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年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这是极其热闹、跌宕起伏的一年。今年以来,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出路,通过产品和业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探索新的、更长期的利润增长引擎。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存量、寻求增量,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从数据来看,竞争格局加速向规模化转变。其中,恒大、万科、碧桂园的寡头垄断特征加剧,三大房企市场份额均达到近10%。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模式不断升级。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确保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产品和业态创新,以及房地产行业对周边环境的创新。行业。随着发展,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融合。此外,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行业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的主要手段,助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升级转型。
中国创新型房地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储备项目不断增加,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助力产业服务升级。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创新企业需要抓住市场“窗口”机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服务能力。
了解最新的可持续建筑发展趋势,请阅读全经济联合会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编写的《2016中国房地产创新发展报告——可持续建筑(节选)》,并关注“首届中国房地产创新大会”趋势”2017年3月11日报告会”。
长按二维码在线注册参会
第一篇:2016年可持续建筑创新现状、市场变化及新兴特征
1、宏观数据:
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GDP初步核算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与前两个季度持平。经济总体呈现低位平缓走势。虽然仍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仍在年初两会设定的6.5%-7%的增长目标区间之内。
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25792亿元,同比增长6.65%,增速比二季度收窄0.35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扩大4.3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今年继续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建筑业增加值33193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二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截至2016年底,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环境治理等累计投资4万亿元;钢材、水泥等大宗建材价格波动较年中波动逐渐缩小。
建筑业增加值约占GDP的7%,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必须经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我们认为,建筑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可以带动从建材到家电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相关产业1.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在绿色建筑行业前端设计咨询行业,据统计,2016年绿色建筑设计咨询行业平均增速为25.1%,仍然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行业总产值约40亿元,前端发展空间突出。 。
即使2017年建筑业GDP增速放缓,其基数仍然非常可观。这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关于绿色可持续建设的规模,可以从下一篇文章的政策因素中得出一些基本判断。
2、2016年行业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推广,频频出台利好政策。今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 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完善标准体系、优化零部件生产的主要任务。
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实施城市节能工程、推进节能型城市建设。其关于绿色和可持续领域的重要信息包括:
➤1.突出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避免片面追求建筑外观。
➤2.开发新的施工方法。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零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零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进行装配式建筑、现场组装。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高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提倡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3.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发展被动式住宅等绿色节能建筑。
➤4.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系统智能化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从这个意见来看,2016年中央明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民间也在大力发展这些内容,但在中间环节缺乏跟进。
2016年3月《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纲要》重要信息:
➤1.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超过20%,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
➤2.并专门留出空间提出BIM系统的应用。
可以说,2016年是中国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的实际元年,未来万亿市场即将到来。
3、龙头企业发展趋势
万科:《2016中国绿色住宅企业30强标准排名》榜单显示,万科集团获得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三星级标签和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绿色二星级标签建筑面积312.7万平方米。占据“2016中国绿色住宅企业”榜单。在TOP30中排名第一。万科集团、朗诗绿色地产还携手阿拉善联盟、中国城市联盟、全盟房地产商会,共同发起“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呼吁更多房地产企业企业加入绿色供应链采购。第一批已纳入49家房地产企业。公司承诺加盟。自2015年起,万科开始推动绿色供应链。前四个项目分别是重污染排放治理(钢铁、水泥)、铝合金无铬钝化、木材来源合法化、室内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控制,后来三个项目全部采用万科的采购标准。 2016年,参与万科绿色供应链的房地产企业达到71家,其中中国百强企业超过30家。这些企业年销售额近1.1万亿元,约占中国房地产行业总规模的12%,覆盖产业链上2000多家相关企业。
现代置业:现代置业制定了“蓝绿、创新、深绿、突破深蓝”的发展战略,实现2016年至2020年的战略经营目标。“绿色”是现代置业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蓝”是现代地产的全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即“绿色+舒适+节能+移动互联网全生命周期居住家居”的生活方式。 2016年孵化的一系列内部创新型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6年,当代置业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开发量达103万平方米,占历年总量的48%,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置业申请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91%为二星级以上,超过42%的认证面积拥有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远大集团旗下的远大住宅和远大残建两大板块,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市场上都取得了爆发。
4、创新特色
➤1.细分技术市场:
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过程方面,细分市场活跃,如墙体技术、微循环供暖系统、给排水技术、空气净化产品及技术、节能节水净水技术、钢结构等专业知识。而装饰装修行业的产业链、木结构专业技术与产业链、前端BIM设计与服务、集中采购等都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并结合资本市场、投资孵化创新产品得到展示。
当全经济联合会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申报创新项目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技术层面,更多细分技术市场开始活跃,如山东万邦供水、快雕石膏、360净水节水系统等.,性能突出。
➤2.装配式建筑:
2016年,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作为2016年表现突出的领域,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
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由各种预制材料和构件组成的建筑,需要在保温、防水、防火、隔音、抗震、节能等方面达到传统建筑的性能灯。这一系列的功能和特点,使得传统企业开始对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改造成为可能。
从分类上看,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是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创新特点体现在标准化设计、工程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以及化工等智能化现代施工方法上。应用程序。并提供与工业产品相同的售后服务。
2016年,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多。今年是创新案例成熟的一年,也出现了一些优秀案例。如青浦新城住宅项目、中建·深港新城一期项目、海淀区温泉C03公租房项目、长安区万科城燕园项目、苏州太湖论坛城7号地块、金茂雅园东区和其他项目。
随着装配式建筑推广成为趋势,不少企业纷纷涌入建筑工业化领域,不仅扰乱了行业秩序,也造成了新一轮产能过剩。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较高,构件厂的辐射范围一般仅限于局部区域。对于一些二三四线城市来说,自身产业基础并不具备优势,当地房地产库存压力已经很大。随着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接近尾声,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零部件工厂将会大举建设。而装配式建筑远大可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如何消化也成为了问题。
积累了一定技术和市场基础的龙头企业优势开始显现。例如,远大住宅积极走向全国,开放其积累的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与北京、江苏、天津、安徽、河南等地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品牌、技术等核心领域开展产业合作。 、管理来实现做大做强。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压力会更大。
➤3.可持续乡村建设
在文化旅游开发、养老住宅、乡村改造建设、旧城改造等领域,可持续理念在2016年已成为常态。
例如,宜肯规划设计公司参与的北京海淀齐王墓修缮工程,就已经做出了榜样。
第二部分:可持续建设领域的创新案例
案例一、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苏家沱镇七王坟村项目实践为例
北京宜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李文杰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时代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提出在“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整个“三农”问题。
艺肯设计多年来专注乡村工作,致力于服务乡村、为农民建房。融合“政府+农户+企业+设计”的诉求,形成多方协作模式。通过不断的项目积累,总结出一套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始乡村创造”理论,以期指导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所谓乡村创建,就是以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以“1+2+3”激活乡村活力六产联动产业实现工业与农村完美融合,创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模式,构建新常态下农村农业休闲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相匹配的新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最终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沱镇七王坟村宅基地改造”项目是原创乡村建设1.0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宜肯设计实施的村庄规划项目之一。
一、项目介绍
七王坟村隶属北京市海淀区苏家沱镇北安河乡。东临稻香湖,南临羊塘山,西接妙峰,北接凤凰岭。地理位置优越,风水极佳,环境宜人。周围旅游资源丰富远大可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民俗旅游村。 2013年荣获“北京最美乡村”称号。
全村有109户,总人口328人。目前,约90%的村民参与了改造。村宅基地面积6.5公顷。总体地形复杂,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山体坡度约7%,高差较大。
方案旨在构建齐王墓建设及后续发展的组织模式,搭建村庄建设平台和运营平台,从“产业、生活、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索文化与文化建设。发挥齐王陵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产业村落。一体化开发模式解决了齐王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组织模式
海淀七王坟村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四点:“农民主导、政府统筹、企业辅助、地方特色”。
首先,村民是主体,尊重村民意愿,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在村庄建设方面,采用村民自愿参与的方式,对参与村民的宅基地权进行确认和分割。村民签字后才能参与改造。参与改造的房屋也需要经过村民签字确认后才能建造。没有参与的村民并没有被强迫做任何事情,避免了违背村民意愿的强拆和建设。
其次,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等方面。苏家沱镇政府成立工作小组,直接参与村庄建设,与村委会协调村民工作,协调资金,协调设计、村民和建设方。在农舍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也是主要投资主体,确保村庄建设顺利进行。三是企业助力村产业发展。企业与村委会成立的合作组织共同参与村里产业的建设和运营,保证村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专业性是地方性的,设计全程支持乡村建设,因为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村庄规划设计中,每增加一个承包户,设计就需要相应调整。随后施工后,随着施工问题的凸显,设计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即使面对很多住户的重新签约,也需要更高的设计水平和乡村情怀,而且全程现场作业,体现了赤脚设计师的风格。专业精神。
3、产业模式
引导休闲文化融合的体验式农业,规划产业定位为“西山休闲文化旅游主题村——乐贤农场”,以大西山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自然和谐的山水田园为特色。以博大精深的齐王墓为基调,以皇家文化积淀为导向,以高端休闲文化生活体验为主题,通过“乐盈农场、文星书院、紫兰花海、九思明境、法云”等主题产品“香水屋”,我们打造城市文明与乡村融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山地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4. 生活方式
从土地、收入、就业、发展四个方面,全面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培养有生活、有理想的幸福新农民。
首先,通过土地确权,村民宅基地所有权、集体经济资产股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利得到保障。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村合作企业,村民可以通过宅基地入股等方式参与获取收益。其次,通过出租农家乐、举办民俗旅游、销售特色农产品、分享集体收益、经营产业等多种方式创造就业、增加收入。
三是通过村庄规划改造,改善村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引导村民返乡就业。引导城市人回归乡村生活,融入乡村地缘文化和熟人社会,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乡村社会共同体。
最后,通过制定村民公约、知识培训等,培养有理想的新型农民,提高村民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并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 、医疗保健、社交互动、现代通讯、市政设施等功能实现环境健康、舒适便捷、尊重民俗、以人为本。
5. 施工模型
建设传承古今的美丽现代宜居村庄,在村庄建设中延续村庄文脉,保护原有的村庄肌理,保持原有的社区意识、街道规模、垂直关系和建筑布局,即“原址重建”以“改造、保持原有肌理不变”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让改造后的山、水、老街区还在。村庄建设规划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规划审批:根据《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市桂发[2010]1137号),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建设和管理,并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工作。镇政府牵头编制合法合规的村庄规划,并向村委会公告30天。经试点新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市规划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审核后,报所在地县。经人民政府批准。
➤二、确认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农民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0.4亩。如果面积超过0.4英亩,就需要分割。全村共有101户(合法宅基地户),签约户82户,拆分后为144户,约占签约户的81%。分割后,宅基地权将得到确权、发证,确保村民权益。
➤三、限价设计:按照村民为主体的原则,按照限价设计住宅,建设成本2500元/㎡。政府:村民按照4:1的比例出资,村民参与改造,每平方米500元,确保村民参与。
➤四、模块设计:为了满足不同村民的居住需求,我们对住宅的舒适、经济规模进行了规划和研究,设计了4.2m*6.6m的模块。通过模块组合、功能变化和X变量的变化,可以满足不同户型和农户的需求。住房需求。
➤五、绿色村庄:以专业技术为支撑,采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应用太阳能采暖,建立绿色建筑农舍三星级标准,打造低碳循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村庄能源链。
注: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60分、二星级70分、三星级85分。
六、总结
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社会融合、产业创新、保护地域乡村特色、家乡乡愁的理念,从农业、农村、乡村三个方面体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农民。
七王坟村庄规划的成功在于尊重“村民主体”的地位。艺肯设计公司试图从“组织+产业+生活+建设”四个方面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比较成功的尝试,而这一切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团队和乡村情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山还在,水还在,老邻居还在”的感觉。
规划村效果图
村庄建设成果
案例2:未来建筑材料——CLT交叉层压木
在北美,云杉-松-冷杉 (SPF)、铁杉、花旗松和西部红雪松作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材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胶合木材和结构复合材料 (SCL) 等工程木制品成为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目前,源自欧洲的最新工程木质材料CLT(Cross Laminated Timber),又称交叉层压木材,方兴未艾。它也被称为下一代木结构建筑材料。由于其设计特性,跨层压的木材(CLT)固有地具有强大的负载能力,可作为纵向和横向组合应用中的结构目的的复合工程木材材料。由CLT材料制成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在工厂预制并在现场迅速架起,这可能会大大缩短建筑时间。将这种木材引入北美市场已为许多设计师和建筑商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也为木材结构建筑业带来了无限的开发潜力。从理论上讲,跨层压的木材(CLT)可以用作高达20层高的木材建筑中的结构材料,可以用作水泥或钢的替代品。
目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建筑法规中已经包括了一项新规定,即CLT木材可用作“替代建筑材料解决方案”,并且在监管层面可以识别出该材料的使用。目前在中国,CLT尚未包含在当前的建筑代码系统中。它主要用作中国一些小型项目的实验建筑材料。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CLT建筑法规的启动,这种新一代工程木材的材料肯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并迎来了现代木材结构建筑业的重大升级。
CLT项目案例:UBC 18层的全木结构学生公寓
UBC学生住房Brock Commons的主要结构和立面是世界上最高的18层全木制建筑,高度为53米(约174英尺) - 已提前四个月完成建造。优点。从预制组件运输到建筑工地之日起,主结构的构建耗时不到70天。当前的建筑重点是内部,预计将于2017年5月上旬完成 - 施工进度比常规项目的计划提前18%(约4个月)。 2017年9月,有400多名学生将进入Brock Commons的学生住房。
Brock Common是世界上第一栋具有14层以上楼层的混合动力建筑,使用了重型木材,浅钢和混凝土结构形式。建筑物的一楼是混凝土结构,还有两个混凝土芯,其余17层由CLT地板板和玻璃梁组成。用于立面壁板的材料中有70%是木纤维。
温哥华建筑师Acton Ostry,结构工程公司Fast+EPP和澳大利亚高层建筑顾问Architekten Hermannkaufmann合作开发了该项目的设计。预制的木材元素由卑诗省彭蒂克顿的Structurlam提供。 UBC Property Trust负责项目管理。
木材是一种可持续且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可存储二氧化碳。与使用其他建筑材料相比,使用木材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432吨,相当于每年将500辆汽车乘坐。
Brock Commons计划申请LEED金认证。 LEED是一个评估系统,可促进业主和建筑运营商的环境责任,超出了防火性和地震抵抗方面的代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