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随着主环结构最后一根钢桁架吊装就位,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主体建筑顺利封顶。
主环结构最后一根钢桁架吊装到位
冯东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合肥先进光源工程总指挥;吴爱国,合肥滨湖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董事长徐彪,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兴波,副总经理毛利华及相关监理单位领导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封顶仪式快剪视频
封顶仪式照片集
领导讲话
徐彪对项目金顶竣工表示祝贺,向支持和关心项目建设的各级领导、专家表示感谢,向建设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她表示,项目团队精心组织、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益求精。先后攻克超大型工程桩施工、主环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直线加速隧道施工等困难,最终实现了主楼全面封顶的关键节点。目标和成果来之不易。她希望项目组凭借在多个大型科学安装项目中积累的丰富总承包管理经验,保持谨慎、再接再厉,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智慧施工等方面继续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匠心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力更生贡献了上海一建的智慧和力量。
吴爱国表示合肥钢结构防水公司,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主体建筑结构封顶,是我国建设覆盖全能源区的先进光源体系的里程碑。他指出,在项目后续建设中,希望各参建单位努力奋斗,向更高、更全面、更强的目标迈进。正如习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的那样,鼓励科研工作者,要发扬“人生能拼多少次”的精神,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力争将合肥未来科学城规划图变成一幅写实画卷,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我们的才智,谱写精彩的篇章。
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主体建筑为圆形建筑,直径约270米,高15.7米,建筑面积约5.89万平方米。建成后,这座形状像“灵眼”的宏伟建筑将承载科学家的纳米级光学实验。在“宏伟”与“精准”之间,一建集团项目组克服复杂地质条件、极端高温等不利因素,发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合肥钢结构防水公司,并追求“以‘光’前行,助力打造‘国家重要武器’!”
2023年12月27日,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5月6日,完成2327根工程桩施工
2024年6月25日,第一根对准桩吊装完成
2024年7月8日,主楼第一块大底板浇筑完成。
2024年9月27日,直线加速隧道结构封顶。
2024年10月2日,能源中心结构封顶。
2024年11月7日,主楼第一根钢桁架吊装完成。
2024年12月31日,主楼顺利全面封顶。
向左或向右滑动即可查看
项目建设里程碑节点
毫米之间最重要的东西
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主体建筑由主环线和直线加速及交通线隧道组成。主环除半埋式直线加速和运输线隧道外,由内而外由设备大厅和储环隧道组成。 、线路站厅、裙房周边。储环隧道及线路站厅采用1.5米厚大底板和1048根灌注桩组成的超大型筏板结构体系,承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主要精密科学仪器。上部由51根径向钢桁架和直径1.2米的刚性柱组合而成,形成净高12米、最大组合跨度67.25米的开放式实验空间。
主要环形建筑钢结构形式,洋红色为钢桁架
底板与刚性柱和平台隔离
为了避免非核心功能建筑结构变形、微振动、雷电等因素对精密科学仪器产生不利干扰,设计采用柔性材料将刚性柱与底板隔离,使荷载整个屋顶的能量直接传输到底板下方的四个桩帽,确保屋顶和围护系统在结构和电气层面与底板完全分离和绝缘。
稍有失误,便是千里之外。这个灵活的处理节点虽然很小,但却是影响未来光学测试数据的关键“节点”。针对主环结构中的40个此类特殊板柱节点,项目组在对所有节点进行一一拆解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板与承台间防水措施的优化方法,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特殊功能结构的关键“节点”。优质施工。
底板与平台之间的防水措施
高效协作的毫米级“对准”
本工程钢结构体量较大,构件规格较多。 51个平面桁架全部在工厂加工、分段运输、现场组装、整体吊装。构件焊接收缩量大,加工和安装精度要求高。 。项目部成立了钢结构团队,由专业钢结构工程师带队,与专业单位对接,跟踪深化设计,并在加工厂进行现场验收,确保钢构件质量。
钢桁架现场组装
吊装前1个月,项目部积极开展相关节点深化工作,对钢桁架吊装进行推演计算,全面分析大型钢桁架吊装过程中的变形状态,最终成功提高了钢桁架吊装对接精度。钢桁架±3mm。
针对主楼面积大、吊装场地范围广、构件存放及组装场地分散等吊装施工组织不利因素,项目部科学地将施工分两期进行采用逆时针环进、出同步施工方式。多组280吨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同时部署在环线两侧,形成高效、协调的施工部署。自11月7日首座钢桁架吊装完成以来,已顺利完成吊装作业4100余次,最大吊装吨位达16t。屋顶钢桁架吊装施工仅用了55天就完成了。
环内外同步吊装施工
钢桁架吊装施工
高精度模型带来的高水平数字化建设
项目启动时,现场BIM团队同时成立。 BIM团队基于项目招投标阶段建立的主楼全专业BIM模型,结合项目启动以来的多次重大设计变更,做到了积极响应、及时跟进。专业协调发挥着关键作用。
主楼土建BIM模型
主楼综合BIM模型
BIM团队提前六个月进入各专业图纸深化阶段,特别是钢结构图纸的系统全面深化,推动了全专业BIM模型的迭代更新,模型精度已达到LOD500级。由于主环3轴/C轴刚度柱与底板的连接节点设计为刚性连接,依靠精度最高的BIM模型,项目部得以优化本节点并为刚度柱纵筋设计加工独立支架,保证柱纵筋与底板钢筋的距离不小于10厘米,有效保证了柱间电气连接的隔离。屋面钢结构体系及主环底板并满足绝缘要求。
绝缘柱电阻率测试
依托精细化BIM工作,该项目钢结构深度设计实现了图纸正向。在保证构件加工、安装进度的同时,BIM通过向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三维技术交底指导施工,有效提升了现场施工的数字化水平。
完全专业的BIM模型
延伸阅读
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HEFEI ADVANCED LIGHT FACILITY - HALF)是第四代低能区(2.2 GeV)同步加速器辐射装置,是研究软光亮度和相干性的重要研究平台粒子的微观行为、轻元素的结构以及材料的电子态/化学态/自旋态的变化。合肥先进光源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低能区同步辐射光源,助力合肥成为世界一流的光子科学与应用中心,构建覆盖我国所有能源领域的先进光源体系国家,推动前沿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 、战略性产业转型和综合国力提升。
该项目位于合肥未来科学城。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投资建设。占地约600亩,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包括主楼、能源中心,以及试验楼、服务楼等配套建筑。从空中鸟瞰,它就像一只巨大的“灵眼”。其中,主楼是开展光学科学实验的重要载体。主要分为250米直线加速隧道、100米交通线隧道、周长480米电子存储环形隧道、线路站厅、内部设备厅及周边裙楼。房间和其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