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鸟巢’简直是文化上的巨大失败,东京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2014年,当得知日本即将修建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时,英国媒体立即跳出来批评北京的鸟巢。
结果当看到东京奥运会简陋的主赛场时,英国媒体就被打脸了,抱怨不停。轮到韩国开始担心了:
“我不明白中国,奥运会这么多年了,鸟巢为什么还不拆?留着没用,占用资源。”
毕竟,韩国冬奥会一结束,他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耗资8亿元修建的场馆给拆了。
但中国建造鸟巢不仅花费了8亿元人民币,而是总共花费了35.96亿元人民币,几乎动用了中国一半的人力物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杰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鸟巢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将如何进行?
据统计,仅鸟巢一年的维护费用就达8000万元,这还不包括水电等日常开支。
近三年来,受多方面影响,旅游业下滑,各类大型活动暂停。鸟巢的年收入只有1亿左右。以此推算,鸟巢盈利的可能性不大。
这就不禁让人不禁要问:既然这是一笔亏损的生意,国家为何不及时止损呢?留着燕窝有什么用呢?
在北京鸟巢之前,很多国家就已经因为奥运场馆的后续运营而深受其害。
在这一点上,加拿大蒙特利尔人最有发言权。他们为奥运会倾注了全部心血,为奥运会历史贡献了一个专业术语:蒙特利尔陷阱。
1976年,蒙特利尔击败了美国洛杉矶、苏联莫斯科、意大利佛罗伦萨三个强敌,获得了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起初,蒙特利尔自信满满地宣布,蒙特利尔市将自筹资金举办一届最节俭、最完美的奥运会。
结果,理想很充实,现实却很惨淡。为了建造一座可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蒙特利尔花费了58亿美元,远远超过了28亿美元的预算。
此外,球场事故频发,蒙特利尔不得不拨出额外资金进行维护。
就这样,蒙特利尔人追随了派对15天。 15天后奥运会结束,蒙特利尔市民集体踏上还债之路。这个偿还持续了30年。
30年后,蒙特利尔人的钞票被损坏,钱包被损坏,脸色变得蜡黄。从青年到老年,他们终于熬过来了。
有了前车之鉴,各国在举办奥运会上都开始“把梨还给孔融”。你给我,我也给他。
就这样让步,最终在1984年,美国只有洛杉矶一个城市申请主办奥运会。
洛杉矶以100美元的启动费,动员了2亿多资金,瞬间将奥运会变成了与其代名词的“聚宝盆”。于是,刚刚离开家的国家纷纷回国竞相申办奥运会。
1998年,日本长野抢到了奥运会的“花束”。日本斥资190亿美元巨资修建体育场馆等设施。
仅仅一年的时间,长野就被高昂的维护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制造业以光速停滞不前。超过200家公司关门歇业。经济衰退速度直接打破了二战以来当地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
悉尼奥运会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一届”,但主体育场却难逃悲惨命运。
政府每年需要花费4600万澳元来维持场馆的日常运营。它想利用这个场地赚点外快。然而两年内举办了8场比赛,收到的钱还不足以安慰政府的腰包。
没有其他办法。悉尼政府只能无奈拆除部分场地,当废铁卖掉,赚点钱。
然而,悉尼的苦难还不足以让雅典哭泣。雅典的痛苦难以言喻。
2004年雅典筹备举办奥运会时,上级批准了46亿的预算。
结果,政府花掉了一半的预算,花费超过30亿用于建设仅30多个奥运场馆。整套设施建成后,160亿就没有了,雅典人民气得绿了。
奥运会结束后,政府想为这些场馆找一个归宿,但招标文件纷纷发出,却无人中标。
因为大家都明白,一旦接手,就要负责场馆的维护费用。如果你同意了,你的钱包就很难同意了。
那一年,仅北京就有近1160万人口,雅典人口是北京的三分之一。怎么能容纳这么多场地呢?
转让不能转让,拆除还需要人工费。官方根本不想支付这笔不公正的钱。
已经背负数百亿巨额债务,每年还要额外承担1亿美元的维护费用。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国家雪上加霜,经济增速直接创出九年来的新低。
2009年,希腊遭遇债务危机,该国陷入贫困恐慌。没有注意维护体育场。该体育场被废弃,被称为“鬼城”。
随后,巴西用事实解释了如何用了7个月的时间,将一座耗资46亿美元的体育场彻底荒废。
游泳池变成了臭水池,居民甚至不时把几张椅子带回家,将“废物回收”进行到底。
举办奥运会、修建场馆,就像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逃脱的魔咒。
昔日有大恩怨,人们烧毁国库换取废墟。为什么中国还要不辞辛劳地建造鸟巢?
而且,建造鸟巢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场馆便宜,甚至更贵。
2001年,中国两次陪伴奥运会,躲过了美国明里暗里的攻击。最终,它靠岸了,北京申奥成功。
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北京决心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在主体育场设计的试镜中,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鸟巢”获得了最后的奖项,但目前还没有关于鸟巢是什么样子的消息发布。
当时,北京奥组委主席刘奇更是激动不已:“北京将奉献一座令世人敬佩的奥运场馆。”
2003年底,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投入建设。
为了营造“鸟巢”孕育生命的感觉,工程师们计划用加固的铁架来建造。整个工程需要钢材4.8万吨。
这4.8万吨钢材的受力点集中在24根支柱上,这是普通钢材无法达到的。河南舞阳特钢厂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打造出了最适合鸟巢的Q460钢材。
材料整理好后,我们就需要开始编织“鸟巢”了。由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它们之间必须设置许多混凝土柱子进行支撑。
这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又保持了鸟巢的“高颜值”。这是一个大型工程,涉及7000多名工人,采用“日落”工作制,从早干到晚。
每个人都要“做两件事”,一是衬钢管,二是从底部浇筑混凝土。
浇注仍然可以纯手工完成,钢材焊接则只能听天由命了。焊接对天气非常挑剔,对温度要求极高。一半需要在零摄氏度以上完成,另一半要到冬天才能启动。
官方邀请了一批科研人员,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反复实验,在60个观察点之间来回切换,以确定最佳焊接温度。
当达到焊接温度时,焊工必须睁开眼睛,小心翼翼地焊接每一条焊缝。由于Q460太硬,有时1米长的焊缝需要焊接一整天。
整个鸟巢的焊缝长达320公里。数千名焊工辛苦地旋转车轴一整年。
由于担心时间这把屠刀会袭击鸟巢,工人们用1000吨防腐漆从里到外涂了六遍。燕窝戴着六层防腐面罩,可以保持25年的年轻。
可以说,鸟巢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在烧钱。要不是官员们多次强调重点,我们一定要勤俭节约,花钱从容不迫。不然怎么可能只花36亿。
但36亿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2016年,地产大亨王先生只敢定下三年内赚1亿的小目标。八年前鸟巢钢结构施工方案,鸟巢已经花了36个小球。 。
当时,奥运会结束后,两年内鸟巢的收入就达到了5.5亿。据乐观推测,14年左右就可以收回这笔钱。谁能想到巅峰就在首秀,5.5亿已经是鸟巢的最佳战绩。
另外,还少了一些计算。鸟巢每年维护费用8000万,改造费用少1亿。
此外,鸟巢投资建设之初,中信集团出资48%,拥有鸟巢体育场30年的经营权。
但后来中信因冠名权问题发生争执。不得已,北京向银行借款10亿元,收回中信经营权,但此后每年须偿还1.5亿元贷款。
如此算来,鸟巢想要收回原来的投资并不容易。
有人可能会说:
花大钱炫耀实力,赚回面子,钱却没了,得不偿失。
确实,如果单纯算经济账的话,鸟巢不仅亏钱,而且还亏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其实制造的更多!
建造鸟巢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没有浪费。燕窝的长期功效远远超出我们普通人的认识。
北京奥运会有三大理念。首先是科技奥运。在鸟巢建设过程中,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了我国多项科技空白。
例如,过去Q460钢必须从韩国和日本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然而,为了建造鸟巢,河南钢厂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了更坚硬的Q460。
完全中国制造,不添加任何外国元素。
在鸟巢建设过程中,GDC-1直轨焊接机器人也应运而生,瞬间解锁多种焊接位置,半解放焊工双手,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瑰宝。
当时开发的厚钢板焊接技术现已成为世界同类焊接的技术标杆。
在焊接过程中,工人们还大胆打造了自己的薄壁盒状部件。考虑到节点形式,这些组件必须在空间中扭曲,没有上限。当时国内外尚无先例。
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我国就一箭四鸟,首创板材展平放样软件、扭转薄壁箱构件设计方法、焊接桁架节点设计方法、半埋式柱脚节点设计方法。
这使得中国先人一步,拥有扭曲板材多点无模成型和三辊板材成型两项硬技术。
此外,我们还意外获得了特大跨复杂钢结构综合安装技术、超高双向斜柱、高耐久性混凝土异型框架结构的完整设计与施工技术。
见山就劈山,见水就架桥。中国确实是一个“基建狂人”。
除了科技奥运之外,鸟巢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着眼点就是“物尽其用”。
技术人员研发了雨水利用系统,每天24小时运行,将鸟巢周围的雨水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鸟巢雨水利用系统的回收能力非常强大。年回收量轻松占降水总量一半以上,年回收总量近6.7万立方米。
该系统一经问世,立即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雨水深度处理和回收雨水利用系统。
就连足球场草坪下的土壤资源也逃不过技术人员的眼睛。他们利用土壤资源设计了地源热泵系统。
鸟巢外壳的膜结构铺装也十分考究。顶层为透明ETFE膜,内顶棚包裹有吸音PTFE膜,让观众享受运动氛围。简直就是运动版的KTV。
“以人为本”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鸟巢的建设充分考虑了技术和节能。就连最关键的人,鸟巢里也没有被留下。
当时,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大多数建筑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当地震发生时,两侧就会互相拉扯,很容易倒塌。
鸟巢大胆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分离的方法,被切割成六部分。如果发生地震,各部分会以不同频率振动,可以极大地分散地震力,避免人员伤亡。
另外,外壳采用最硬的钢材Q460制成,意味着所有成员都拥有少林寺坚不可摧的肉身,刀枪不入。
如果你觉得不够安全,鸟巢还配备了隐藏保险。它有三层,但疏散路线不共用。
即使同时出发,人流也不会交叉。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八分钟内即可彻底清理场地。
粗略统计,鸟巢建成五年来,国家技术有8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0个国家的10项发明专利和18项新型专利,出版专着和学术论文无数。 。
信息量之大,连外国人都不敢相信:这还是中国吗?
抛开这些看得见的技术突破,通过鸟巢,中国还以看不见的方式赚回了钱。
如今的中国,不用说,实力已今非昔比。然而,在上个世纪,大多数国家甚至不会看得起我们。
尽管中国已经改革开放,敞开大门迎客,但他们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象着遥远的东方国家有一个贫穷的中国。
当时外国人谈起中国时,说他们是“戴着斗笠、一天只能吃两粒米的粗鲁野蛮人”。
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只有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其余都是不毛之地。
有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留学,她的当地同学很惊讶她能这么快融入他们,坐在椅子上舒服地吃饭。
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没有椅子,大家都是坐在地板上吃饭。
1993年,中国首次申请举办奥运会,并计划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几轮比赛,中国队获胜的机会很大。
但上一轮,美国再次站出来,以“落后国家无法举办奥运会”为由,公开抵制中国申奥。
在媒体的洗脑下,国外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穷得连一个体育场都建不了,更不用说举办奥运会了。
关键时刻,很多国家的选票都用光了。最终中国队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队。
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后,中国人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证明中国不差,甚至比他们更好。
中国一定要办奥运会,而且一定要办得漂亮!
鸟巢必须建成,而且必须是别人无法超越的独特之作,更不能忽视!
花费这么多的钱和心血建造了传说中的鸟巢,就是为了让别人亲眼看到真实的中国,也是为了告诉他们:你看,我们的家也很美丽。
这并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是为了面子而吃亏。就是向世界发出警告:中国正在崛起,沉睡的巨人已经苏醒。
同时我也奉劝一些国家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过度参与闹剧。别真的欺骗自己。中国的崛起已是事实。
我还记得去年北京冬奥会的盛大开幕。鸟巢再次让世界惊叹。人们不禁感叹,鸟巢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就是中华的蓬勃力量。
北京奥运会十五年后,鸟巢已经打破了奥运会必去场馆的魔咒。年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其强大的造血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
前段时间,五月天在这里举办演唱会,短短五秒,30万张门票就被抢购一空,收入达1.5亿元。鸟巢每年仅靠此类活动的租金就能赚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如今,鸟巢全年开放,一直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几十年来,它已接待了超过3500万游客。
事实上,无论是赔钱还是赚钱,鸟巢都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
鸟巢是中国实力的象征鸟巢钢结构施工方案,是中国崛起最有力的证明。