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4个
##MFC冲压70片
MFC中国冲压交流群,快来扫描二维码进群吧!
蔚来ES8全铝车身结构解析
蔚来ES8是一款纯电动汽车,中大型SUV,整备质量2460kg,前置电机240kW、420Nm,后置电机240kW、420Nm钢结构俯视图怎么看,电池70kWh,综合续航里程355km。 (数据根据汽车尺寸略有不同,与重量有关。从下面的结构可以看到,电池可以向汽车后部加长,这样也可以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百公里加速4.4S。
ES8与常见的冲压件拼接车身完全不同。它采用全铝车身,结构非常简单:中间两根门槛梁,前面两根前纵梁,后面两根后纵梁,六根横梁由四个铸件连接起来。前后副车架支撑悬架和电驱动系统,然后利用悬架支架支撑悬架的上支撑点。添加几根横梁,并将电池安装在下部,就完成了车身。
悬架和副车架也是铸铝的。
前部
扫描二维码即可预订直播间!
中央
后部
前双横臂独立悬架:
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车身材质选择的重要性
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蔚来ES8充分考虑了各种碰撞场景下的车身安全性,并对冲击力的传递路径进行了合理规划。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嵌入式铝合金前防撞梁是第一道保护线。之后,碰撞力将通过7003铝挤压吸能盒和前纵梁向后传递,并由扭矩盒保护轮毂分流。 ,然后继续向后穿过门槛梁和A柱,确保乘客舱和电池舱不变形。
关于蔚来ES8的安全设计理念,蔚来ES8的车身及整体结构均采用铝材质,可以最大程度减轻车身重量。为了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蔚来ES8在研发过程中模拟了各种碰撞模式,针对各种碰撞模式有效地设计和开发了优秀的优化方法。
在安全设计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蔚来自己的企业标准远高于国家安全法规和标准,在某些方面还高于C等第三方汽车安全评价机构的五星级安全标准。 -NCAP。在蔚来ES8的研发过程中,蔚来不仅考虑了C-NCAP五星级安全标准,还考虑了E-NCAP、E-NCAP等欧美第三方汽车安全评价机构的五星级标准。 IIHS。
理想ONE车身结构分析
理想ONE车型尺寸为5020*1960*1760,NEDC综合续航里程800km,电池组总容量40.5kWh,前后双电机四驱。
外观方面,理想一整体比较简洁。看起来丰满又舒服。正面最抢眼的就是贯穿式LED灯带,非常梦幻,在锁关闭和解锁时会亮起。正面长方形的网状装饰看起来非常舒服。保险杠的造型稍微丰富一些,整体看起来更有层次感。车身整体侧面看起来更加大气磅礴,线条柔和,看上去更加饱满。由于其增程动力系统的设计,无需考虑庞大的传动系统,因此该机所需的空间比传统动力机型更小。可以明显看出,理想一号的车头比同级车型的车头要短一些,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拉伸车厢空间。车尾部分,理想一与前脸相呼应,看上去比较简洁有力。中间增加了一条贯穿式的LED灯带,可以与大灯组联动,还是很时尚的。
身体结构
Lideal ONE采用独特的增程发电系统+大容量电池组作为动力解决方案。与纯电动汽车相比,需要考虑发电系统的布局和安全性,称为LISF(Light/Integrity/Safety/frame)车身结构。钢铝混合不仅保证了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还增强了车身的刚性。
该 LISF 机构实现了:
·Light&Integrity,轻量化设计,高刚性。得益于混合材料的合理应用和结构效率的优化,理想ONE采用了铝和热成型钢材料,既保证了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又加强了车身刚性。
·安全,超五星级安全防护。当发生碰撞时,理想ONE的车身结构可以为乘员和动力电池组提供良好的保护。
·车架,进一步优化车身结构。 Ideal ONE采用独有增程发电系统的车身结构,提供更好的保护。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门槛梁和B柱结构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前后门的车门形状在车辆侧面碰撞时变得更小,真正将SUV车型的优势转化为对乘员的实际保护能力。
材料
从材质上来说,主要是低碳钢、高强度钢、热成型钢、铝等,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主机厂的车身选材标准。铝材主要用在引擎盖等区域,热成型主要用在B柱上。该车的静态扭转刚度达到31393N.m/°,在同尺寸车型中仍处于中等水平。
Ideal ONE将电池布置在高速不变形区域,碰撞概率较低。同时,在动力电池组前后设计了充足的能量吸收和缓冲区域。从下图可以看出,它的缓冲区比其他缓冲区有很大的优势。 ,在动力电池包容易损坏的外侧设置吸能梁,并构建内电池保护包的双重防护刚性框架,确保动力电池包不产生任何挤压和变形,并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行人保护方面。 Ideal ONE在车头造型和结构上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缓冲设计,比如吸能引擎盖、吸能前保险杠、行人保护吸能支架、可压碎雨刷等钢结构俯视图怎么看,都是为了提供足够的缓冲发生碰撞时吸收能量,保护行人安全。
对于正面碰撞,底部力通过吸能盒传递到纵梁,然后传递到整个车身。从下图可以看出材料强度安装由低到高的趋势设计。这也是各种车型设计中常用的破碎方式。设计上,吸能盒采用了破碎筋设计,但强度达到了590Mpa,比较高。不知道防撞梁用的什么强度材料。在低速碰撞时,吸能箱能否有效吸收能量,在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在车架选型时纵梁变窄。这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乘客而变形的导向设计。后部采用热成型钢。这种强度材料在这个位置的使用比较少。
侧面碰撞
对于侧面碰撞,能量吸收的空间较小。理想的B柱采用热成型钢材质,可以有效保证刚度。设计过程中,通过零件划分、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可以实现B柱的钟摆变形,可以实现假人胸部位置B柱侵入高度小于100mm 。同时需要考虑阈值区域有一定的空腔,以保证强度并有效吸收能量变形。
25%小重叠角碰撞
25%小重叠角碰撞模拟车辆与电线杆、树桩等柱状物体的碰撞。由于有25%的重叠,前纵梁在碰撞时一般无法发挥作用。轮机构几乎是唯一的减力部件,这确实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品牌车型在这里失败了。
Ideal ONE主要是在A柱下方增加一根纵梁,用于能量吸收,优化被动安全性。它被称为霰弹枪。大多数模型中都存在这种结构。我个人认为能量吸收效果不够。碰撞过程仍然需要将力传递到整个车身,相应区域充分吸收能量的同时也将力分摊到各个部位。
目前市场上,针对25%小重叠角碰撞,可以增加横向力传递通道,使部分能量转化为横向动能,同时传递到车身右侧,减少作用在乘客舱上的能量。
部分车型增加了前防撞梁和下副车架的横向尺寸。增加的尺寸主要对应于偏移碰撞障碍物重叠25%。霰弹枪的角度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点。当车体撞击障碍物时,冲击力F分解为F0和F1。 F0 将力沿霰弹枪传递至 A 柱,F1 将力传递至炮塔。同时对车身产生一定的横向动能。这样可以使屏障避开乘客舱,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同时,霰弹枪与纵梁、A柱、连接板形成闭合环。同时,封闭环部件均采用超高强化板或热成型钢材料制成,保证了霰弹枪的耐撞性。
高合X
高合高合的前后悬架,中置动力电池底部设有复合护板,具有降低风阻的功能,并附加风冷被动散热功能。焊接在车身上的前后纵梁采用轻质铝制成,独立设置的OBC设置焊接在车身上。在后地板的下端,驾驶员有一个平视显示系统,可将驾驶数据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
此次拍摄的多辆HiPhi X四驱技术验证车轴距可能高达3000mm,并采用MPV\SUV相结合的跨界造型。严密伪装的高合高合座椅。鉴于华人运通官方宣布高合HiPhi X电动车采用6座、第二排乘客车门鸥翼式开启设置,满载情况下的乘坐舒适性依然优越。
对比座舱侧对门的实际安装状况,B柱的设置不仅降低了焊接精度要求,后门的鸥翼式开启方式也能保证整个空间有足够的强度。尤其是高合的动力电池
上图为重度伪装的高合HiPhi X技术验证车,前动力舱内部结构特写-1
黄色箭头:前行李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绿色箭头:覆盖乘客侧的防尘罩
蓝色箭头:疑似热泵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或膨胀阀体
白色箭头:疑似电驱动系统+高压配电总成(DCDC+PDU)+后OBC共用的循环管道补液罐
红色箭头:仪表板(驾驶员侧)平视显示系统的反射组件,可通过挡风玻璃看到
通过近距离目视检查,左侧防尘罩下布置有多组空调高压管路和膨胀阀体,疑似是基于热泵空调技术的压缩机。由于座舱A柱延伸至前动力舱翼子板,动力舱盖呈弧线向下过渡,因此左侧电驱动系统循环管路的补水瓶有些向上突出。后装的OBC稍后会详细介绍。
上图为重度伪装的高合HiPhi X技术验证车,前动力舱内部结构特写-2
红色箭头:疑似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补液瓶(压力为35kPA)
绿色箭头:前动力舱铝制加强结构件
蓝色箭头:与前保险杠相关的塑料支架(覆盖有迷彩涂层)和铝制加固结构
上图为经过重重伪装的高合
红色箭头:怀疑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液未经过低电导率或去离子技术处理。
绿色箭头:挡泥板
蓝色箭头:焊接在车身上的前纵梁上端(也用于支撑翼子板)
白色箭头:前动力舱“包围”的这套铝制加强结构件采用“镂空”技术处理。不仅用于提高前动力舱的结构强度,还用于前行李箱、液体加注瓶、玻璃水壶、空调管路等固定支撑系统
黄色箭头:钢制车身焊接轮室盖,或软质材料制成的轮衬
上图为经过重重伪装的高合
在铝制结构加强件的前端,固定了动力舱门锁定机构(红色箭头所指),同时还采用了覆盖有迷彩涂层的前保险杠塑料支架(两种状态)来固定散热组件。
上图是重度伪装的高合HiPhi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蓝色箭头:叉形铝制减震器
黄色箭头:铝制前下连杆
红色箭头:铝制后下拉杆
绿色箭头:电动舵机外拉杆
白色箭头:从前驱动电机到铝制转向节的传动半轴
通过放大变速箱半轴外侧的信息牌,可以看到带有“人类快车”字样的中文标识(红色箭头所指)以及零件的二维码。
基本可以确定是高合HiPhi架构的前悬架。
钢制全框架前副车架下端、散热器总成下端以及前保险杠下端均被塑料护罩完全覆盖。
上图为高合HiPhi
左图中的减震器芯由ZF提供,并标有供应商(红色箭头所指)和中华运通品牌标志(绿色箭头所指),气囊弹簧也由ZF提供清晰可见。蓝色箭头所指的是经过“蜂窝”减重处理的铝制前纵梁、A柱和防火墙的细节特写。红色箭头所指的是从前动力舱到后驱动电机的硬冷却管(冷却剂进出水管一组)。
右图中蓝色箭头为软质材料驾驶室衬里。绿色箭头指向可疑的ABS轮速传感器线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黄色箭头所指的是焊接在车身上的铝制前纵梁。融入“蜂窝”轻量化技术,
上图为重度伪装的高合HiPhi的后悬架
红色箭头:钢制下A形摆臂
黄色箭头:铝制后上拉杆(前上拉杆被轮胎遮挡)
蓝色箭头:铝制全框副车架
绿色箭头:后副车架下护罩
高合HiPhi X四驱版技术验证车的后传动半轴和后驱动电机被遮挡,无法从该角度目视检查。铝制全框后副车架非常坚固,4点悬挂机构也采用橡胶沉积,以隔离行驶过程中(进入驾驶舱)产生的振动。据预测,高合X四驱版技术验证车的后驱动电机应该也“悬浮”在后副车架中央。
上图为高合高合后部OBC和充电线接口特写
OBC(红色箭头所指)和充电接口连接线(蓝色箭头所指)在车身焊接后分别固定在地板纵梁下端(绿色箭头所指),即交流慢充口位于高合HiPhi X四驱版技术验证车的右后侧板,焊接位置靠近后保险杠区域。高合的分离式后置OBC 单从OBC设置来看,标准的“三合一”高压充放电系统与主流本土传统品牌推出的第二代车型存在技术代差。汽车厂商和造车新势力。
众多高合HiPhi之中。
上图为高合HiPhi
蓝色箭头:钢制车身焊接后地板
红色箭头:后纵梁采用铝制车身焊接而成
绿色箭头:铝制全框后副车架
黄色箭头:固定铝制全框后副车架的铝制后纵梁锚点,采用轻质“蜂窝”结构
仔细对比高合高合的后地板车身焊接和铝制后纵梁
上图为高合HiPhi的液压减震器(红色区域)贴有“Human Horizon”英文标识(Human Horizon’s English),以及生产日期“October 6, 2019”(蓝色区域)
黄色箭头:从后驱动电机引出的后驱动半轴
绿色箭头:铝制后转向节
白色箭头:中置动力电池上端疑似“蜂窝”车身焊接
通过这个特写,还可以看到高合HiPhi X四驱版技术验证车的后变速器半轴
上图为高合高合的后悬架部分
黄色箭头:后保险杠和后副车架底部被软质下护板完全覆盖,有利于减少风阻、降噪。
红色箭头:有点令人惊讶的是,钢制后下A形摆臂不是铝制的。
蓝色箭头:铝制后下落臂
绿色箭头:铝制后转向节
厚实的气囊弹簧固定在钢制下A形摆臂和铝制后纵梁之间。过厚的铝制后车架副车架完全“束缚”了后驱动电机系统。对比行李箱在前动力舱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整车的DCDC和PDU很可能会设置在铝框后副车架的上方和下方,而DCDC和PDU是否会被设置在铝框后副车架的上方和下方。是否是“二合一”集成也无法确认。
从上图可以看出,高合HiPhi
红色箭头:后副车架软材质下护板
绿色箭头:动力电池下壳铺设塑料下护板,用于散热。
黄色箭头:动力电池铝壳
白色箭头:动力电池的铝壳焊接固定在车身上,并有悬挂支架,缓冲横向冲击。
蓝色箭头:覆盖动力电池和车身焊接侧梁的软材质下护板
上图为高合HiPhi
绿色箭头:固定下护板与动力电池的螺栓
红色箭头:处于第一技术状态的导流槽
黄色箭头:第二个技术状态导流槽
白色箭头:有一定厚度的下护板从动力电池铝制下壳突出。
上图为高合HiPhi
蓝色箭头:中央导风口前端的迎风口,突出于下护板,贯穿动力电池的整个纵向。
黄色箭头:下护板上均匀分布的短导风道。
红色箭头:下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动力电池铝制下壳上
上图是去掉设置导流槽的下护板后动力电池铝壳的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高合HiPhi散热效率。这种不依赖动力电池负载就能提高关键高温散热功能的设置很有趣。这也是一种低成本的功能设置,目前在售的电动汽车中一般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