威龙同学展示的《飞跃》设计方案,此方案既有建筑的新颖度又有现代感,不过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考虑不足,她给学生提出了许多建议,持续优化方案。备赛期间,怀威龙只要有时间就拿着修改后的方案跑到她的办公室。

她遇到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就拿本子记下来。她会随时思考修改方案,有时在散步时突然有了好想法,就会赶紧跟同学们沟通。最终,《飞跃》在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了 B 组结构一等奖。

吴丽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极为重视。她不仅鼓励同学们参与建筑结构设计大赛,还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她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拓展思维。学科竞赛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为学生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亦师亦友,愿做学生的知心人

2014 年,学校在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开始试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吴丽丽是首批本科生导师,她连续指导了 6 届本科生,共 30 名。她秉持着“用心沟通,用爱培养”的理念,精心培养学生钢结构课程设计平面图,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本科生的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业加以关注。同时,还要关注本科生从高中到大学心态的转变。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她指导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互动过程中,她与学生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高年级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她用心去与学生沟通,时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迷茫和困惑。

她不仅通过线上途径了解学生,还注重线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她会定期举办导师制会议,把各个年级的同学召集在一起,以便交流沟通和解疑释惑。每学期还会举行两次集体活动,在温馨的气氛中,同学们更愿意吐露心声,从而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在课业繁重的时候,她鼓励学生们踊跃参与文体活动,以此来增强体魄。她还鼓励学生们培养兴趣爱好,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艺与活力。同时,她鼓励学生们参加社团组织,以此丰富大学生活,释放学业带来的压力,并且锻炼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盛单婕是吴丽丽第二届带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大二刚转专业时,新的学习环境以及专业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她对自己转到土木工程专业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处。

导师告知她,既然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那就应当关注当下。要努力学习,以获取真本领。女生同样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本科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盛单婕逐渐开始接触科研工作,并且尝试着撰写论文。她所撰写的论文被投往《复合材料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专业杂志,并且这些论文都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了。

2019 年毕业季,盛单婕上交的毕业设计上,导师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这些批注和修改遍布整个毕业设计,导师对细节和具体问题都给出了专业的意见。经过最后的答辩,盛单婕被评为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并且成功保研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毕业离别之际,盛单婕给吴丽丽教授手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写道,如今她即将离校。从吴老师那里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这些会一直陪伴着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前行。

多年来,吴丽丽心系三尺讲台,将自己投入到教学一线之中。她成为学生的解惑之人,为学生解答疑惑;她成为学生的领航之人,引领学生前行方向;她成为学生的知心之人,与学生贴心交流。面对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她高举理想的火炬,激励矿大学子扬起船帆开始航行,在波涛中奋勇前行,冲破阻碍!

往期精彩回顾

文字/张鸣原

图片来源/吴丽丽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