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助力高原蔬菜种植升级,藏区农牧民餐桌丰富多样

   日期:2024-12-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25    
核心提示:“从前我们也有大棚,不过种植的蔬菜就三四样,那时还是土胚房,雨天容易淹。”6月14日,记者来到昂仁县秋窝乡落空村的温室大棚,这里的负责人牛文钦向记者介绍时笑得合不拢嘴,他们的蔬菜直供乡里的超市,销售根本不用愁。幸福昂仁,淄博力量。

□特约记者 杨静

在高原上种菜有多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在引进大棚蔬菜之前,藏区农牧民餐桌上的“三老东西”无非就是土豆、萝卜和白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面临着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在偏远牧区,甚至没有饭吃。

“以前我们也有大棚,但只种了三四种蔬菜,当时还是土房钢结构蔬菜大棚,下雨天容易被淹。后来援藏干部帮助我们经过‘升级’改造,现在温室里有大白菜、大白菜等,还有生菜、黄瓜、西瓜……等十几种,可以全年种植蔬菜和水果。” 6月14日,记者来到昂仁县秋窝乡罗孔村的大棚,这里的负责人牛文钦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蔬菜都是直供农村超市的。 ,所以不用担心销量。

牛文钦所说的“升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21年,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投资400万元,用3个月的时间,建设了10座高标准砖混钢结构蔬菜大棚,全面推广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自动控温、自动通风等智能化设施。

“我们还联系了村委会,不定期派人员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推广蔬菜种植技术。”援藏干部魏念军表示,目前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当地群众真正看到了种植蔬菜的好处,为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谈起大棚种植蔬菜,秋窝乡乡长杨宗志难掩对援藏干部的感激之情:“多亏了他们,洛空村的大棚只能满足附近村民的需求,但现在“他们不仅能保证全乡8000多人吃上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还比从外地运来的蔬菜便宜一半。”

为更好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还实施了“鲁藏百村幸福家园”建设项目。投资1640万元,对加贺镇布马村、秋窝乡森格岗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设党建广场,改造村合作社,改造大棚、羊圈,实施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 “五化”转型升级工程,强化“五个振兴”,建设高原“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布马村自然保护区旁,记者看到三座排列整齐的大棚,其中两座是水果采摘园,一座是休闲娱乐的茶园。

想要吸引游客,其他设施也必须配备齐全。温室正对面,有可供住宿的白色帐篷,还有各种特色小吃车。还可以在不远处的锅庄体验区欣赏当地的锅庄舞。就连玻璃屋餐厅也成了“观景平台”。在餐厅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还可以将村对面郎措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布马村紧邻219国道,交通便利。随着村庄的不断改造,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吃饭、采摘、欣赏美景。”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执行主任、昂仁县委副书记毕宝峰告诉记者。得知村里不少妇女擅长手工编织,工作组积极联系村里,将老村委改造成郎措园农民编织合作社。妇女们利用业余时间可以在合作社编织加工藏毯、挂毯等手工艺品,赚取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还立足安格伦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钢结构蔬菜大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安格伦与内地的经贸往来,并投资2000万元成功引进大型藏鸡。投资1100万元的安格伦县养殖场项目和金满地酒店项目;帮助珠峰农投集团在淄博开设专卖店,推介特色产品参加第84届山东省糖酒会,助力特色产品进入内地;探索“飞地模式”,招商建设ACMP温拌改性沥青和志阳创新高海拔地区数字技术研究创新中心2个项目。此外,工作组以“一村一品”的方式培育特色产业,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昂卓仁木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昂仁袍山发展藏香生产和藏鸡养殖。农场,建设退役军人创业示范点。 ,引领激发就业创业和内生增长活力。

三年来,工作组不断推动全面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进更多资金、人才、技术,为安仁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幸福昂仁,淄博实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