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未来建筑的新趋势,实现每一个屋顶都能发电

   日期:2024-10-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2    
核心提示:陈鹏飞告诉记者,强抗冲击性后来成为了隆顶的亮点之一,因可直接踩踏、不需要留出供日后运维使用的码道和阵列,同样一万平米的屋顶,传统BAPV改造能安装1兆瓦电量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使用隆顶则可安装1.4兆瓦,相当于绿电发电量提高了40%。“全国每一个屋顶都能发电”离实现还有多远?

“每个屋顶都能发电。”

在业界美好的愿景中,未来,全国所有屋顶都有望配备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将从耗能大户转变为微型发电站。

光伏建筑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术语。是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到建筑物中,从而使建筑物发电。双碳目标以及近期的一系列文件激发了市场的热情。 4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施工规范。要求之一是新建建筑应配备太阳能系统。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当你真正付诸实践时,你会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贝壳财经记者从多家企业和行业人士处得到的反馈显示,行业的成长仍需要共建者的配合。 。

2022年1月18日,浙江省首个“免瓦”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光伏项目启动。图/ic

“相当于每两年建设一座三峡电站。”

我国光伏建设市场未来有望达万亿规模

“2022年是BIPV产业发展元年。”天合光能(688599.SH)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所谓BIPV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形式之一。它的全称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一般称为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融入建材、建筑的一种手段。 BAPV常与BIPV一起提及,指的是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即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BIPV和BAPV都是光伏建筑的实现形式。

在政策层面引导规划的陆续实施带动下,光伏建筑发展正在加速。

今年3月,住建部发布《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现有建筑节能3.5亿平方米以上”。完成节能改造面积,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0.5亿千瓦以上”定量目标。

4月1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正式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施工规范,各项规定必须严格执行。法规要求新建筑配备太阳能系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太阳能中心主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建筑委员会秘书长张新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太阳能系统产品分为供暖和发电两大类。光热应用的场景化特征比较明显,比如酒店、医院等对热水需求量较大的建筑,适合安装供暖系统。办公楼、住宅楼等用电需求较强。对于开发商来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装过程更加简单,后续的物业管理也更加容易。这意味着,住建部的规定正式实施后,新建建筑大概率会配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嘉誉控股(300117.SZ)、中建国际(03311.HK)等多家建筑或建筑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此前均披露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进展。例如,万科企业(02202.HK)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公司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证和研发讨论,并将逐步协调研究实施方案,落实到2025年至少在18个商场实现光伏发电。

多家券商认为,2020年至2035年BIPV总装机量将超过400GW,未来我国光伏建设市场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为什么建筑物需要脱碳?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筑领域碳减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建筑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消耗大户”。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常务理事邵世阳介绍,在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实际上占到了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来自两端——包括钢铁在内的上游建材、水泥等以及下游建筑业的建筑运营和碳排放管理对我国节能减排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将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到建筑物中,将每座建筑物从耗能单位转变为微型电站,可以期待什么样的减排减碳效果?

“相当于每两年建设一座三峡电站。”日升东方(300118.SZ)向贝壳财经记者提供的测算结果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建筑业每年完成面积约40亿平方米。这是一个保守的猜测。年新增装机容量可达10GW。经测算,1万平方米的屋顶可建设约1.5MW的BIPV电站。按年发电180万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90.4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500吨。

隆基绿能(601012.SH)BIPV总裁陈鹏飞告诉壳牌财经记者,去年投入使用的隆基总部大楼南面和西面的幕墙上安装了隆基的BIPV产品。幕墙产生的电力足以满足建筑物的照明和电力需求。按产品25年的生命周期计算,减排效果将相当显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去年年底也安装了光伏发电项目系统。张新宇告诉记者,根据测算,去年以来办公楼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与办公楼消耗的电量基本持平。

“跨界”的困难:

如何将光伏与建筑有机结合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当你真正付诸实践时,你会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谈及光伏建筑的实施,张馨予感慨良多。

挑战之一可能在于定位的改变——光伏需要从独立产品转变为建筑角度来理解和设计。

张馨予告诉记者,建筑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在建筑物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时,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安全、防水、防雷、抗风、保温、防火等特性,并对人友好。他认为,此前很多光伏建设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直接把地面电站的做法和经验搬到了建筑上。这种操作方法值得讨论。

采访中,陈鹏飞将隆基的BIPV产品定位为“建材”——本质上是建材产品,首先要充分满足建筑属性的要求,其次要有光伏发电的加持。因此,在主导开发“屋顶”等BIPV产品时,他提出了与常规光伏组件产品截然不同的要求:“屋顶”必须能够踩上去。

陈鹏飞告诉记者钢结构幕墙论坛,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后来成为屋顶的亮点之一。因为可以直接踩,所以不需要为以后的运维留下代码通道和数组。与传统 BAPV 改造相同,可安装 10,000 平方米的屋顶。发电容量为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利用屋顶可安装1.4兆瓦,相当于绿色发电量增加40%。

为了解决“跨界”困难,首先,在布局光伏建筑时,不少光伏企业往往选择与建材企业合作。

2021年3月,隆基绿能投资森特股份(603098.SH),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森特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一体化的上市公司。 。日升东方与建筑行业领军企业精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其次,为了让光伏发电系统安全、正确、可靠地在建筑中使用,设计院需要为建筑设计“说明书”。因此,与设计院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在建筑行业过程中,业主确定建设方案后,设计院进行图纸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最终竣工验收后开始施工。住建部提出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系统的强制性规范,这意味着施工图如果没有设计太阳能系统的安装,将无法通过施工图审查流程并开始施工,如果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安装太阳能系统,最终的竣工验收也不能通过。

安装太阳能系统用于发电需要额外考虑,例如管道布局。张新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光伏建设专委会经常召集建筑企业召开论坛、讨论,向业内科普新规下太阳能系统安装图纸如何设计。此外,据他介绍,生产BIPV产品的企业往往设有规划部门或设计部门,专门与设计院对接,与设计院沟通企业产品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设计师只有清楚地理解它们后,才能将它们落实到图纸中。优越的。

“设计师和制造商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实现相互促进。”北京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中心朱学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材料生产商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提升设计师的设计表现。设计老师的创新想法也能为企业研发提供新思路。

创新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人。作为一个创新领域,光伏建筑人才稀缺仍然是一个难题。

不少已布局光伏建筑业务的企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一领域横跨建筑和光伏两个行业钢结构幕墙论坛,实际上对从业者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泛在建筑实验室CTO徐宁曾对媒体表示,要真正面向光伏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需要培养跨界、跨行业的人才。 “这个行业真正的专家还在未来。”

系统、详细的规定尚未出台

距离实现“全国每个屋顶都能发电”还有多远?

业内普遍认为,在政策催化下,光伏建筑趋势已然来临。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内光伏建设市场的主要订单基本来自央企和拥有大量工厂的制造企业。

例如,隆基绿能和森特此前中标了山东重工集团旗下公司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订单金额为7.99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一BIPV项目订单。据陈鹏飞介绍,山东重工原计划只对一家工厂进行试点改造。最终,在与隆基沟通并了解绿色电力对减碳的贡献后,决定集团所有新建屋顶均采用隆基屋顶BIPV,预计装机容量约139MW。

“与2021年相比,今年天合光能的BIPV业务增长迅速,单笔订单装机量越来越高。”该公司表示,今年6月,新建西北区域畜牧屋顶项目装机量达到20MW,新厂房询盘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来自央企的询价。

类似的市场需求还将不断扩大。随着住建部新规的实施,太阳能系统的成本也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必要支出。什么是经济学?

招商证券今年5月深度报告中表示,根据其测算,目前国内BAPV屋顶项目造价预计为每平方米500-600元,BIPV屋顶项目建设成本为600元/平方米。 -800元/平方米。

陈鹏飞从企业角度提出,对于初始投资成本较高的BIPV项目,应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待投资回报,考虑到耐用性以及未来维护和更换的人工成本。 “说 BIPV 还不经济的说法是错误的。 “误判”,“希望有条件的省份能够出台BIPV的引导性补贴。比如西安目前对BIPV项目提供每千瓦时0.1元的补贴,浙江丽水近期发文建议补贴0.3元” BIPV 项目的每瓦。”

不过,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住建部等部委出台了光伏建筑发展的顶层文件和量化要求,但各种系统性、详细的规范还没有出台。具体实施过程中尚未出台。

东方日升认为,市场正处于商业大规模应用的前奏。随着近年来碳中和战略的深入以及建筑减碳领域政策的不断强化,增量市场正在加速普及。预计短时间内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目前BIPV的发展不仅要保证发电指标,还要考虑到建筑安全、防水、消防、装饰等诸多要求,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要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天合光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由于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不够,BIPV的发展尚未形成有效的运维模式。因此,积极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加强光伏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是BIPV的重要发展方向。

东方日升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开拓市场还需要光伏行业和建筑行业共同努力,完善BIPV相关标准体系,共同推动产品研发迭代,打通产业链,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形成适宜、可持续的营商环境。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朱月怡、编辑陈莉校对王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