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纪要
2024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嘉宾聆听演讲。本报记者 石元浩 摄
观众观看中拉友谊图片展。本报记者 宋怡然 摄
2024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现场,嘉宾们正在交流。人民视觉 王静树 摄
2024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现场。人民视觉 王静树 摄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10周年。 1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的新时代、创新、开放、造福于民。
“同声则异相应;同德则近而不相见。”习近平主席指出2024钢结构桥梁论坛,“媒体交流是中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媒体在传承和发展中拉人民友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地时间10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和巴西商业观察报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媒体、智库、国际组织代表围绕“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探讨了媒体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中拉命运共同体。
促进信息交流,深化媒体合作
架起中拉友谊桥梁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搭建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会会议等多边媒体交流合作平台,吸引了众多拉美媒体的积极参与。人民日报与拉美媒体建立稿件交换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强跨境报道合作,为增进中拉人民了解和互信、促进中拉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心相通。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在致辞中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拉友好合作植根于民间,源于交流。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成功召开,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民日报社愿与中拉媒体同仁一道,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合作共赢,促进人文和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里约热内卢州议会副议长、里约巴中议员阵线主席蒂亚·茹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拉美媒体的密切合作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可以体现更真实地了解现实,这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并促进更深入的理解。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促进了巴西和中国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为两国不断深化沟通和了解搭建了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巴西和中国人民更加紧密,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蒂亚茹说道。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公使李永忠认为,当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在努力团结起来,实现自力更生、发展振兴。 “媒体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促进交流的重要桥梁。我们期待与会嘉宾为丰富新时代中拉媒体合作、推动中拉媒体合作新发展建言献策。新时代的中拉关系。”李永忠说。
巴西《商业观察家》社长马科斯·德奥利维拉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实现各方共赢。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多元化视角,让大家全面、客观地了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拉近拉中两国人民的距离,记录真实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局势。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德奥利维拉说道。
古巴拉美通讯社副社长路易莎·玛丽亚·冈萨雷斯表示,拉美和中国虽然相距遥远,但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媒体可以让人们真正了解拉美和中国关系。每一项进展和合作成果,媒体合作都是拉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拉近两国人民的心。 ”
巴西伯南布哥州媒体协会主席穆西奥·阿吉亚尔认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促进了双方共同增长、经验交流和经济发展,也凸显了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好处。知识共享的机会。阿吉亚尔说:“媒体交流活动不仅促进社会关系和文化体验的互动,而且加深了人们对人类丰富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
促进互学互鉴,加强文化交流
促进全球文明对话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不断加大。与会中外嘉宾认为,加强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也是了解各国文明和人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巴《格拉玛报》社长呆伯特·雷耶斯表示,当今世界,南方国家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促进团结合作,南方国家应努力通过“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媒体合作平台搭建文化沟通桥梁,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共赢的传播模式。雷耶斯表示,只有以实际行动、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共同谱写南方国家当前和未来发展合作与繁荣的新篇章。
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理解”理念在巴中交往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不仅促进了双方各领域的互学互鉴,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他高度评价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认为巴中文明互鉴不仅限于经济、技术,还涵盖文化、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他在主旨演讲中用中文讲述了中国古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并进一步阐述了其背后的深刻含义——“中国的治理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智慧的成功融合,为巴西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巴西巴伊亚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何塞·阿尔卡西奥表示,媒体通过积极报道拉美与中国在技术、教育和环境可持续等领域积极合作的实例,可以帮助弥合文化差距并消除刻板印象。 ,推动建设更加包容的世界秩序。
拉美媒体和中国媒体应该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报道更多真实感人的拉中合作故事。巴西北中央媒体集团记者拉尼利·罗德里格斯·维洛索表示,除了发展模式之外,双方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领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拉美和中国有合作前景广阔,将为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路径
共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拉美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中拉产业联系逐步加强。当前,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环境,稳定、多元化的合作成为各国应对风险、保障安全的关键。中国和拉美国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路径,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秘鲁安第斯通讯社主编塞萨尔·安东尼奥·查曼认为,拉美拥有丰富的自然禀赋,而中国则拥有领先的技术等优势。拉美和中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有着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2024钢结构桥梁论坛,也必将共同努力,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在积极服务巴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致力于传播友谊、增进友好交往、促进民心相通。”国家电网巴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涛表示,一批中国企业进入拉美市场以来,认真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中拉友谊、建设美好未来做出贡献。中拉命运共同体。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就“加强产业对接,促进经济合作”和“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两个分议题进行对话。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上海航运局巴西海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民表示,中国和拉美国家已成长为各自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互信基础良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双方深化合作具有天然优势。
和众多与会嘉宾一样,乌拉圭《面孔与口罩》周刊社长马泰奥·格里勒也曾访问过中国。 “我的中国之行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中国,也认识到了我们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格里利认为。拉中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交流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希望拉美国家充分抓住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中拉建设。合作。命运共同体。”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巴中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巴拿马《财经周刊》主编里斯卡强调,希望两国关系未来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期待两国继续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和外交合作。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拉美国际传播“丝路奖”征集仪式暨《中拉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案例》发布仪式(以下简称“本案”)也已开庭审理。 “案例”包括巴西贝洛蒙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案例,展示了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案例”显示,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光伏、风电等领域合作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了中国拉美文明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