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锦州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5月21日,总投资34.7亿元的东北陆海走廊浩业集团锦州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锦州建设国内最大石化产品储运交易中心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地位于中国北方。也是该市深入推进“8+3”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有力见证。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锦州曾有“大庆式新兴工业区”的荣耀。近年来,也面临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差、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等挑战。陆海协同、港城联动等问题需要全面推进。
清醒认识到问题和不足,2018年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中华的重要论述东北、辽宁、锦州紧密结合实践,必须以战略思维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制定适应形势发展的举措和策略新形势、新任务、客观环境,坚持高质量发展毫不放松,明确提出要全力以赴调研优化生产。产业结构围绕“八大主导产业”定位,按照“项目园区化、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思路,引导各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石油化工、铁合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制药、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承载能力强、集聚功能强的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化目标定位,丰富发展内涵,树立更高追求,展现新气象、体现新责任,取得锦州全面振兴新成就新时代。
“8+3”布局已成为锦州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强大引擎。以锦州石化、中信钛业等龙头企业为龙头,壮大石化产业集群;以中信金属、辽宁新华龙钼业等龙头企业为龙头,壮大铁合金产业集群;以源成生化、辉山乳业等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带动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天龙新材、神工半导体等龙头企业为龙头,打造新材料及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华为辽宁地区(锦州)云计算中心、滨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奥红药业、九泰药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上海复星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阳光能源集团、华光电子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风得集团、德商新能源汽车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积蓄储蓄。发展新动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每月联合召开全市“8+3”产业发展“8+3”重点工作调度会。政府部门和部分直属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通过集中调度,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部署部署下一步工作问题,有力促进了“8+3”产业发展。
2019年,市委十二届十一中全会再次明确,要认真研究产业链、高新技术、市场需求、重大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实现“ 8+3”产业突破进展。
“如果确定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取得成果。”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对进一步推动“8+3”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8+3”产业发展为主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要继续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巩固扩大现有成果,继续坚持月度安排、定期安排。开展项目培训锦州钢结构,集中起来、反复集中、长期集中,真正做到注重细节、注重细节,出成果。
每年,全市主要领导带队到各县(市)区进行项目培训,进行比较、看一看、点评。会议边走边开、工作在一线、现场点评,推动“8+3”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2020年锦州钢结构,市委正确处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优化调整“8+3”产业发展,实施优化布局、集聚力量“四大行动”园区、扶持龙头、延伸产业链。聚焦“8+3”产业,科学布局,明确产业;汇聚园区,形成合力;支持领导、增强实力;延伸链条,增加产业丰富度。我们将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锦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整体发展。振兴锦州!
“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加快工业全面振兴,再出新招。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要求围绕“8+3”产业发展全力转型升级“老字号”深度发展“原创品牌”三大文章培育壮大“新品牌规模”,锦州工业发展正在大格局中实现更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