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与施工方法详解

   日期:2025-0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33    
核心提示: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后浇带

是指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仅在施工期间保留的用于吸收沉降、收缩和变形的临时带状接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的整体。结构。还可以降低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后浇区分为后浇沉降区、后浇收缩区和后浇温度区,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不均匀沉降房间和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阶段。减少温度应力等问题。

此类后铸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功能。设计时应以一项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施工时预留的接缝,包括基础和L:部分结构(“缝”很宽,所以称为“条”)。主体结构完成后,填充后浇带混凝土。 ,这种“缝”是不存在的,既解决了整个结构施工过程中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房的不均匀沉降,又达到了无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

钢结构温度缝_温度缝定义_钢结构温度缝间距

各施工单元隔断之间因施工组织的需要而留有接缝。施工缝并不是真正的“缝”。只是因为后浇的混凝土超过了初凝时间,与先浇的混凝土存在接缝面。该接缝面称为施工缝。混凝土连续浇筑形成的接缝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和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在处理施工缝时需要谨慎。

沉降缝

当上部结构各部分的层数或运行荷载差异较大时;或者地基的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可能会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需要设置节点,将结构分成几个部分,使各部分的沉降相对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接缝称为“沉降接缝”。

伸缩缝

钢结构温度缝_钢结构温度缝间距_温度缝定义

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过长,由于热胀冷缩,结构中可能会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要在结构的一定长度处设置接缝钢结构温度缝,将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这条缝是温度缝。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施工缝外,其他两类接缝均为真实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沉降缝、伸缩缝的宽度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要求。所谓抗震缝是由于建筑物平面或竖向不规则钢结构温度缝,不利于结构的抗震能力。接头将结构分成几个部分。

施工缝

钢结构温度缝间距_温度缝定义_钢结构温度缝

由于施工技术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所形成的缝称为施工缝。由于混凝土结构分层浇筑,当前层混凝土与前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间隙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接缝,而是一个表面;

沉降缝

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接缝必须与基础至上部结构完全分离;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伸缩缝,基础不得断开;

地震缝

钢结构温度缝间距_温度缝定义_钢结构温度缝

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规整,并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基础不能断开。在抗震设防地区,沉降缝、伸缩缝必须满足抗震缝的要求。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