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海岛环境技术研究院、中建八工集团东北公司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机场航站楼项目于10月中旬正式启动。目前,新机场项目首个房屋建设项目——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管理部已于10月下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效果图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大连市金州湾东部海域,填海面积20.10平方公里。由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总院共同投资建设大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效果图
▲项目效果图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海上人工岛机场。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2027年下半年竣工,202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拟建设两条长距离平行跑道,长度分别为3600米和3400米以及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钢结构立柱地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 33 次航班起飞和降落。需要数千次航班。远期工程计划扩建两条跑道和40万平方米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航班起降54万架次。
▲项目施工现场
该工程填海工程量巨大,填土面积5.11平方公里,需用土1.8亿立方米。大连新机场规划面积是关西机场的四倍,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建设过程中,需要保持周边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保证人工岛的承载能力。
▲填海通道6排车道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拥有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高效衔接地铁、出租车、公交、私家车、网约车等陆侧交通方式。火车站与航站楼直接相连,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空铁零换乘”的设计理念。
▲项目效果动画
3条跨海快线连接大陆与岛屿,20分钟即可到达城市核心区。本期规划的中线通道连接渤海大道延伸段和光明路,西线通道连接东联路和沉海高速,远期规划的东线通道可经五一路直达金浦新区。拟合并地铁1号线、5号线进岛,远期预留9号线进岛。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与大连火车北站、大连湾客运码头实现“三港联动”,形成“海、陆、空”一体化互联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网络体系铁路”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功能更好地满足旅客高品质的出行需求。
▲项目跨海交通-中线交通连接图
项目进展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2024年11月8日发布:
机场航站楼项目于10月中旬正式启动。目前,新机场项目首个房屋建设项目——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管理部已于10月下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项目组正在科学编制项目方案,高效推进施工进程。新机场工程建设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
▲航站楼设计采用创新的两层放射状布局。中央主楼连接6条候机走廊,近机座位78个,布局密集、紧凑。开放的港口允许飞机双向进出。
项目建设“中枢大脑”
项目管理部已开始运作
俯瞰大连新机场项目建设工地,从长期预留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管理部格外引人注目。
项目管理部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6栋建筑组成。
作为该项目首个房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部于7月31日开工建设,历时81天,高效率、高品质完成施工。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管理部已投入使用
项目管理部是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建设的“中枢大脑”。集决策、咨询、协作、管控功能于一体,包括数字化建设指挥中心、新机场规划展示中心以及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项目总部、施工管理、设计咨询等单位集中于此,可同时容纳500多人。
项目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钢结构框架等结构形式,实现建设工期、资金投入和使用功能的最佳结合。
随着项目管理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机场工程建设目前正重点抓好航站楼桩基工程及楼前高架桥、机场深基础处理工程等重点工程。航站区、临时电力工程、海域使用验收。
机场主体结构的“隐形脊柱”
由3000多根嵌岩桩组成
伴随着旋挖机的轰鸣声,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能够产生40吨压力的桩基设备将直径1.6米的套管缓慢压入土层,为机场主体结构奠定了安全、稳定、抗震、耐用的“隐形脊梁”。
桩基工程是保证整个机场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如期竣工的关键。
此前,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首批(航站区及部分飞行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已于9月底正式批复,为该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桩基工程需浇筑混凝土约40万立方米,使用钢筋4.3万吨。目前正在施工的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工程总面积20万平方米。
大连新机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深层基岩存在岩溶地质条件。钻孔难度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保证桩基施工顺利进行,机场前期组织开展了试桩工程。此次试验探索了适合新机场条件的桩基施工钻孔、钢筋笼下放、混凝土浇筑、后注浆等施工工艺。 16根桩全部高标准通过检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为桩基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施工过程中进行详细勘察,确保桩端进入稳定岩层,满足桩基设计承载力要求。
▲为保证桩基施工顺利进行,机场前期组织开展了试桩工程。
本桩基础工程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验收的方式,为主体工程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码头桩基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在桩基施工8个月后开始主体结构基础施工。
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工程负责人张斌介绍:“高峰期,我们投入了50至60台大型旋挖设备、10台大型全开挖机, -轮换设备,800至1000人全天候施工预计每天打桩数量为10至15个,我们将确保施工近1000个。核心区的灌注桩将于年底前完成。”
航站区深基础处理
计划明年竣工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一座通过近海填海提供建设用地的大型枢纽机场。深基础处理对于有效控制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具有重要意义。确保新机场未来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流程链接。
航站区深基础处理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未来航站楼、航站楼前交通用地以及主次干道交叉区域。计划明年完工。
因地制宜,优化施工工艺。今年3月,新机场深基坑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获得市政府批准。同月,完成航站区深基础处理施工图设计和审查。
项目根据各区域未来功能规划,结合不同土地平整方式和地质条件,采用强夯、振动碎石桩、旋喷桩、搅拌桩等施工方式,实施不同区域的深基础处理施工航站楼区域。 ,在确保达到设计和施工效果的同时,合理控制工期和成本。
▲试验桩全部通过高标准检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精简运营推进航站楼核心区建设。为确保航站楼主体工程如期开工,机场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持续推进土地复垦、地质勘察和深基坑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站楼建设用地条件。
航站区深基坑处理遵循先急后救的原则。首批处理区覆盖航站楼核心区7.8万平方米。 5个区域15个流段同步施工,60天内完成。为航站楼桩基工程的开工创造了条件。同时,按照建设计划,年内将完成航站楼前交通用地的强夯工作。
本期将建设两条跑道和一座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
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坚持世界视野、国际标准、区域特色、高点定位,对标国内外大型机场建设经验,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新型现代化航空枢纽。
作为我国首个海上“人工岛”机场,陆地面积20平方公里,空域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按照运行级别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4条跑道和90万平方米航站楼。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
航站楼前瞻性设计
满足高效运营,传递美好意义
▲航站楼正面的立柱、悬挑,如鸟羽展翅,波涛汹涌,形象地表达了“向海而生,鲲鹏腾飞”的美好寓意。
从效果图可以看出:
航站楼设计在满足高效运营要求的同时,还融入了生动的人文理念。航站楼正面的立柱、悬挑,如鸟翼,如涛涛,生动地表达了“向海而生,鲲鹏腾飞”的美好寓意。建筑内珊瑚形分叉柱营造出独特的室内效果,多点引入水生景观环境,凸显大连蓝色海洋的文化特色,增强枢纽机场的人文吸引力。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动态管控
为提前工期创造条件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按照“安全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建设要求,用匠心打造“四型机场”新标杆。该项目秉承创新驱动理念。从设计到施工,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建造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建造。建设基于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机场。信息枢纽,努力实现“智慧锦州湾、数字枢纽港”的发展目标。
针对码头区深基坑处理工程强夯作业,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捣固机和夯锤上安装监控终端和数字传感器,采集夯实点位置、夯实高度等信息。夯锤、夯击次数以及任意时刻的能量水平。其他关键施工数据上传至后台监控系统,可为后续深基础处理工程质量验收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字化赋能,项目工程可以实现全过程施工质量监控。
据介绍,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将采取多级保障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质量考核,努力打造“百年工程”。
同时,采用智能化手段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并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生产要素的动态控制,为推进工程总体进度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海、陆、空、铁”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零中转”满足高品质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拥有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钢结构立柱地基,高效衔接地铁、出租车、公交、私家车、网约车等陆侧交通方式。
火车站与航站楼直接相连,以人为本,方便快捷,最大程度满足“空铁零换乘”的设计理念。
3条跨海快线连接大陆与岛屿,20分钟即可到达城市核心区。本期规划的中车道连接渤海大道和光明路延伸段,西车道连接东联路和沉海高速,远期规划东车道。该通道可经五一路直达金浦新区。
本阶段计划地铁1号线、5号线并行进岛,9号线长期保留。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与大连火车北站、大连湾客运码头实现“三港联动”,形成“海、陆、空”一体化互联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网络体系铁路”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功能更好地满足旅客高品质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