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和祠堂的改造问题

   日期:2023-04-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81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徽州古民居在改造过程中,多少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大多一味地停留在“修旧如旧”的改造问题上尤为凸显。在“保护和改造徽州古建筑”这一议题上,概莫能外。徽州古民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钢构进行合理改造:图:古建筑与现代钢构结合改造利用效果图

图:琚宾设计的废墟中的钢构盒子

近些年来,徽州古民居在改造过程中,多少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大多一味地停留在“修旧如旧”的改造问题上尤为凸显。现今一些徽州古民居和祠堂的改造中,用钢构介入法,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在古民居改造中呈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图:碧山某某祠堂部分钢构介入改造图片效果

钢构在古民居改造中的成功个例,以及其优势和运用可行性:

比如:碧山某某祠堂。此祠堂年久失修倒塌,断壁残垣,仅存部分墙体和局部的几根木构梁架。现经营者利用原有的废墟,不做传统恢复,而是采取了钢构处理的手法:把原有的墙体和残存的木构加固保护,其他的部分则在原址上采用了现代钢构植入方式处理,将新型建筑“种”在原有废墟基址上,让钢构在古老建筑上呈现新老碰撞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大力提升了古老建筑的利用价值。

大兴旧宫的库房出租信息_旧钢构信息_二手旧钢构厂房买卖

钢构的成本并不高,在操作实用起来,具有实施性强,改造时间跨度不长等优点。

现在很多古建筑被拆,大多原因是修不起,因此这些古建筑面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处境,于是在一声声叹息中被拆除或者自然湮灭,出现这两者结果都不是偶然。

图:作者设计的废墟中的现代钢构功能盒子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古建筑,的确也有个别“操纵者”有殷实的财力,按照“修旧如旧”观点修复,各种繁文缛节,无一遗漏,仿若原建筑复制般再现。但随即却出现古老的事物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功能需求,修复后被质疑和诟病等后遗症。

一座古建筑,若修复后没有实物价值化的体现,将继而失去古建筑修复改造的意义,只是在苍茫大地上徒添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罢了。所谓物极必反,便是如此。无疑,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消耗和最大修复浪费。

时代是在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在“保护和改造徽州古建筑”这一议题上,概莫能外。

结合钢构的实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等优势,如果将钢构合理运用在古民居以及其他古建筑等的修复改造上,不失为是一个简单,快捷,有效,而且人性化的古建筑改造方法。正如碧山某某祠堂的改造,很值得我们借鉴效仿以及做适当延伸,合理应用。

图:作者设计的废墟中的现代钢构功能盒子

徽州古民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钢构进行合理改造:

废墟也是遗产,废墟是过程,走向新的废墟,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建筑营造之初就可以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事物进化的长链。

任何时候,“人”都是第一要素。所有这一切都得由“人”来推进,发展,减缓破败衰退的进程,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图:废墟中的钢构盒子概念图

因此在对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我们不提倡所有的建筑遗存都按照所谓的“修旧如旧”的方式建造一些“假古董”,时代是前进与发展的,对于碧山古祠堂采用钢构加固并植入式结构的新作法应予以肯定,这样的做法不但保护了真正意义的历史遗存,又能予以利用,而且做到了信息明朗,确保了文物建筑的可逆性。

大兴旧宫的库房出租信息_旧钢构信息_二手旧钢构厂房买卖

有的古建筑,其本身就有很大的文物价值,那当然是需要用我们用现有的资源去重修保护,但有一些古建存在同质化,文物价值并不高的,不必一味追求永生。这种情况就可做适当减法,另辟蹊径,删繁从简,可以做为另外一种方式的保护和改造,这也是一种对古建筑延续和实用价值的体现。

图:琚宾设计的废墟中的钢构盒子

消失的成为历史,延续的就是传承,创新才能发展

任何建筑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也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里逐渐消失,留给后人们的,是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年代的若干碎片文化信息,直到村落古民居建筑渐渐失去生命力。

让已经遗失的部分成为历史,可做一些文字记录以及相关历史信息保留;对于残损古民居建筑遗存的处理旧钢构信息,尽量保留可保留的建筑遗存部分加以巩固,对坍塌部分可以做新兴建筑的植入或镶嵌;而对于完全坍塌部分,不必一味的恢复复原原和做旧做“假古董”,完全可按照现代建筑做法,做成有利于现代人生活或工作的舒适场所,从各方面提升其建筑功能的使用。文化厚重的传统建筑与现代轻盈的钢结构玻璃盒子的完美结合不乏是一个很好的结合。而且目前国际、国内成功的案例都值得借鉴。

图:琚宾设计的废墟中的钢构盒子

大兴旧宫的库房出租信息_二手旧钢构厂房买卖_旧钢构信息

保留住断壁残垣旧钢构信息,修复和改造装修利用没有倒塌的部分建筑遗存,在传统建筑里采用现代的装配式的现代装饰,满足人们生活功能的舒适需求。倒塌的古建筑废墟可不作恢复,保留其自然消失的历史过程肌理,考虑采用和现代钢结构建筑虚实相结合方式,传统的厚重和现代钢结构玻璃建筑的轻盈形成巨大反差:废墟中的玻璃盒子,让两者之间形成强大的视觉和体验冲击,缔造一个传承延续与创新发展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古村落结合体。也是一种传统厚重文化与现代轻盈艺术的“平衡的和谐”。

秉承“消失的成为历史,延续的就是传承,创新才能发展”的核心建筑观点,采用“上下五百年、跨越中西方”的表现形式,让传统建筑逐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舒适度的需求。

图:古建筑与现代钢构结合改造利用效果图

(2009年效果图)

运用钢结构在古民居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相关事宜:

1:确保历史遗存建筑残损部分的安全;

2:尽量保留可以保留的部分,做到最小的干预;

3:要熟悉原结构的形制以及建造原理,以免造成对原建筑遗存的破坏;

4:要融合周边环境,在确保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做减法处理,结构穿插不凌乱;

5:钢结构基础尽量做到不大开挖地面,保留原建筑基址原有的信息,采用大钢板基底处理,可采用橡胶皮垫等材料做到减震处理;

6:建议钢结构部分尽可能做到现代轻盈与舒适,形成与传统建筑厚重文化的穿越对话,从而形成“传统和现代”相互利用的标准器。

图:琚宾设计的废墟中的钢构盒子

图:琚宾设计的废墟中的钢构盒子

在古民居的改造上,只有让古民居古建筑等自身产生造血功能,产生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在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才能谈永续保护和发展。

 
标签: 建筑 祠堂 文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