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豫股创新之道:河南企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53    
核心提示:用工业废渣制成的土壤固化剂,每吨比水泥便宜10%

【编者注】

落实十大战略,探索河南股创新;锚定“两个保证”,全面实施“十大战略”。

河南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十大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造和创业。在河南省加快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之际,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之一,企业活力如何充分流动、竞相迸发?

年末,河南商报推出《实施十大战略·探索河南股创新之路》专题报道,调研河南上市公司2021年创新成果,展示实施创新战略的公司样本。

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方贤/文记者石硕/图视频

一项变废为宝的技术:生产的土壤固化剂每吨比水泥便宜10%,这样一来,标准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基每百公里可处理消耗14.1万吨工业垃圾。

2021年6月,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院)以工程建设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研发成果,成功转化应用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技术需要。

河南省内的钢结构厂_河南省钢结构有限公司_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该技术是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创新、研发、转化和应用的成果之一。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兴文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司从传统的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的企业,逐步形成了设计咨询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的格局。”工程技术服务。两条主线的增长。”

用工业废料制成的土壤固化剂每吨比水泥便宜10%

院前身是成立于1964年的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7年改制为国有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更名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

12月7日,在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波的带领下,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河南省固废重点实验室材料道路工程回收。

只见实验室的实验台一侧堆满了各种袋装工业废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电石渣等,另一侧则堆满了一百多个圆柱形改良土样。 。

“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技术就是在这个实验室研发的。”杨博说道。

这是什么技术?

河南省内的钢结构厂_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河南省钢结构有限公司

通俗地说,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技术以工业废渣为固化剂,与土壤混合形成改良土,可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增强路基强度。

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路基填土所用的传统固化剂是水泥和石灰,而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筑路技术则是采用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废渣被制成土壤固化剂。

杨波向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筑路技术与以水泥、石灰为固化剂的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解决了道路施工的问题。高速公路路基填筑问题。难以获得良好的土壤; 2、利用工业废料作为固化剂,解决了重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料处理难的问题;三是工业废物变废为宝,替代高耗能水泥生产;第四,一吨工业废物固化剂比一吨水泥效率更高。节省工程建设成本10%。

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波

该技术由工程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于2018年研发,2021年6月投产,成果现已转化应用到安(阳)罗(山)线上蔡至罗山段高速公路。建设中。

杨波介绍,安洛高速公路上蔡至罗山段全长约148.841公里。全线采用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筑路技术,预计消耗量3万吨至4万吨。

每百公里减少碳排放2.5万吨

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河南省内的钢结构厂_河南省钢结构有限公司

河南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兴文表示,现阶段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向上不仅要满足经济效益,还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技术完全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常兴文介绍,针对黄河流域沿线工矿企业集中、年产量35亿吨、累计存量600亿吨工业废渣等无害化处理难度大的情况,我们利用电石渣、赤泥、尾矿等工业废渣开发工业固废绿色胶凝材料,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可替代水泥、石灰,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10%左右,并降低能耗和能耗。排放。

目前,工业废土固化材料研究成果已列入河南省交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正在淮新高速公路、商(蔡)洛(汕)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中试点应用高速、炎黄高速,标准为每百公里4条。该高速公路路基处理消耗工业废渣14.1万吨,使用工业废渣土壤固化材料13.8万吨,节约水泥9.8万吨、石灰4.1万吨,减少碳排放2.5万吨。

根据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规划,到2025年,河南省将新增高速公路3000多条。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技术正在与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应用研究,拓展工程应用场景。预计应用规模约400万吨,实现工业废渣的减量化和处理。

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占营业收入的5.86%以上。

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道路应用技术只是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材料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转化和应用的成果之一。

工程技术员常兴文接受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对公司技术创新研发方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情况非常了解。

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河南省钢结构有限公司_河南省内的钢结构厂

他说:“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完善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优势,现阶段主要围绕技术创新和研发三个方面:工程技术、工程材料、智能制造。”

这些都是基于研究所完整的科技研发支撑体系。

“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让开拓成为企业精神”。这样的企业文化标语在研究院办公区随处可见。

常兴文介绍,为进一步推动研究院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公司成立了创新推进委员会,将12月确定为公司“创新月”,组织开展“创新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从制度上保证了创新工作的方向性、连续性、常规性,建立了研发目标、项目、成果、资源的闭环创新管理体系管理。

2021年12月7日,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兴文

研发资金投入方面,自2017年12月公司上市以来,工程研究院累计投入专项募集资金1.53亿元用于项目建设,提升研发能力。工程研究院2018年、2019年、2020年投入资金分别为6000万元、9500万元、1亿元。年均研发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86%以上。

在研发人才和平台建设方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作为综合性研发平台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20余个研发团队,目前拥有16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其中政府部门批准9个。公司内部设立经过认证的研发平台和7个专业技术研发中心。

创新技术在五座黄河大桥上得到规模应用

河南省内的钢结构厂_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河南省钢结构有限公司

只有以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和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工程研究院构建了完整的科技研发体系。除了搭建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之外,另一个重要支撑是找准正确的研发方向,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也是科技创新研发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常兴文说道。

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转型创新基地(原阳)”,重点围绕公路、市政、交通运输三大业务领域的制造、运输、安装、养护、维修五个技术方向建设工程,应用物联网、数字化等信息技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智能制造、信息化管控为目标,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的智慧建造示范基地。开发与成果转化、研发技术验证、产业孵化、智能制造。

目前,投资3.75亿元、占地150亩的创新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已形成生产能力。生产正在根据订单组织。公司将逐步提高产能,尽快达到年产5.5万吨钢结构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

其中,该创新基地改造的预制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制造、预制、安装成套工业化施工技术已在5座黄河大桥上大规模应用河南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应用里程超过20公里。该成果还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选交通运输部和河南省交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