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
1、屋顶活荷载值
0.3kN/m2的框架荷载已使用多年,但屋顶结构(包括屋面板和檩条)的活荷载必须增加到0.5kN/m2。 《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人不能触及的屋面活荷载为0.5kN/m2,但构件荷载面积大于60m2,乘数折减系数为0.6。门式刚架一般满足此条件,故可采用0.3kN/m2,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在国外,必须考虑0.15-0.5N/m2的附加载荷,但我们没有这样的规定。一旦超载,就会出现安全问题。设计时可适当增大至0.5kN/m2。目前有的框架梁太细,檩条太小。很明显,负载是人为减少的。应特别注意,在有限的活载范围内决不允许“偷工减料”。
2、必须控制屋脊的下垂度
框架斜梁竖向挠度极限一般规定为1/180。除了验算边坡斜梁挠度外,是否还需要验算跨中垂度?过去不清楚,可能不包括脊点凹陷。现在应该可以计算了。通常,将组件分成几部分并使用等截面程序进行计算。必须计算各断面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不能大于允许值,即必须校核跨中垂度。跨中下垂反映了屋顶的垂直刚度。如果刚度太小管桁架钢结构吊顶构造,竖向变形就会很大。要求的程度本来就小,脊点下垂造成屋面渗漏,是渗水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工程中,由于屋顶的竖向刚度太小,第一框架与山墙之间的屋顶出现斜坡,导致屋顶变形。我有这个想法。刚架侧移后,当山顶垂度对坡度影响较大时(例如坡度小于1/20),应校核山顶垂度,以控制屋面刚度。
3、用混凝土柱代替钢柱
少数设计的门式刚架由钢筋混凝土柱和轻钢斜梁组成。斜梁与带有垂直端板的混凝土柱中的预埋螺栓连接,形成刚性连接。目的是节省钢材,降低建筑成本。在厂房里,确实有一个由混凝土柱和钢桁架组成的框架,但此时梁和柱只能铰接,不能刚性连接。多层建筑中钢梁与墙体的连接也是如此。由于混凝土是脆性材料,虽然构件可以通过加固来承受弯矩和剪力,但其连接部位的抗拉力和抗冲切能力很差,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松动和损坏。有的设计中,门式刚架设计完成后,根据业主要求将钢柱更换为混凝土柱,而梁截面保持不变。需要指出的是,增加混凝土柱和钢梁形成排架是可以的,但在不改变钢梁的情况下,用混凝土柱代替刚架的钢柱是不可接受的。由于连接方式不同,构件的内力也不同,项目所需的斜梁很细,可能与此有关。
4、檩条计算不安全
檩条的计算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檩条是冷弯薄壁构件,承压板或弯板的宽厚比较大,受力时会发生屈曲。强度计算应采用有效宽度,并对原截面进行弱化处理。它不可能像热轧钢那样完整。该部分有效。 《冷弯薄壁钢构件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讨论了有效宽度理论。有些设计师可能不理解,有些设计软件甚至没有考虑过。然而设计不能仅仅依靠软件,还需要判断。软件没有考虑到的,你要自己考虑。此外,设计者经常忽略使用净截面进行强度计算并忽略钉孔弱化。这种弱化一般达到6-15%,对小截面、窄翼缘的梁影响较大。刚架整体分析采用全截面。如果强度计算不使用净截面,则实际应力将高于计算值。 《规范》第4.1.8条、第9条规定:“结构构件的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抗压强度应按有效截面计算;稳定性应按有效截面计算。变形和各种稳定系数可以根据总截面计算来计算”。有些单位看到国外的檩条材料很薄,想用薄的,国外的檩条一般都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我国低合金钢Q345的冲压性能不好,国外只用Q235,承载能力是按有效截面计算的,如果用Q235,想用更薄的,则按有效截面计算。计算时不考虑截面,荷载稍大时檩条就会倒塌。
二。建造
1.拉出支柱
一些刚性框架的柱子在强风中被拉起。这是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故。主要原因不是刚架计算有误差,而是设计柱间支撑时没有考虑支撑传递到柱脚的拉力。特别是当房屋纵向规模较小时,仅设置少量的柱间支撑来抵抗纵向风荷载。支撑传递给柱脚的拉力很大,柱脚没有采取可靠的防拔措施,柱子很可能被拉起。因此,当刚架柱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受拉时,应在柱脚处考虑拉拔结构,如地脚螺栓端部的锚板。
2.柱间无支撑
这种情况最近经常发生,所以这肯定是行不通的。目前没有任何规范不允许支持。特别是柱间支撑受力较大,切不可省略。
3. 端板无法关闭
端板连接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加工要求宽松,腹板和端板之间的角度过小,在某些项目中,两个端板完全错位,无法组合。用螺栓强行将它们拉在一起仍然会留下很大的间隙,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地脚螺栓不垂直
很多情况下,框架柱底板平整度不好,地脚螺栓不垂直,安装后柱子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那样倾斜,使房屋外观难以美观。装饰。安装地脚螺栓时,应先用下部调节螺栓将底板找平,然后用无收缩砂浆进行二次灌浆。
5、保温材料吸水过多
有些房屋没有大雪就倒塌了。原因是屋面防水施工较差。雪融化后,水逐渐渗入保温村并被吸收。今年冬天下了很多次雪,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当屋顶的设计荷载很小时管桁架钢结构吊顶构造,当吸水达到一定程度并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发生倒塌。
6、保温材料安装混乱
保温材料一般采用玻璃棉,其厚度根据热功率计算确定。正常的方法是使用背面带有铝箔防潮层的玻璃棉。有的不使用铝箔,而是使用牛皮纸。我不知道牛皮纸是否可以用作隔汽层。如果是这样,这比不使用任何防潮层要好。防止冷凝水滴入室内是房屋的使用要求之一。有些人认为铝箔只是为了美观或承受拉力。事实上,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蒸汽屏障。也可用玻璃纤维布或钢网来承受悬挂时的拉力。现在我发现在一些项目中,玻璃棉不需要任何防潮层。另外,吊顶采用内钢板时,绝缘卷材不压在檩条上。而是为了施工方便,将保温材料切割下来,放置在檩条之间的吊顶上,形成冷桥。在某个项目中,这样做时,天花板钢板的重叠方向被颠倒了。另外,冬季施工混凝土地面时,周围门窗均关闭。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大量的水蒸气在屋顶上凝结,并从天花板上钢板的重叠处流下来。这就造成了“外无水、内无水”的局面,阻碍了工程的完成。 。经验告诉我们,当隔热膜有隔汽层且接缝保持密封时,膜是干燥的,而当没有隔汽层时,膜是湿的。在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棉会逐渐被压实,最终失去应有的保温效果。因此,安装方法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
欢迎一切与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中标、技术研发、新产品发布、行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信息或论文投稿。本网站网络部将在炎热的夏季和冬季选择最佳的。发布于寒冷地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创新工作委员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ID:qcw-6688)、新浪微博、南京绿色建筑网、中国绿色节能网()、《节能观察》杂志。提交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