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钢结构造价-steelstruction
最近有两位朋友提出了实际施工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各部件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已涂漆,现场安装完毕。有人质疑,如果画不合理钢结构高强螺栓,那么不画也一定合理吗?
我还没有找到该术语的标准解释。这里引用王云杰老师的文章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喷砂后出现红锈。以后也可以和侯老师书上的内容做一个参考对比。
这次和后来侯先生书中的不一样。差别还是蛮大的。即使10天也太长了。
这里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点:生锈部件的环境条件没有解释。最好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大家可以参考下图来了解红锈的作用。
这里我们取腐蚀最严重的D级原材料,按Sa 2 1/2处理后的表面状况。
GB T8923.1-2011 钢材表面处理涂装前表面清洁度目视评估第1部分:
无涂层钢材表面和完全去除原有涂层后钢材表面的腐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1、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技术规定
2. 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与施工 侯兆新
这里有一个未解释的点:没有说明生锈部件的环境条件,但备注中添加了粗糙度值,所以时间不是绝对的,看粗糙度更合理。
从侯老师的书中表3-1第2项可以看出,喷砂(喷丸)后出现红锈,露天放置60-90天才会生锈(时间太长,几乎不可能经钢结构加工行业工艺验收),装配前需清除浮锈,表面呈锈黄色,粗糙度50~55μm。
上面的截图是表3-1中第一种处理方法的截图。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除锈水平。
如果您对除锈水平感兴趣,可以阅读下面链接的文章,了解自己组件的除锈水平。
从经验上讲,我们从未见过构件在喷丸除锈后对连接板摩擦面进行二次喷砂的情况(由于成本、工期、设备、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等原因)。
在部件涂防腐涂料之前,大部分摩擦表面都被覆盖或粘贴。但部件在安装前,摩擦面往往处于生锈状态(一层浮锈,安装前应除去),但没有达到发红的程度。生锈后的粗糙度。
因此,即使构件不涂漆,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的摩擦表面也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粗糙度或防滑系数。
在施工阶段,摩擦面有五种可能的状态:
1)喷砂除锈——将构件一起去除,无需任何其他处理,并在安装前去除浮锈;
2)与构件一起喷砂除锈,然后进行第二次喷砂(会生锈,但粗糙度不会达到红锈的程度)钢结构高强螺栓,去除浮锈后再安装;
3)对构件进行喷砂除锈,然后喷漆(油漆种类与设计防腐要求相同);
4)将构件喷砂除锈后涂漆(油漆种类按JGJ 82-2011表3.2.4-2选择);
5)构件喷砂除锈后会出现红锈(可根据各自工艺确定是否进行二次喷砂再生红锈),安装前清除浮锈;
请原谅,没有实验数据可供对比。
从我见过的图纸来看,摩擦面是要求不涂漆的。如果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现场构件对应的状态属于1)和2)两种状态。
状态2)的比例应该很低吧? !
我有一个疑问:按照上述方法3)施工时,摩擦面的防滑系数一定要低于方法1)2)吗?
方法1)、2)和3)都是不合理的方法,除非方法3)选择的涂料与方法4)相同。
如果你想合理的话,你应该遵循步骤4)和5)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