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防雷接地工程:防患于未然,保障设备与人身安全

   日期:2024-1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71    
核心提示:三、机房防雷施工方法对通信网络系统在建筑物楼内的布线和接地方式要求: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四、通信机房接地装置施工方法通信机房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前言:

机房的防雷接地工程非常重要钢结构接地网,但我们往往不重视。当设备损坏时,我们只认为可能是雷击造成的。防患于未然才是正确的做法!

文本:

1. 概念

防雷和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雷击造成的损坏;另一种是接地,是为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电气措施。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防雷系统的保护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没有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条件就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需要系统的基础理论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壤结构、含水量、施工面积等因素决定了接地网的形状、尺寸和工艺材料选择。因此,在设计人工接地体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条件,尽可能准确地进行设计。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组。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接地体作为与大地土壤紧密接触的导体,提供与大地的电气连接,将雷电能量安全地消散到大地中。

2. 设计原则

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的接地是为了防止雷电、强电、电磁感应、电腐蚀和通信干扰,以及通信的正常运行和保护人身安全。 

通信机房内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单独设置和组合设置两种设置,但每个地方只允许设置一种方式。

引入动力室的交流电源线路应配备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和保护室外侧电压的设备。

对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中性线重复接地、保护接地、接头接地、电缆金属外护套、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出线、接地裸露等应采取以下减少措施:导体。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 接地体(包括地下引出线)宜采用镀锌钢、铸钢、铜或石墨电极;

②降低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

③保护接地系统不应有直流或交流电流;

④引入电缆应采用绝缘外护套电缆或电缆的金属外护套应与室内接地系统绝缘;

⑤两种不同金属丝(或金属棒)连接时,应尽可能采用焊接,保证无虚焊、虚焊。当采用紧固件连接时,接头处应镀锡。

接地体的引线不允许用钢管保护,并应采取绝缘措施。

当采用单独接地方法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各类地下接地体与地下裸露引线之间的距离应>20m,接地装置埋地处应安装接地桩。

② 电源室内应设置保护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 ③接地系统室外引出线与房屋防雷漏电线的空间距离:当房屋高度在30m以下时,一般应>2m。

联合接地系统应根据机房分级连接到联合接地排,连接位置如下:

① 各种直流电源母排的一极需要接地;

②引入架、测试台、引入测试架、测量台、测试台测试地、测试仪器接地;

③各机械房的金属机架未与交流电源连接(电源房内的直流配电盘架不应接地);

④ 电报机械、自动电话中继器的工作接地;

⑤引入电缆的绝缘金属护套和配电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⑥各通信机房的安全避雷器(包括放电间隙、避雷器等);

⑦ 易受噪声干扰的磁盘架应单独接地。

保护接地系统根据设备连接到保护接地排。连接位置如下:

①交流配电盘、整流器、其他交流电源设备以及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机架、机柜;

钢结构接地_钢结构房屋接地网设计规范_钢结构接地网

②交流电源线的金属护套;

③交流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性线重复接地。不允许用交流三相四线中性线代替保护接地。

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联合接地体、保护接地体、房屋防雷接地体、地下电缆金属外护套、混凝土电极、金属水管应接入接地系统,并采取焊接、防腐措施;

②所有通讯线路均采用地下电缆引入,并安装防雷设备;

③不要利用室内通信设备的金属部件形成雷电流的泄漏路径。

将通讯室设备的电线连接至返回排。

铜芯不应

3、机房防雷施工方法

钢结构接地_钢结构房屋接地网设计规范_钢结构接地网

雷电进入通信机房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直接雷击直接击中金属导体,使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导体两侧传播,引入室内;

第二种是感应雷产生的高压脉冲,即雷云向大地放电所致;

第三种是雷云间快速放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种反击会沿着电力系统中性线、保护接地线和各种形式的接地线以波的形式传输到室内。

建筑物通过建筑物主钢筋连接钢结构接地网,上端连接接风口,下端连接地网,中间连接各层均压网或环形均压带。地面。进入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均接均压、等电位。各种有特殊要求的地线均设有等电位处理。

建筑物内通信网络系统的布线和接地方式要求: 通信电缆和地线的布设应尽可能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通信电缆线槽、地线槽的布置应尽量避免靠近建筑物柱或梁,并与其保持较远的距离。通讯电缆线槽和地线槽的设计应尽量远离建筑物。柱或梁的位置较远。

根据防雷区域划分要求,建筑物外部为直接雷击区域;建筑物内部及机房所在位置均为非暴露区域。越往里面,风险就越低。下面主要介绍雷击过电压对内部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保护区的界面由外部防雷系统与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和金属外壳组成的屏蔽层形成。当电气通道和金属管道等金属构件经过各级防雷区时,必须在各经过点进行等电位连接。

进入建筑物的电力线和通信线应安装在LPZ0和LPZ1、LPZ1和LPZ2区的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应安装电源防雷器和通信网络防雷器。 (瞬态过压保护器)。 SPD是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和其他干扰引起的传导浪涌过电压危害的有效手段。

4、通信机房接地装置施工方法

通信机房有接地电阻标准,共用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1Ω。

当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分开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②直流工作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4Ω;

③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采用角钢50×50×5mm,长度1.5m~2.5m;角钢与角钢用扁钢连接,间距≥4~5m,角钢≥40×4mm;引出线采用50mm2多股铜芯绝缘线或按设计规定;引线与扁钢采用焊接连接,焊接点需进行防腐处理;地面体与通信机房距离为15m~50m;接地体埋深1m;腐蚀区的接地极需采取防腐措施。

通信机房应按照均压、等电位的原则形成联合接地网,包括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

大家好,我是弱电情报资深人士季老师。这是我的标题。我主要分享弱电安防、系统集成、智能化、电气工程、IT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方案。我喜欢这个方面。或者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这些消极方面的人,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弱电干货,无论原创还是非原创,我保证所有文章绝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开心共同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