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建邺区济青门的南京第二机床厂和西老厂,就像一位无声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南京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光辉与沧桑。在这里,这里曾经是轰鸣的机器和火热的生产现场,见证了南京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的巨大转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机床厂搬出,这片土地上的工业历史使命悄然结束,留下一个空壳,承载着沉重的回忆和故事。
为了不让这段历史被遗忘,也为了给这片老厂区赋予新的生命,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造计划悄然展开。老工业用地经过精心规划,改造成集购物、办公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化城市展示公园。设计师在保留旧厂房框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巧妙的改造,完美保留了原有粗犷硬朗的工业风貌,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该区域从工业遗产转变为文化创意的沃土和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作为以大众消费为目标的川菜品牌,选择双创园区的工业遗迹作为新店的选址,旨在通过餐饮的载体,将工业气质与市场生活画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JK DESIGN 边界设计团队从整体场地到餐饮体验,围绕“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利用”、“工业遗迹集体记忆延续”和“大众餐饮市场文化”三大核心理念,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改造和室内设计实践。
在设计过程中,JK Design 边界设计团队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倡导环保和空间的长期利用。他们采用了适应性改造策略,保留了旧厂房的主体结构和钢桁架屋顶,并回收和再利用了一些建筑材料。从外立面上移除的红砖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并继续用于内墙和外墙的二次建设;空间内的木质材料也是从旧木中回收利用的旧钢构厂房回收,实现了材料的可持续回收。这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数量,而且使餐厅与这片土地的历史有着深厚的联系。
在立面改造中,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品牌运营和工业传承延续的需求。他们重新组织了现有的封闭结构,对原来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全面灌浆和加固,以满足新结构的负载需求。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以明确的方式重新组织了立面语言,回应了场地的工业 DNA。在转角处,采用钢制玻璃幕墙将街景引入室内,将市场生活场景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外面,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工业氛围和市场烟火气。
为了延续场地的历史记忆,契合品牌所代表的川菜烟火氛围,设计团队提出了“工业市场”的概念。整个餐厅分为两层,一楼空间作为餐厅的公共座位区,宽敞明亮,氛围轻松;二楼空间以包间为主,提供更私密舒适的用餐环境。设计师以高耸的中庭为核心,结合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引入“厅”和“房”的概念。“大厅”作为传统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具有中心性、聚合性的特点旧钢构厂房回收,在餐厅内被外化为全高的中庭。二层由四个大小不一的“箱”箱围绕中庭组成,呈风面布局,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流动和体验。房间和房间,上下,聚集和分散,公共和私人,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市场区域,让顾客在用餐时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工业市场中。
在整个项目设计中,新与旧、原始与精致的碰撞与交织,无处不在。设计师使用钢材作为空间的主要结构和一些二楼盒子的围护结构,在内部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为了与既有建筑的历史肌理形成对比,设计团队对“厅”和“室”的结构、结构节点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推敲,以尽可能消除钢结构的粗糙和厚重体量。一楼结构由圆形细钢柱支撑,呈现更加开放通透的视觉效果;二楼摒弃了传统的墙体分隔,采用1厘米宽的实心扁钢作为箱形结构柱,使其更加精致轻盈。所有钢表面均具有耐候性,赋予它们自然的剥落感和时间性,与工业遗产形成内在对话。
此外,中庭侧面像雕塑一样放置了一个新的钢楼梯,拉杆结构的悬架消除了钢材的沉重感。木质台阶与水景交织,内部景观的建设,进一步减少了原本崎岖不平的行业的冰冷距离感,让顾客在用餐时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舒适。
如今,马红星传餐厅已成为南京受欢迎的打卡地点。它不仅拥有地道的川菜,而且具有独特的工业市场文化氛围。夜幕降临时,餐厅灯火通明,餐厅里人山人海,顾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畅谈人生,享受这种独特的工业市场生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JK DESIGN边界设计团队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这片老厂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南京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和丰富。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南京
设计公司:边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