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营造“尊重劳模、崇尚劳动、培养工匠”的良好项目氛围,中建八局深圳国际交流中心项目选定了一群具有“卓越、爱心、奉献”品质的一线建设者。 “中国工匠”以“奉献、持续专注、诚信创新”的工匠精神,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深圳钢结构焊工,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让我们走近“国家外交工匠”白滨,聆听他从学徒到“焊工大师”的成长故事。
勤奋和努力得到回报。 34岁的白斌是中建南方八公司深圳国际交流中心项目的一名焊工。 13年来,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周围都是噪音、高温、烟雾、焊花。他从一个“小学徒”转变为“焊工组长”深圳钢结构焊工,与项目一起成长、进步。
从新人到领导者,白彬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他默默积累,改变数量和质量。在同批次加入公司的工人中,他是第一个取得焊工资格证书的人。
白滨带领的钢结构焊接团队共有60人。他们每天24小时轮班执行现场焊接任务。在焊接过程中,他们需要爬梯子、爬高处,或者俯身、弯腰、半蹲。穿戴坚固的防护服和安全在高温热辐射的压力下进行焊接时,还需要保持极度的耐心和稳定的手眼协调能力,以确保焊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让每一个焊接工件都成为一件艺术品,把每一次焊接过程中“印”在衣服上的油渍和孔洞都视为成长旅程中的奖励。白滨凭借一贯的认真和刻苦学习,被推荐参加福田区焊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个人比赛第二名的成绩。
焊接工作非常重要。白滨始终坚持“一次检验合格率100%”的价值追求,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目前会议中心主体工程钢结构焊缝一次合格率已达到98.2%,高于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验收标准。
如今,白滨已经实现了成为一名优秀焊工的初心和梦想。除了积极学习焊接知识和焊接技术之外,他还有一个额外的使命——将自己的经验和焊接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确保所有员工的安全焊接。
伴随着噪音、高温、烟雾和焊花,与工程一起成长、进步,从普通的“学徒”到焊接“能手”,从普通的新焊工到“国家外交工匠”,他的工匠之路还在继续待完成。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卢丽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