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9 日,《广西日报》头版倒头条刊登了《家门口能看名医 城区建体育公园/柳州“医健”两条线齐头并进》这篇报道。报道指出,柳州市的各公立医疗机构在 2018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柳州市工人医院在广西排名第 2 名;柳州市人民医院在广西排名第 5 名;柳州市中医医院在中医医院组对应全区排名第 2 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妇产医院组对应全区排名第 1 名。这些成绩是柳州致力“打造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疗条件、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的重要成果。
家门口能看名医 城区建体育公园
柳州“医健”两条线齐头并进
记者/覃伟立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抓取了 2016 至 2018 年全国各医疗机构的病案首页以及财务报表等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近日,该领导小组公布了绩效考核表现。其中,柳州市各公立医疗机构在 2018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优异。
据悉,在这次全国排名中,柳州市工人医院在三级综合医院组全国排名为第 93 名,在全区排名第 2 名;柳州市人民医院在三级综合医院组全国排名为第 157 名,在全区排名第 5 名;柳铁中心医院在三级综合医院组全国排名为第 528 名,在全区排名第 17 名;柳州市中医医院在中医医院组全国排名第 33 名,在全区排名第 2 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妇产医院组全国排名第 20 名好的广西钢结构公司,在全区排名第 1 名。今年,柳州市在医学科研方面立项 373 项,并且有 48 项获奖;新获得了 4 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累计获得的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为 17 个;有 14 家胸痛中心以及 9 家卒中中心通过了国家认证。
市工人医院新院区
2017 年,柳州市召开了卫生与健康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推进健康柳州建设的决定以及“健康柳州 2030”系列规划。经过 3 年的持续建设,柳州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让群众感到满意的成绩。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受益。选取多个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名医工作室”,这样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见到名医。另外,通过医联体建设,带动并提升了县级医疗服务的综合实力,目前已实现医联体在县域的全覆盖,县乡居民在县域内能够享受到成本低、质量高的医疗服务。2017 年,柳州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它成为了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务院表扬和激励的设区市。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期间,柳州的医改连续三年得到了自治区的激励支持。鹿寨县由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成效比较明显,在今年 5 月被国务院办公厅进行了通报表扬。柳州市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电子健康卡“就诊一码通”身份认证体系和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经有 360 多万人申办了电子健康卡,群众对其使用的满意度达到了 95%。
市人民医院开启了移动医保结算的功能,将院内就诊的一码通与医保结算之间的壁垒打破了。
柳州市一直在探索并完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以及使用人才的机制。一直以来,柳州市都在积极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截至今年 8 月,市属医疗机构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 2547 人,拥有博士的人数为 133 人,同时还有 92 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和博士的数量以平均每年超过 10%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这些人才的带动作用下,一系列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能够顺利地被使用。去年 10 月 14 日,桂中、桂北地区的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柳州完成了一台手术。这台手术翻开了该市微创外科手术的新篇章。“机器人手术属于目前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前沿性热点技术。医学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先进技术能够在柳州本土造福患者,这成为了现实。”柳州市工人医院院长李兵表示。近年来,该市吸引了众多高学历的医学人才落地发展,吸引了大量高技术的医学人才落地发展,吸引了不少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落地发展,从而形成了高质量医学技术人才的小高地。
7 月 17 日,市工人医院的新院区开始正式投入使用。这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就诊体验,这种体验具有人性化、科技化以及智能化的特点。
市中医医院展示护理质量改善成果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更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柳州市将“医健”这两条线齐头并进。在 2017 年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柳州提出要让群众多去运动场,少往医院跑。去年,柳州进一步提出每个城区要建设一座体育公园等。如今,柳东新区体育公园已经投入使用了。城中区体育公园已经可以预约使用了。柳江区体育公园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完工了。柳北区体育公园 1 号楼综合馆的砌体结构、屋面钢结构以及室外配套工程总共完成了总体工程量的 75%。此外,该市还打造了一批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品牌,并且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和广场配备建设了体育健身设施等。
在滨江东路柳州人工沙滩旁边有一个广场。3 名柳州的跑步爱好者在这个广场上进行晨跑。他们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开启新的一天。覃科进行了拍摄。
9 月 5 日,广西广播电视台报道称可坐船游柳江,沿江而上能够到达蚂拐岛。
当天的《广西日报》
还从这些方面报道了柳州
柳州汽博会本月举行
9 月 8 日,记者得知,第十届中国 - 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即“柳州汽博会”)被定于 9 月 17 日至 21 日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据悉,本届柳州汽博会的主题是“产业合作 互利共赢”。它依托柳州汽车工业的优势以及地缘优势,搭建起了市场化且专业化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以此促进各方产业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互信关系,推动共赢发展。该汽博会规划有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和综合服务区这四大展区,总面积达到 6 万平方米。零部件展区规划了 650 个标准展位进行招商,还有 32 个特装展位。来自重庆、山东、辽宁、浙江、上海等处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客户前来参展。整车展区预计会有超过 50 个品牌参与参展,将近 70 家企业也会参与。
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许多采购商和参展商无法到场。基于此,汽博会开展了“线上云展”活动。将客户的产品转移到线上平台,买家可以在线上进行预约,然后到线下展会中查看产品,同时汽博会还提供供需对接以及在线洽谈等服务。
举行改装车亮相等活动。
(记者/谢永辉 实习生/蒋馨颖)
广西广播电视台 9 月 7 日报道称首届“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将在柳州举行。
柳州新增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9 月 1 日,自治区人社厅将 2020 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予以公布。柳州新增 1 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时新增 3 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增量在全区居于首位。
目前好的广西钢结构公司,柳州市的高技能人才基地有 12 个。其中,国家级的有 3 个,自治区级的有 4 个,市级的有 5 个。同时,柳州市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有 50 个。其中,国家级的有 18 个,自治区级的有 22 个,市级的有 10 个。今年,柳州市各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增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在全市范围内,拥有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的数量占全区新增数量的 50%。并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区处于首位。(记者/谢永辉)
柳州开始全面进行养犬登记工作,“铲屎官”们都积极地给予支持。广西广播电视台在 9 月 9 日作出了相关报道。
鱼峰区:公司化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今年开始,柳州市鱼峰区全面展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司化改造。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即“党支部+村级公司+农户”联动发展的路子。这条新路子为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内生动力。
鱼峰区有 4 个贫困村,分别是龙团、富龙、新安、水山。这 4 个贫困村位于里雍镇和白沙镇。在“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中,里雍镇的龙团村较为突出,该贫困村有 150 多户贫困户。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村集体的收入基本为零。
……
公司化运作使得贫困村能够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贫困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入股企业发展等。在公司化的推动作用下,各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逐渐活跃起来。据统计,鱼峰区的 4 个贫困村在 4 月时其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 5 万元,其中,龙团村预计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 25 万元。
古朴苗寨引游客
乌英苗寨处在黔桂交界的大苗山的深处。在行政区域的 140 户人家里,100 户属于我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 户属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融水依据乌英苗寨独特的跨省区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农业旅游”这种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去年以来,乌英苗寨进行了一系列建设。新修了公路,种植了水果,新建了木楼,购买了新车,修建了芦笙小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40 户完成了安全电路升级改造。同时,还将建设排污工程、风雨桥、寨门和公共厕所。目前,乌英苗寨的贫困户已从 2016 年的 92 户减少到 3 户,今年将全面脱贫。这处苗寨古朴。在脱贫攻坚带来的连连喜事中,它变得越来越美丽。不少游客被吸引到此寻幽。(记者 谌贻照/摄影报道)
乌英苗寨。
天伦之乐。
小巷寻幽。
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苗寨的夏天 /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鹿寨大力扶持秋植蔗种植
入秋之后,鹿寨县各乡镇的蔗农们抓住晴好天气这个时机,借助闲置土地来种植秋植蔗,以此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近日,在鹿寨县平山镇龙婆村矮山屯的蔗地中。蔗农罗长义与全家人一同顶着高温天气。他们在已机耕好的地里忙碌着,有的扛蔗,有的摆种,有的撒药,还有的培土,个个干劲十足。他表示:“我每年都种秋植蔗,今年种了 2 亩多。亩产大概五六吨,全年的毛收入估计能有 7000 元。”
中央和自治区给予每亩 350 元良种补贴,县政府给予每亩 300 元种植补贴。鹿寨县制糖公司对连片 2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挖蔸费等。鹿寨县制糖公司对连片 2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机械种植费等。鹿寨县制糖公司对连片 2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挖排水沟补贴等。鹿寨县制糖公司对连片 2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地膜补贴等。秋植蔗种植每亩最高补贴能达到 1250 元,鹿寨县糖办工作人员兰克诚说。
据悉,今年该县秋植蔗的种植任务为 3000 亩。已有意向种植的地块达到 3800 多亩。目前已经种下了 700 多亩。预计会在 9 月 20 日之前完成种植任务。
鹿寨:“甜蜜事业”有助于农民脱贫并奔向小康。广西广播电视台在 9 月 2 日进行了相关报道。
柳江区:致富路上有“薯”光
眼下,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琼林村浪烟屯迎来了红薯收获的季节。近日,有 10 多位村民在田间忙碌着,他们在扒薯、分堆以及装袋。这些村民忙得十分开心。“这里的 550 亩红薯生长态势良好,亩产大概为 2000 公斤,收购价每公斤在两元左右。”柳州市农华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韦传统说道。
还带动了 12 名贫困家庭劳动力。
该合作社为了实现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红薯,以每年 800 元每亩的价格向农民租赁土地。同时,优先聘请贫困户来进行田间管理。并且投入 150 万元对土质进行优化,以达到能够实现自动化种植以及统一病虫害防治与田间管理的目的。
柳城:因地制宜打造扶贫产业
近期,在柳城县冲脉镇冲恩村冲恩屯覃金秀的家里,十几名妇女聚集在一起。她们向柳州市壮锦文化有限公司的老师学习手工艺品制作。这为她们参与壮锦文化扶贫产业以及实现家门口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是柳城县扶贫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该县除了针对弱劳动力家庭发展手工艺品制作外,还有诸多成功经验。大埔镇田垌村借助鸦鹊屯“莲乡花海”项目的东风,将莲藕种植业不断壮大,今年村里种植莲藕的面积达到 700 余亩,收获了 1050 吨,产值约为 230 万元。古砦依托稻米种植的传统以及优质米品牌,打造出稻花飘香的现代粮食示范区,带动了 48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沙埔镇古仁村具备种植竹笋的良好环境,打造了“亚亮酸笋”品牌,搭上了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的“快车”,28 户贫困户种植竹笋 580 余亩,每户年均收益 3000 元,有 21 户贫困户达到了脱贫目标。
该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有 5653 户,特色产业的覆盖率达到了 95.6%。
融水:7168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
杨息原搬到了融水镇苗美家园,他是一名聋哑人,平常通过手语和写字来与人沟通。9 月 1 日,广西森迪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郑崇丕说,他来应聘的时候就接收了他,他一天能缝七八十件衣服。该公司是融水引进的扶贫项目,目前已经解决了 90 名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中有 3 人是残疾人,杨息原就是其中之一。
在苗美社区附近的搬迁安置点处,该县运用粤桂帮扶资金打造了占地 650 亩的“梦呜苗寨”苗族文化体验园。这个体验园每年能吸引 300 万游客前来。当下,体验园解决了 150 人的就业问题。从杆洞乡锦洞村搬迁到梦呜苗寨的贫困户潘杰辉表示,他白天处理社员的事,晚上当演员,每月收入 4000 多元,他家已经实现脱贫。
该县发挥搬迁安置点的优势,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引进农产品、手工业等的来料加工工厂,借助民族非物质文化以及返乡创业带头人等途径建立扶贫车间;还建立了小区商铺、微市场和微车间,为人们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岗位。到 8 月底,该县县城所在地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一共安置了 3162 户 1.3 万人,其中 7168 人实现了就业。(记者/谌贻照 通讯员/廖子渊)
融安县与湛江市遂溪县深化粤桂扶贫协作
9 月 3 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粤桂扶贫协作调研组前往融安县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教育扶贫、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扶贫协作工作。
调研组来到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进行实地调研。
9 月 4 日,遂溪县遂城镇政府与融安县大将镇举行了结对帮扶座谈会以及捐赠仪式。遂城镇向大将镇捐赠了 20 辆崭新的电动车,这些电动车将用于大将镇各个行政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当天,遂城镇的调研组还前往了结对帮扶的大将镇保安村,给 5 名贫困学生的家长代表送去了慰问金。
融安的情况是,工厂开设在自家门口,这样既能够挣钱,又能够兼顾家庭,做到两不误。广西广播电视台在 9 月 7 日进行了相关报道。
国家移民管理局百名民警赴三江支教
9 月 4 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活动开始。其中第二期支教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三江举行。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江苏、浙江、广西、山东以及广州、深圳、珠海、厦门这 9 个边检总站的 100 名移民警察,将要奔赴侗乡的 7 个乡镇和 48 所学校,开展支教服务。他们的行动旨在助力三江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国家移民管理局为有效解决三江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而纾困解难。上半年,选派了 77 名民警前往侗乡开展支教工作,受助学生人数达到 7724 人。支教民警不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还广泛传递社会爱心,助力解决了校舍修缮、课桌椅更新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