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成都再添幸福底色
成都散发着烟火气和文艺范儿。这两种气息藏身于街头巷尾的小馆中,也藏身于各类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色间。东安阁位列“东安十二景”之首,它是建筑与风景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无疑会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安阁位于成都龙泉东安湖畔,其朝向为面朝龙泉山且背临东安湖,与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场馆隔湖相对。它作为本次大运会配套建筑中唯一的仿古建筑,同时也是成都城市规划“一楼一阁”的重要构成部分。
萃取传统建筑精华
融合现代营造工艺
东安阁在设计方面萃取了古代传统建筑的精髓,并且把它与现代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相融合,致力于按照百年的标准来打造这一具有非凡意义的地标建筑。阁楼的用地面积大概是 20 亩,总建筑面积大约为 1.13 万平方米。建筑的高度从负一层到宝顶大概是 50.8 米,这寓意着龙泉驿从被命名到名扬世界所走过的 508 年时光。登上东安阁,向下俯瞰东安湖,美丽的景色能够全部收入眼中。
承袭唐风建筑形态
纳藏川蜀文化底蕴
东安阁属于唐风建筑。它严格依照传统建筑体量规制来建造。阁楼与东安湖精品酒店建筑群呈中轴对称分布。其目的是力求整体规划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从外观方面来看,东安阁提取了川西古建筑以及经典唐风的色彩元素。这样做是为了突出四川传统建筑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底蕴。通过这种方式,再现了唐代成都的繁华胜景。并且充分展现了以传统文化为底色所蕴含的优雅从容。
运用特色建筑手法
实力演绎东方美学
东安阁采用“明三暗二”的制式。从外观上看,它是三层建筑;而在内部,还隐藏着两个暗层。外层为阁楼赋予了气势非凡的装饰性,内层则保障了阁楼的通透宽敞。这种处理手法与滕王阁的“明三暗七”有着相似的效果,是古建阁楼中的一种特色建筑手法。在明层,设有环形平座,人们可以登阁远眺;内部则是中国四川文化的展示空间。巍巍高阁陡然拔地而起,它与大运会圣火塔以及东安湖体育中心呈“三点一线”之势,在东湖公园占据了极为绝佳的观景点。
“钢骨铜身”铸就壮美高阁
东安阁是成都大运会的配套项目,它是由华侨城精心打造的。华侨城一直秉持着央企的初心,切实履行着社会责任,为工程的质量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成都的城市发展贡献出了央企的力量。
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古建实木材质明显无法满足大运会的防火及安保需求,所以为了保障阁楼的稳定性,东安阁采用了内基外饰的双层结构施工方案。阁楼的主体内部使用的是钢结构,其外立面则采用了包铜工艺。建筑的屋面以及外装饰用的瓦、脊、柱、枋等建筑构件,全部都采用了不锈钢浇铸。利用铜金属自然原色独特且厚重质感,铸就了钢骨铜身的建筑,展现出恢弘厚重的壮美高阁。它再现了成都大唐时期“扬一益二”的繁华盛景,那飞阁流丹的景象,尽显了蜀川之美!
真抓实干力保工程进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华侨城人展开与时间的赛跑。他们致力于确保东安阁的建设工期节点能够得以实现,同时也确保配套设施能够按照节点要求呈现出来。
2020年4月
正式动工
2020年7月中旬
完成地下室结构封顶
2020年9月中旬
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2020年12月下旬
室外附属结构全部完成,并完成回填土施工
2020年12月底
完成二次砌筑,交由内装进行装修工作
2021年1月
开始外装工程及景观总平绿化工程
2021年7月底
全部完成内装、安装、外装及景观工程
攻坚克难彰显华侨城速度
在建设过程中,华侨城建设者们齐心协力。他们遇到山就开辟道路,遇到水就架设桥梁。他们共同克服了疫情、雨季、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他们还严格落实了环保检查要求。在项目周边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不允许重车通行的情况下,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了项目材料运输等诸多困难。在确保安全处于首要地位、质量处于首要地位的基础之上,一直坚持进行科学的施工,对工期进行合理的安排,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钢结构阁楼图片,全力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定时间呈现出来。在风雨之中,在酷暑之中,建设者凭借着他们辛勤的付出以及流淌的汗水钢结构阁楼图片,构筑起了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充分彰显了华侨城的实力以及速度!
一湖映照中外,一阁凝聚古今。华侨城东安阁是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成都封面”。它承载着烟火成都的城市梦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当着中外文化对望与交流的角色,也充当着天府文化外宣的新窗口。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2 年大运会,东安阁与我们相约!
—END—
本公众号存在部分字体、图片、视频及音乐是来自互联网的。这些内容的版权归创作者所有。如果我们无意中侵犯了其他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版权,那么请通过来电或致函的方式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