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阁楼加层 高考结束后的旅行计划,中考前的备战,这个家的故事你知道吗?

   日期:2024-1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8    
核心提示:联排别墅由两栋呈L形90度交角楼组成,两栋楼又有半层的高差,通过最深处的楼梯连通上下。年长者住低层,3、4楼改成女儿们的卧室和阅读区。2楼岳父母的主卧,除了套内阳台,还连着一个大的户外阳台,天好的时候,曾灏也会来这里推杆

遮天蔽日的榕树和三层楼的三角梅自然生长在微坡的人行道旁。

曾家住了十几年的家就坐落在这样一个缓坡上。立面线条简洁,白色金属纱窗。它在一排布满罗马柱和弧形窗台的联排别墅中显得格外优雅。

女儿

大女儿今年18岁,刚刚高考完。三楼自习室的白板上,还写着“高考加油”的字样。曾女士正在L型的厨房柜台上选菜。曾浩坐在附近的餐桌旁,听着女儿自己的旅行计划。 “先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然后去桂林……”

一家五口。大女儿刚刚考完高考,小女儿正在学校准备中考。

我们的拍摄是在端午节之前。一楼的厨房里,摆着苏州奶奶刚刚包好的粽子。唯一不在家的女儿正在学校准备六月底的中考。

潮湿的雨季,窗外交替下着大雨、中雨和小雨。室内,这一家六口安静祥和。自2007年他们的小女儿出生以来,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16年。

曾浩一家三口

“我们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分开了。丈夫在中国工作,妻子带着孩子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和生活。”

曾浩是一名律师。在他的圈子里,他的丈夫事业有成。他的妻子和孩子留在国外接受孩子的教育和照顾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的家庭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同进同退。我们必须一起走。”走吧,一起回去吧。”

我老婆爱喝茶

40多岁时,家人尝试移民美国,一起在美国生活了几年,最终决定放弃。他表示,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适合在中国发展。 “我们一家人不能分开,全家人一起出去,最后又一起回来。”

曾浩1971年出生于湖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他首先担任公务员。后来他“下海”就离开了体制,现在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阁楼露台由我的妻子打理得非常漂亮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来自苏州的妻子。两人相爱并结婚了。 2005年,他们迎来了大女儿,2007年又迎来了小女儿。由于妻子无法独自照顾,曾浩便邀请苏州的公公婆婆来到深圳。

“我公公婆婆只有一个女儿,邀请他们来这里,我们可以互相照顾,而不仅仅是照顾两个孩子。”从2007年开始,一家六口就这样生活在一起。

如今的家也是因为2007年,家庭规模从三人增加到了六人。原来的房子不够用,所以我们买了一栋更大的别墅。

周围绿树环绕

房子位于南山区。东边是腾讯总部所在的科技园,距离家不到4公里,西边毗邻园区。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共5层,地下1层,地上4层。一栋朝北的联排别墅左、右、后与邻居的房子相邻。入口庭院朝北,所有阳台也都位于北面。

“当时我看了很多房子,这一套就是符合要求的。”虽然坐北朝北,但曾家几经权衡,很快决定买下,简单装修一下,就匆匆搬了进去。

大女儿陪妈妈在主卧阳台浇花

一家六口的生活重心开始围绕着照顾两个女儿。妻子照顾一个,祖母照顾另一个。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老婆、公婆都在家,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家有长辈如宝’,做的饭也好吃。” ”。

曾浩通常会和岳父一起去健身房、游泳。当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起去旅行。

改造前后对比

业主曾浩和设计师关家彦

2019年,女儿进入高一,她居住了十几年的家已经严重老化。曾浩夫妇决定改造自己的家,并邀请日本设计师关义彦进行装修。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在一起,除了睡觉的空间,其他空间我们都希望能尽可能的在一起。我也希望我们的两个女儿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她们以前和大人住在不同的楼层。”现在她们已经长大了,希望能给姐妹俩更多的相处时间和空间。

我的公公婆婆已经70多岁了。他们在深圳没有多少朋友。我的妻子全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我希望他们能在新家过得舒适。 ”

考虑到全家老幼的需求,这是曾浩向设计师管家彦提出的最初装修要求。

金属“蚊帐”

当关家彦第一次看到这个家时,他发现所有的房间都有独立的大阳台,但由于蚊虫滋生而没有使用。

“曾家人喜欢呆在户外。”如何有效利用这个空间,成为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用蚊帐来防蚊,能不能把整个房子都铺上蚊帐呢?”

金属蚊帐轻便透气

于是,房间内窗台原有的结构被拆除,换上了金属网纱窗,并参考蚊帐的细度定制,在透气透光的同时防蚊。为了顾及视野,在人眼高度处还预留了透明玻璃,方便观察窗外。

楼梯改造前后

走进室内,关嘉彦对空间的第一印象就是昏暗。

朝北的房子自然光照不足。联排别墅由两座呈90度交叉的L形建筑组成。两栋楼高差半层钢结构阁楼加层,通过最深处的楼梯相连。

全黑的五层楼梯让原本的楼梯间显得局促、昏暗,行走体验极差。

从一楼到四楼,越往上走,就越明亮。

关家彦在楼梯间的屋顶上开了一个天窗,将天光引入进来。同时,原有的楼梯被拆除,换成钢结构+悬浮木踏板,结合透明玻璃栏杆,将光线尽可能向下引导。越往上走,空间就越明亮。

阁楼花园的入口处有一个水槽。

楼梯是空间的核心。除了连接上下层外,还连接不同高度的房间。

本着一家人尽可能居住在一起的意愿,设计师将原本位于卧室套房的卫生间、淋浴间、衣帽间全部移出了卧室,形成了许多半公共空间。上下楼梯时钢结构阁楼加层,手边都有厕所、淋浴、衣柜。洗脸盆、衣帽间。

一楼楼梯前摆了一张桌子或凳子,上面摆放着大女儿的插花和画作。

二楼的主卧室位于远端。最近的走廊是衣帽间,再往前就是卫生间和淋浴间。

在曾家和女儿们的卧室区域,最近的楼梯就是公共衣帽间。母亲在二楼熨烫完衣服后,走上一段楼梯,就可以将两个女儿的衣服放在三楼楼梯间附近。好的。

这样,离楼梯越近,全家人可以共享的空间就越多。在最远的一端,或者在循环线的末端,是一间带有自己的阳台的独立卧室。

在一层,一个锯齿形的空间结构将所有的生活空间连接在一起。这是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从客厅看去,左边是玄关和茶室,右边是餐厅和厨房。

从餐厅看茶室和入口庭院

连接客厅和厨房的通道采用储物柜,但顶部和底部留空,营造视觉纵深感,让空间显得更大。

厨房操作台面靠墙,形成L型布局,全家人同时使用,不会感觉拥挤。

圆形餐桌两侧环绕着操作面,备餐、吃饭、聊天、喝茶融为一体。

一楼也是一家人最喜欢的空间。爸爸在客厅看球,公公婆婆帮忙做饭,两个女儿坐在餐桌旁聊着上学的经历。家人在忙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也可以随时查找、沟通。

一楼空间可分割或合并

茶室有一扇通向外面的玻璃推拉门。秋冬季节可完全打开,成为半露天茶室。厨房、客厅、茶室也预留了推拉门,满足可能的分隔需求。

居住了十多年的这次改造,曾氏家族和设计师还重新分配了楼层。长辈住在下层,三四楼改建成女儿们的卧室和阅读区。

起初,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他们和大人住在不同楼层。现在两个女儿都逐渐长大,独立了。他们很快就要离开家分别上高中和大学了。夫妻俩希望能给两姐妹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机会聚在一起。

与一、二层相比,楼梯沿线多为半公共空间。设计师有意强化了三四楼女儿专属的空间感。

沿着楼梯到达3楼,原本与4楼相连的楼梯被取消,移至女儿卧室区域的外缘。于是,三楼卧室区和四楼阅读区形成了一个包括卧室、作业、阅读的室内空间。多功能综合体区是一个对外相对独立的空间。

有两间女儿卧室,外面有一个共用的作业区,这是她们闭门造车的小世界。

三楼的卧室区域,并列有两间小卧室。卧室外面,他们共用一个很大的作业区,有桌椅、书架等,每个区域对称地占据一个阳台。

书架、桌椅都是一样的,上面的陈设让两姐妹想起了她们不同的兴趣爱好。

和曾浩一样,关家彦也有两个孩子。 “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总是分东西,总是闹事。”

门外是衣帽间,楼梯通向四楼的阅读区。

管家彦的方法是:“给他们一样的硬件,最多不同颜色,避免心理不平衡,剩下的让他们玩,简单又方便。”

在那里住了两年多,三四楼女儿的区域是曾浩最满意的空间之一。两姐妹比以前更加亲密了。 “有时他们甚至关起门来小声说话,连我们都看不出来。”

二楼公婆的主卧室,除了套房内的阳台外,还连接着一个室外大阳台。天气好的时候,曾浩就会来这里推杆。

我70多岁的公公婆婆住在二楼厨房正上方的卧室,这样就减少了爬楼梯的需要。

考虑到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在深圳没有太多朋友和社交生活,所以家就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他们被安排了家里最大的卧室和最多的阳台,而他们的浴室是家里唯一的一间。

对于曾浩夫妇来说,这座房子是他们女儿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们逐渐有了独立感,逐渐离开了这个家。

今年9月,大女儿即将上大学。她选择了与父亲相同的专业:法律。她将来想成为一名法官或律师。

大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地下室的KTV就是应她的要求设立的。

“我们不要求她学985、211,她对未来的生活有清晰的想法和规划,这让她很开心。”

对于陪伴了他18年的女儿即将离家,他说:“我有点难过,但主要是高兴。他们上学后,我们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不喜欢深圳的潮湿和炎热,但我们喜欢昆明。”气候好,以后可以多去,甚至我的生活中心一半是昆明,一半是深圳。当然,全家人一起去旅行。”

部分图片提供:KiKi ARCHi,摄影:谭惠涛、鹿野英一

每天一个原创短视频,每天一个感人故事,每天精选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快来和我一起过精彩的生活每一天。一件(ID:yitaotv)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