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扬州高铁东站枢纽站房:走进未来交通地标,探索内部结构与施工进展

   日期:2024-11-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03    
核心提示:扬州高铁东站枢纽站房,一直以来就非常神秘!扬州东站为高架站,站房为线侧及线下式站房,设计年旅客发送量250万人次。根据对扬州东站铁路客流预测,未来扬州东站铁路最高聚集人数在2500-3000人左右,按照人均站房建筑面积4平方米计算,较为合理的站房规模应该在10000-12000平方米之间。

扬州高铁东站的枢纽建筑一直都很神秘!随着淮阳镇高铁开通时间的临近,大家都迫切想了解车站的建设进度、内部结构以及旅客吞吐量。

这两天,春光明媚,扬州高铁东站大楼也公开亮相!让小编带您走进高铁枢纽内部,一睹这座未来扬州交通地标的真面目吧!

1.走进高铁站,为大家揭秘这座扬州交通地标背后的秘密!

至淮阳镇铁路全长305.2公里。项目总投资464.62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共设车站16座。线路开通后,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等部分县市将直接与国道相连。铁路网络实现了苏北与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的无缝连接。

作为未来城江广一体化核心区的对外交通窗口,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进展始终备受扬州市民关注。

整个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建筑已初具规模。线路侧站房结构屋面已完成,首层二次结构已完成75%,机电配套工程同步进行。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文昌东路北侧。车站采用高架形式,车站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高铁站台外观“初现端倪”

多台塔吊、机器轰鸣,建设者在站房主体、站前广场、高架上忙碌。爬上高架站台,未来高铁站的站台已经“初现端倪”。出现了6条铁路线和两个站台,建设者正在站台上“搭建框架”。高铁车站规模为2个站台、6条线路,站台长650米,雨棚面积约1万平方米。

站房主体结构竣工

站台旁边,高铁站房主体结构施工也已完成。建成后,一座兼具扬州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的高铁车站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车站广场有序推进

车站广场地下工程也正在按计划推进。车站广场有地下两层。目前正在进行地下二层钢结构施工,下一步将进行混凝土浇筑。

据悉,淮扬镇铁路扬州东站位于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扬州东站是一座高架车站,设有线侧和线下站房。它的设计目标是每年接待 250 万名乘客。扬州东站侧站房主要有两层。一层为候车大厅、售票大厅和旅客出入境大厅,二层为办公室和设备用房。

2、高铁东站分为东、西两个广场。东广场为淮阳镇高铁预留,西广场为北沿江、养马城际站台及线路预留!

具体计划

扬州东站拟建设为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高架车站

功能定位

扬州东部枢纽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机场巴士、旅游巴士、出租车和社会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兼具对外和市内换乘功能。

设计原则

以实现“四位一体”为重要引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设计定位,着力建设“现代化强国”。 、人性化、特色化”大型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车站类型

综合考虑扬州东站两侧用地特点和功能定位,并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扬州东站应建设为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的高架车站。最大限度地减少铁路沿线土地和景观的破碎化,节省大量土地资源,为枢纽的集约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扬州东站将预留3条铁路线路通过

车站位置

根据铁路初步设计,扬州东站车站中心位于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发展轴(汉湾河)以北约350米处。与整个片区规划偏离较大,不利于片区发展和枢纽布局。根据此规划,扬州东站车站中心距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轴线约40米。与路基规划相比,它与区域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更好地协调,也有利于区域流通渠道的建设。同时,通过对站房进行偏置,使站房中心与核心区轴线一致,仍可实现区域城市设计的一体化。

现场预约

根据规划,扬州东站将预留淮阳镇铁路、北沿江高铁、扬马城际铁路3条铁路线路通过,并计划在不合并站址的情况下将3条线路合并。经过考虑的。考虑到铁路线东侧是城市主要开发建设用地,西侧为河流、绿地等景观用地。双方的土地性质以及后期实施的灵活性和包容性都有很大不同。根据3条铁路线的实施进度和线路稳定性,结合扬州市城市规划和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将条件相对最稳定的淮阳镇铁路线布置在东部,尽量减少考虑其他铁路线的引入对未来规划建设的不利影响,将西侧至淮阳镇的铁路线安排在紧邻预先规划的北沿江机场和养马城际机场的停留位置。

扬州东站建设需分期实施

车站形式及规模

受铁路实施时序影响,结合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汽车站下客区钢结构连廊,扬州东站建筑不宜一次性建设,需要分期实施,即按照东站建设。西站建筑模型,将有东西两个广场。东广场为主要集散广场,分期建设。与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遥相呼应,与淮阳镇铁路同步实施。西站房和广场随着后续铁路建设一起补充实施。同时,选择以线下车站为主、线边车站为辅的形式布置火车站,既充分利用了铁路线下空间,又明确了城市用地与铁路用地的界限。为铁路枢纽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分期建设。

根据扬州东站客流预测,未来扬州东站最大聚集人数将在2500-3000人左右。以人均车站建筑面积4平方米计算,较为合理的车站规模应在10000-12000平方米之间。 。根据分期建设规划,一期工程连接淮阳镇铁路线下站房及东侧站房及综合开发主体。未来随着北沿江铁路和养马城际铁路二期、三期的建设,铁路将逐步扩建。线下站房及西侧站房及综合开发主体。

枢纽布局

按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以火车站、汽车站为中心建设,设有火车站、南北客运站、出租车上落客区、旅游巴士等、社会停车场由内而外排列。功能区圈层布局。同时,通过立体分层布局,实现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地下二、三层分别为地铁1、4号线站台层,地下一层地铁站厅及地下综合开发层和广场层(地面层)为铁路线下的车站建筑、出入口站厅及各类地面交通终点站。地上二层为铁路线侧高架落车平台、入口和候车大厅。地上三层为铁路线一侧的候车大厅和站台。

其中,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穿过铁路基础,与4号线的换乘站位于东广场地下,紧邻火车站出入口汽车站下客区钢结构连廊,并设有出租车站和公共停车场均设置在广场地下一层。预留长途汽车站布置在东广场北侧;北公交枢纽布置在铁路线下站房北侧,南公交枢纽布置在东广场南侧,出租车站布置在南侧铁路线下的车站大楼。铁路线下其他空间布置社会停车场,并为未来交通扩展预留土地。同时,这种布局基本​​实现了人车分离、进出。分流、车型分流、静动分离,使交通简洁顺畅,可满足城市内不同方向进出车站的旅客需求。

全面发展

东、西综合体与铁路线侧站房配合建设。火车站建筑与综合开发既是一体的,又相对独立。火车站大楼仅设置在广场门厅地上二、三层。综合开发四层及以上。火车站三层以下建筑两侧也有综合开发。东西综合体通过铁路线下地面连廊互联,并与廖家沟中央公园互联互通,既满足交通需求,又实现商务、休闲等功能。

3、两大国企成功收购GZ142、GZ143、GZ145地块,未来将在高铁站前建设综合体!

扬州将在高铁站前建设综合体项目已不是什么秘密。 2019年12月25日,扬州益盛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拿下GZ142、GZ143地块,扬州万福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拿下GZ145地块。未来,这两家公司将亲自操刀高铁站前综合体的建设。

根据规划,扬州将以高铁东站为中心建设六大超级功能设施,包括以多栋超高层建筑为主的CBD商务广场、智慧广场和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科技广场,以及以住宅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水安坊、安居坊、乐活坊。

商业广场:商务办公,包括高铁综合枢纽、金融商贸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商业休闲文化、旅游集散服务、SOHO办公、居住社区等;

科技广场:科技研发,包括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会议展览、滨水商业、居住社区等;

创智广场:科技研发,包括研发办公、创意市场、商业休闲、居住社区等;

水安坊:高端制造特色住宅社区,包括国际滨水社区、人才公寓、高级公寓、健身俱乐部、SOHO办公、研发办公、商业街、休闲酒吧等;

安居坊:高端制造特色住宅社区,包括人才公寓、高级公寓、社区商业中心、学校、工厂式办公、创意工作室、周末市场等;

康城广场:公共服务居住社区,包括高品质、低密度的滨水居住社区、升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滨水文化商业街区、高科技体验中心、度假酒店等。

写在最后:继扬州高铁东站宣布合并后,淮阳镇站的建设速度非常快!而且,所谓“并列”并不是指并入同一个方格,而是并列而不合并。东广场是淮阳镇高铁站,西广场未来将是养马城际和沿江北高铁站!小编唯一的希望就是高铁枢纽能够尽快投入使用,打破扬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