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60年历史的北京锻压机床厂,一场新旧有机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个既不失时光记忆、智慧生态的服务大厅。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独家获悉,与六里桥政务服务中心“东西”两侧遥相呼应的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已于近日启动。这是一个旧厂房改造工程。吊车、牛腿、鱼腹梁……充满历史的老工业遗迹将被完整保留。
效果图
位于通州老城新华东街旁,有一座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工业工厂——北人集团通州厂旧钢构厂房,前身是北京锻压机床厂。北京锻压机床厂始建于1953年,在我国印刷机制造行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中国第一台单张纸双面胶印机就诞生在这里。进入新世纪,北人集团开始谋求转型,通州工厂也于2018年停产。
保存相对完好的老厂区怎么办?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复”和有机更新的理念,经过规划论证,确定对厂区南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厂区政务服务大厅的需求。城市的副中心。
装修前
“这是一种以新促旧、新旧融合的更新实践。”建设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副中心政务大厅项目执行经理詹新斌表示,保护、保留是设计方案中的高频词。例如,原有的墙体、吊车、牛腿、鱼腹梁等工业元素被保留,成为建筑和景观的一部分,让新与旧在同一个空间中展示;老厂区的绿色生态系统也被引入馆内,使建筑与环境充分融合,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高度旧钢构厂房,打造出空间变化灵活、尺度宜人的办公空间。
保护古老的工业遗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施工过程中,我们没有拆除厂房原有结构,只是通过粘钢、增设钢梁、增加墙体截面等方式对梁、柱、墙等内部承重结构进行加固。”项目总工程师说。胡修明提到,在正式开工前,项目部不仅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每个结构进行详细检查,还在现场设立了数百个监测点,随时监测结构的稳定性。
“这真是蜗牛壳里的道场。”胡秀明举了一个工厂吊装钢结构的例子。最矮的单层厂房净空高度仅为7.7米,起重机臂架高度为7.5米,距屋顶仅0.2米。 “在20厘米的狭小空间内操作起重机时,必须避开已有的梁板,而又不造成碰撞,难度就像‘大象穿针引线’。”为此,他们专门为起重机司机安排了一次吊装演练,并在室外进行。在同一高度重复练习。
工地
施工现场,300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立面施工和机电管道安装。据了解,率先开工建设的综合服务区将于明年春节前亮相。
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定位为市级综合政务服务大厅,不仅办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还办理通州区政务服务事项。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后,将能够提供全流程无连接感的智能化服务,形成与六里桥“东西”相呼应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市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