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住宅在地震中能承受多大的冲击力?
哪种建筑材料更抗震?
接下来我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01房屋哪种建筑材料抗震性能更好?
我们日常看到的住宅建筑结构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钢结构等。
砖混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出现在多层建筑中,其抗震能力相对较弱。很多老旧小区都采用这种结构,其抗震性能较差。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承重梁柱骨架,加空心砖或预制轻质板作为隔墙。墙体主要起隔离作用,不承担承重功能钢结构房屋划分为几个抗震等级,因此可采用各种轻质材料。
剪力墙结构:
该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可承受各种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水平力。因此,这种结构的房屋抗震性能好,被广泛采用。
钢结构:
钢结构房屋由于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易于保证钢结构房屋划分为几个抗震等级,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最大的抗震能力。另外,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钢结构房屋的重量更轻,从而减少地震的影响。其良好的延展性也使得钢结构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并在发生大变形时保持稳定,保证了结构的抗震安全。
02不同材料建筑在地震中的响应
首先,新建的房屋比旧的房屋要好。早期建造的房屋可能抗震设计考虑不足且标准较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建筑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钢材以及结构柱、核心柱、圈梁等各种构件的抗拉强度都会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砖房在六级以上的地震中很容易倒塌,而混凝土房屋可能会遭受内部损坏,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
03建筑物抗震四大类别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多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强度、结构类型和建筑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需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施工措施。
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一级可能会增加10%的成本。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A类建筑物: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地震破坏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
B类建筑:震后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破坏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如城市重要生命线工程、人流密集的多层建筑等。大型公共建筑等
D类建筑:该类建筑的震害不会影响A、B、C类建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较小。通常为单层仓库,存放低价值物品,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丙类建筑应符合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当施工场地属于一类时,除六级外,还应允许按照当地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级的要求采取抗震结构措施。
最后祝愿国家和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