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一片混乱
▼
这座立交桥原本是连接两栋大楼的桥梁,但今天却突然倒塌在一楼的地面上。现场车辆受损。
这是崩溃前的样子
▼
倒塌后的情景
▼
据初步了解,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初步分析
一般来说,廊道塌方可能是由于廊道节点损坏或廊道位移过大造成的。从楼道倒塌现场照片来看,两栋建筑之间的楼道没有牛腿,直接通过连接板连接。廊道主体结构基本完好。站点未出现异常负载情况。使用过程中出现跌倒。问题初步确定。连接节点方式一般是廊道钢梁与混凝土主体建筑结构连接节点最容易损坏的原因。
然后可以判断支撑断面的结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节点是否存在疲劳损伤;预埋件是否施工不规范,导致长期受力过大。例如预埋件(钢板)如果是后置的,要进行胶体材料的测试等问题。
立交桥为露天钢桁架结构,顶部设有开放式防雨雨棚。立交桥倒塌后,整体结构基本完好,但支撑部位钢结构腐蚀明显。支撑部位钢结构节点腐蚀损坏导致整体倒塌也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其他案例01
苏州市立医院走廊装修倒塌事件
2020年11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安徽省苏州市立医院新区门急诊楼与儿童病房楼之间的走廊在装修施工时部分脱落、倒塌。现场有碎砖和钢材受损。架子乱七八糟。走廊长10米,宽9米,只有四个铰接枢轴点。事故发生时,三楼走廊钢梁外侧先脱落倒塌,随后由于重力作用,二楼走廊钢梁外侧也随之倒塌。 (两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钢廊道常规设计为铰接;如果是刚性连接钢结构牛腿,失效时钢梁端部会出现明显的屈曲变形)。
二、三楼走廊位置
从倒塌散落的钢梁可以看出,钢梁结构本身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钢梁没有达到承载力极限。钢梁跨中、端部无明显变形,翼缘板、腹板无明显翘曲。结构损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走廊钢梁与混凝土主体建筑结构连接节点的损坏。
钢梁无明显变形
根据修复分析的结果,当时给出的根本原因是建筑材料局部超载,实际上是外因。真正的核心问题是钢梁连接节点设计不合理、节点承载力不足是内因。
常见钢梁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
对于此类节点,有四个位置可能会发生损坏,如上图所示。
后加固化学锚栓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相关检测和验收。当在压力较大的地方大面积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本次事故中最有可能发生此类损坏。
其他案例02
贵阳市半山镇走廊塌方事件
2019年9月3日凌晨5时50分左右,贵阳市松花南路花果园半山镇W2区7号楼3单元钢结构连廊发生坍塌。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已发现11辆汽车被困在倒塌建筑物下,1人受轻伤。
据附近居民介绍,该走廊今年上半年才建成,尚未投入使用。 “我们业主多次联名投诉无果,他们一直在悄悄修复。”天眼新闻记者从事发单位楼居民处了解到,楼道施工期间,为了消防安全和生活安全,业主多次联合举报情况。但建造者仍然坚持建造。
记者在现场看到,塌陷下方是W2区停车场的出入口。这个入口是居民进出的唯一通道钢结构牛腿,塌桥的一端就是童心幼儿园。 “还好,凌晨的时候,那里没有人,如果是这个时候,不知道要麻烦多少人了。”
事故分析:通过媒体报道的现场照片和视频,分析事故可能的技术原因。以官方事故原因为准。
倒塌走廊的简化平面图
走廊是一个单面悬臂,由建筑物外部的混凝土柱支撑。
倒塌走廊立面示意图
走廊为单面悬臂,支撑在建筑外部混凝土柱上,由水平梁和斜撑支撑。
悬挑走廊受力图
主水平钢梁受拉,斜撑受压。
斜撑之所以在建筑外侧,是因为上面受拉的主钢梁侧翻了,连廊也旋转了180度,翻了过来。
走廊与建筑连接位置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直接的技术原因其实是:主钢梁受拉,主钢梁预埋化学锚栓太少,承载力不足,化学锚栓被拔出。
经验教训:
1、该项目属于违法建设项目,未经正式报批、施工、审图;
2.没有正式的设计。设计未计算主梁预埋锚栓的拉拔承载力,未采用专用倒锥形化学锚栓。
3、施工中化学锚栓深度不足,施工不合格。
4、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汲取经验并提出设计解决方案
在连廊结构中,由于多个结构主体通过连廊连接,存在相互影响的耦合现象,使得连接部位的受力十分复杂。这也反映出,结构设计重构件重结构轻节点连接、重计算重概念的现象十分普遍。设计院审图时应予以改进。对于这种走廊结构,建议采用搁架方式。 (设置牛腿)设计时,尽量避免侧面连接。
针对当前廊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这些缺陷和问题,有研究人员应用了一种新的连接方法——廊道两端与主体连接处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系统。考虑到连廊结构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通过设置橡胶隔震支座系统来减少连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同时设置防坠落限位装置,走廊设置在低标高(小于建筑高度的1/3),其顶棚采用与主体完全分离的方式设置。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