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丝绸纺织产业是苏州市吴江区千亿级主导产业之一。这也是一个富民产业,在地区经济领域发挥着“压舱石”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吴江通过“一块丝”的绿色发展,引领当地丝绸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让这一传统产业获得“绿色重生”。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苗头”
吴江区的喷水织造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门槛低、耗水量大、管理粗放,逐渐发展成为业态分散、污染问题突出的行业。成为吴江纺织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拦路虎。 2022年底,吴江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专项组开展喷水织造行业整改专项行动,编制了《吴江区喷水织造企业整改规范要求》吴江区2023年(试行)》,对企业实施现场考核打分。推动行业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走进位于吴江区桃源镇的吴江市文建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建织造),2000多平方米的绿色环氧地坪从厂门口一路延伸到厂内。厂区两侧设有双层钢结构货架。空面板区、原材料区、毛坯区、成品区等分类清晰,物品堆放整齐。危废储存室、COD在线监测室、污水收集池、雨水蓄水池、冲洗区、固废区等功能区分布有序。
来源:苏州生态环境
此次升级,文建织造不仅按要求在排水沟、污水池的墙壁上贴上了瓷砖,防止油性杂质粘附和渗漏,还根据日常使用情况,在喷水织机上安装了小型吸水风扇。 。并创新性地安装了防水挡板,有效防止水渍溅到地面。同时,文建织造还投资3万多元,在桃源镇率先引进绕线机吸水风机,实施防渗防漏,实现车间“无水”。
这家企业是吴江桃源镇推动喷水织造产业提升的阶段性成果的缩影。下一步,吴江区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集聚升级,坚持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为突破口,引导传统企业集聚升级,实现产业上移、腾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产业空间,用产业的“绿色含量”增强发展的“含金量”。
以“科技”引领行业新篇章
“能耗高、不环保”是很多人对纺织行业的刻板印象。如今,吴江纺织产业正在走向绿色。
盛泽镇东方丝绸市场内有进出口企业1600多家。很多企业不仅有“面料超市”一样的陈列室,还设有设计室和实验室。这种“两室一厅”的户型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标准配置。现在,面料订单生产出来后,不是急于发货,而是尽快送到实验室。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表示,收到印染面料后纺织行业钢结构,他们至少要花两天时间将成品面料送到专业的环保检测机构。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才能提前向客户提供产品。预测风险。
还有更多带有绿色“基因”的面料从实验室“走出去,看看世界”。不久前,这家外贸公司与高校联手研发了一种绿色“迭代聚酯”。这种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节省50%的能源和80%的水,还可减少30%的染色和后处理助剂的使用。正是这样的“绿色保证”,让他们今年前两个月就接到了1300万米的面料订单。
更多的绿色行动也在小镇上展开。在另一家印染企业,传统染缸被“数码印花”取代。图案和图案被印在纸上,然后通过升华与织物结合,消除了所有水的使用。为了进一步绿色升级,公司还关闭了多条油性油墨印刷生产线纺织行业钢结构,扩大了水性油墨印刷规模。该公司品管经理表示,水性油墨与油性油墨的区别在于,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含量降低了50%至60%,这意味着它们正在向更加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方向。这就是他们所在行业的许多公司正在做的事情。的。
提高科技含量、减少污染排放、加快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吴江纺织产业链不断完善的新风向标。
引入“活水”助企业纾困
吴江盛泽镇是全国重要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 2024年以来,为推动当地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苏州农商行与盛泽镇政府合作建立“纺织行业低碳转型与金融创新引导”项目,并推出“五个一”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用金融“活水”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为我们公司发放了600万元‘绿色贷款’,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苏州某环保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废气、废水、噪声、脱硫脱硝处理项目,是典型的“绿色”企业。随着双碳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对环保技术的需求设备日益雄厚,企业研发的环保专利产品销售订单增多,同时,由于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急需补充流动资金。
为快速为企业提供金融活力,当地政府部门与苏州农商行联合推出“行政引导”与“财政激励”相结合的“碳信用融资”支持计划,并建立了“碳信用融资”动态白名单数据库”企业。 ,将纺织工业企业碳排放水平、绿色产品认证、节能技术改造、数字化管理水平等内容纳入评价指标,形成指导纺织工业企业低碳转型的行动计划。上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为白名单企业。
“五个一”模式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核算方法,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措施所带来的减排量进行量化,有效填补了我国全流程碳减排核算的空白。国内纺织工业。
值得一提的是,“五个一”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相关项目荣获第四届“IFF国际金融论坛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等奖项,成为世界级纺织行业气候行动的示范位于吴江盛泽镇。区建设提供支撑。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文/唐新慈
来源:央视新闻、我爱盛泽、苏州生态环境、苏州吴江发布、吴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