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市、音乐会等活动,让7月1日揭幕的“2022三水区垂钓节暨河边饮食文化节”吸引各方关注。此次节日,除了美食的邂逅,芦苞镇还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展示了古墟镇的振兴。
然而,在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古墟镇,房屋外墙斑驳腐朽,道路设施老化,与当地政府重振“小广州”美誉的愿景格格不入。打造三水北部文化旅游中心。
“改造之初我们面临一个选择,因为有开发商提出投资,但他们想把古墟镇的这片区域开发成江景楼盘。”芦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开发固然重要,但会破坏芦堡的风貌。影响了芦堡的文化IP,镇政府决心对其进行盘活升级,推进修旧如旧。
灰色仿古清水砖、米白色真石漆墙……2022年,古墟镇改造升级工程将为196户房屋“穿衣戴帽”,不仅促进了老房子的保护,也提高他们的审美观。目前,该项目正通过保护振兴、增设休闲体育设施等工作,有效提高人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和谐度,成为路宝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名片。
路宝古集镇改造提升工程现状芦堡镇供图
在老旧社区改造中,注重三水文化IP的传承旧钢结构,西南街、白坭小镇也在积极探索。
人民十二路以北地区,即西南大街原“筷子街”地区,曾是三水商业、文化、政治集中的繁华中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涉及房屋256间,居民1125人。 。
在新旧建筑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当地政府以“保留城市印记、打造特色街区”为目标,尊重和保留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将城市印记改造与保存相结合,利用为三水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点。建造。
如今,改造区内沿街建筑的外立面已按原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人行道重新铺上了花岗岩,架空线路全部铺设在地下。此外,还对地下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增设了停车位。
西南街“筷子街”一带被修复成统一民国风格的二层骑楼。尹福华 摄
“两边原本杂乱、新旧的商铺如今已恢复成民国风格统一的两层骑楼,让三水人重温了‘筷子街’昔日的繁华。”西南大街负责人指出,现在街道距离还有几百米。在巷子里,市民和游客可以打卡网红咖啡店、逛百年老店、寻找历史古迹,感受三水的魅力。
此外,在推进白坭镇西江大院项目改造过程中,三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将老旧小区改造、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以“渔、木、农、读”为主题IP,以中国庭院文化为形式,改造建设了特色民宿区、创客空间、祖文化区、藏品展示区、特色餐饮等多个项目。区、商业街,打造独特的滨江庭院。
硬件现代化让老旧小区更宜居
老旧小区改造时,不仅要考虑文化传承,还要探索如何以最低的成本为居民提供最好的居住环境。
鉴于老旧小区“老龄化”居民比例较高,加装电梯是最省钱、性价比最高的改造手段。
本月,建筑工人在三水区西南大街沙头大道10号住宅楼前架起了一座全新的钢结构玻璃竖井。至此,老小区钢结构井道吊装已完成,电梯安装工作已开始。向前迈出了一步。
“我们实施‘一社区一政策’加装电梯计划,对老社区每栋楼的加装位置进行标识,做好老社区加装电梯的规划设计工作。”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首先,政策方面,简化改造项目申请流程,减少建设申请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此外,补贴标准由2万/台提高到5万/台,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通过多个项目的优化完善,三水区旧建筑加装电梯项目规划许可共计124个。其中,86栋旧楼已完成电梯安装,26栋正在建设中,其余12栋准备开工。
另外,文峰溪以北旧党校以东地区是西南街道老社区集中区:有铁路职工旧宿舍、西南七小学、西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峰溪社区服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改造前,该区域路况较差,停车位不足。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西南街道在铁路职工宿舍和文峰苑社区前期改造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片区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面,2.4投资100万元,修建六层、四层楼房。三层停车场各1个旧钢结构,共新建6个。 0个停车位;协调旧火车站启用和改造,新增地面停车位85个;此外,对七小门前的货场道路进行了改造,通过水泥路面铺沥青、改造人行道、增设自行车道、电动车道、新建公交车站、改造排水设施等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环境。
“改造完成后,不仅停车位增加,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市民陈焕成认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考虑内部居住,还要关注出行需求。
■装修典型
适老改造:打造“无围墙养老院”
西南市场区是西南街上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社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服务缺失,整体环境较差。文峰洞社区辖区内2285户(约6220人)中,老年人2137人,占34.4%。养老安置备受关注。
为此,在西南市场片区的全面整治提升中,三水区政府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特殊情况。除了开展道路基础改造、三线改善、增设立体停车场、立面改造等工作外,还将老龄化改造放在老旧小区改造的首位。
为此,当地增设了文峰洞社区服务中心,设有信访综合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社会保障等窗口便民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同时建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备雅怡馆、保健馆、餐饮馆、日托等服务于老年人的功能用房20余间。提供舞蹈音乐表演培训、老年人康复保健、中医理疗、集中就餐等服务。
建成以来,每天都有不少社区老人来这里“打卡”,开展广场舞、下棋、唱粤剧等活动。服务中心也成为了“没有围墙的疗养院”。
■有话要说
◎三水区人大代表杨胜坤:
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要力争做到“有所好”。近年来,人们反映停车难、乱停车问题较多。老旧小区改造要更加重视并尽快解决。尤其是本月西南街道路边停车场全部实施智能充电后,原本停在路边的汽车不少都挤进了老小区。如果老旧小区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快速到达火灾现场。
◎三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志东: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三水力争完成37个老旧小区(2000年以前建成且需要改造)的改造。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谋划明年的改造项目,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加入,让老年人旧社区改造之路更加稳健。
【南方日报记者】尹福华
【作者】尹福华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